(2005年6月17日)
當前,關于中國的師范院校如何發展,有各種理解、各種思路。這很正常。關鍵是我們自己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全面分析形勢,深刻把握大局,明確任務,加快發展,堅定不移地把我們應當做的事情做好。下面,我就師范院校改革發展所面臨的幾個共同問題,作個發言,和大家討論。
一、如何看待師范院校面臨的形勢
這里有兩種看法,樂觀的看法和悲觀的看法。我看應當是樂觀的。教師教育是一項永恒的事業。作為教師教育主體力量的師范院校,當前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從政府層面看。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此,特別強調黨的建設,特別強調人才隊伍建設。在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說的:“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這說明,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在黨的領導下,靠教育,靠人才。因此,十六大報告在提出小康社會目標的同時,對教育作了全面的論述:完整地表述了黨的教育方針;提出了構建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要求;明確了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這是我國教育史乃至民族史上新的里程碑。在我國教育有了適當規模的前提下,我們工作的著重點應當放在教育質量上。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教育質量”,政府工作報告也要求“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民族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的質量最終取決于教師的質量,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而教師的質量一個重要方面又取決于教師教育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當前這主要還是由師范院校完成的。政府重視教育質量,必須重視教師質量,必然重視培養培訓教師的師范院校的辦學質量。這是必然的邏輯??傮w上說,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只會是越來越受到重視,師范院校會有很好的前途。今后一個時期,中國還需要一批高質量的以教師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師范院校。
從社會層面來看。師范院校能不能辦好,有沒有前途,關鍵在于有沒有更多的人愿意當教師,有沒有更多的人愿意學師范專業。不難想象,如果教師社會地位很低,人們不情愿當教師,師范院校那就很難辦。而這些年,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教師的地位有了十分明顯的變化,教師職業正在日益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當前,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對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是我國教育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矛盾,解決我國基礎教育的公平和發展的相對均衡問題,就要培養更多優質教師,并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梢哉f,當前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無不直接或間接地和教師的質量有關,和對教師培養培訓的質量有關。
從工作層面看?,F在師范院校發展的社會條件比過去好,政策環境比過去寬松。只要有利于中國教育發展,有利于教師教育事業,過去好的傳統、做法,要繼承和發揚。過去一些不大可能的事情,現在也可以探索、研究和考慮。計劃經濟,講身份,你是什么,你就只能做什么。而市場經濟,講能力、講水平、講競爭。誰能把事情做好,誰就來做。你做什么,你也就是什么。對師范院校,給予一定的扶持是應當的,但首先是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能力和水平來參加公平競爭,在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貢獻中得到重視、關心和支持。新的歷史時期,教師教育、師范院校怎么辦比較好,還處于探索過程。只要對事業有利,對國家和學生有利,就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這幾年,很多師范院校做了積極的探索,有的是很有成效的,相比自身過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不要出現急躁情緒,教育是一項長效事業,急于求成,往往可能是欲速則不達。社會需要師范院校,辦好師范院校的政策環境比較寬松。我們要堅持“三個面向”的原則,緊緊抓住并充分利用這種良好的機遇,潛心研究,深化改革,大力發展。
二、如何確定師范院校的發展思路
師范院校的改革發展,要在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從國家的需要和學校實際出發,明確改革方向,確定發展思路。這主要涉及到師范性和綜合性的問題。對于師范性,存在著是強化還是弱化兩種傾向。對于綜合性,也存在著是發展還是拒斥兩種態度。我們的看法是:
師范院校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師范性。這是師范院校的優勢、特色和立校之本。一個學校,其優勢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二屆領導班子的事情,它是歷史形成的,是國家需要推動的,是幾代人創造的結果。決不輕言放棄。身為師范院校,卻要淡化師范特色,肯定是得不償失。已形成的優勢學科,擁有良好的師資隊伍和社會聲譽,而新學科則需要幾年十幾年建設。如果行業萎縮了,學生無法就業,社會不再需要你,那可以想其他辦法?,F在根本不是這個狀況。高素質的教師,國家非常需要,而且非常急迫。國家需要的事情,又能做好的事情,不全力以赴去做,做不了的事情,又很想去做,急于去做,這至少在統籌謀劃上不是特別清醒。師范院校丟掉教師教育這個優勢,是舍本求末。
師范院校必須堅定不移地面向社會。強調辦好師范專業,不是說不能辦非師范專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需要增強自己的綜合實力,需要在社會上乃至國際上有競爭力,就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師范院校也要不斷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這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F在,科學技術的綜合化趨勢很強,社會問題的整體性趨勢很強??茖W技術的自主創新,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還有,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一個學校有沒有一個先進合理的學科專業結構,它對全校學生的影響和學校氛圍的形成至關重要??傊?,科學技術的綜合性、社會問題的整體性和學生發展的全面性,都需要考慮師范院校綜合性問題。這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教育發展、師范院校發展的需要。
師范院校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師范性和綜合性的有機結合?,F在,師范院校大都存在兩類專業,師范的和非師范的。由于資源有限,有的學校發展了一些非師范專業,相應削弱了師范專業。專業學科設置,是高校的自主權。而怎么設置,則體現學校宏觀決策水平、整體把握能力,體現學校的辦學視野和眼光。師范院??梢赞k非師范專業,但是要以師范專業為基礎,走縱向延伸的道路,走橫向拓展的道路,走內在聯合的道路,走學科交叉的道路,而不是完全另起爐灶,從零開始。這樣既辦了非師范專業,拓寬了學校專業學科面,更好地服務社會,又強化和深化了師范專業,更好地體現師范院校的特色。師范專業和非師范專業,不應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應是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關系。師范院校應當以優質師范教育為基礎,以強化師范專業為目標。否則,就可能出現師范專業受影響,非師范專業也沒發展起來這樣一種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情況。
三、如何認識師范院校的職能
師范大學,首先是大學,其次才是師范大學。是大學,就應具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項功能。否則就不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大學。因此,師范院校的職責就是做好三件事情:搞好教學,搞好科研,搞好社會服務。
搞好教學。任何高校,都必須高度重視教學。這是高校的基本職責,區別于其它社會組織的主要標志。師范院校應更加重視并切實搞好教學。也就是說,在教學方面,不僅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而且應當相對于其它類型的學校做得更好。因為,師范院校本身就是研究教育教學的,本身就是培養教育教學人才教師的。師范院校沒有任何理由不重視教學,不搞好教學。
搞好科研。沒有科研,就沒有高質量的教學。合格的大學教師,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優秀的大學教師要有優秀的科研能力??蒲心芰κ菍W校質量、教師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任何大學,都要鼓勵教師從事科學研究。任何情況,都不應放松對大學教師的科研要求。搞科研,可以深化和促進教學,可以培養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當然,不同層次、類型的高等學校,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是不同的。對于師范院校來說,教育教學研究是科研的重要內容。過去,在一些師范院校,教法研究不算研究成果,教材也不算科研成果,影響了一些教師的積極性。這是片面的,自己瞧不起自己。而實際上,教育教學研究是很不容易的,出一本優秀教材,提出一種先進教法,意義廣泛而深遠。在師范院校,涌現一批研究教育、研究教學的專家,推出一批優質的教材,那是對全國教育的重要貢獻。作為教育教學專家,要能夠對一個時期國家的重大教育政策、決策、舉措做出應有的貢獻,要在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途徑、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上走在全國的前列??蒲胁粌H影響教育教學,而且影響社會服務。學校既要向社會提供人才支持,又要向社會提供知識服務。培養高質量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需要學科實力和學術平臺的支撐。沒有高質量的科研,也就沒有高質量的社會服務。
搞好社會服務?,F代大學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服務是現代大學的一項重要職責。社會支持大學,大學要服務社會。只有服務社會,才能深化教學,深化科研。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感受和把握社會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程度,從而找到科研的方向,找到教學的重點。一所高校,對社會的服務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人才和知識兩個方面。一所高校,只有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和知識服務,才能更多地得到社會的關心和支持。教育是公益事業,需要國家投入,教師教育更需要政府支持。但我們必須看到,當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教育的發展、學校的發展,既要靠政府,又要靠社會,還要靠市場。政府的支持、投入,要做好為政府的服務,社會、市場的支持、投入,要做好為社會、市場的服務。師范院校必須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工作,以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服務貢獻中不斷發展壯大。
四、如何理解師范院校的質量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沒有質量,一個學校就很難生存和發展。無論什么類型的學校都有質量高低的問題,都有一流、二流、三流的區別。師范院校不代表落后,師范院??梢赞k成一流大學,國家也需要一批一流的師范大學。這就是說,師范院校不是質量低的代名詞,相反,它應該有相應的乃至更高的質量追求。在同一科研課題的質量上,師范院校和非師范院校,沒有也不應該有任何的不同??蒲械谋举|是求實創新,師范院校應當創造更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在人才培養上,師范院校要有更高的要求。師范院校培養的學生成才了,就意味著一批人的成才。這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一個好的教師,會指導更多人的進步,引導更多人走向成熟、成才和成功?!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皫煼丁边@個詞的本意就包含著對師范學生的更高的要求。
師范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當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思想品德。師范生的思想品德,就是未來的師德。它不僅是學生自身內在的修養和不斷發展的動力,而且會對他的學生形成深遠的、廣泛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教師來說,沒有什么比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更為重要。尤其對中小學教師,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缺一不可,在一定意義上后者的作用更大。師范院校要緊緊圍繞師范生的特點,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加強怎樣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教育。
實踐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工作是領導工作、管理工作。師范生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學術水平,而且要有傳播知識、體現水平的能力,要有實踐能力。它包括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調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等。師范院校要特別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加強教育實習工作,加強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加強社會調研工作和社會公益活動。
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需要培養和鍛煉。要鼓勵、引導學生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我國傳統教育考試方法,求同的東西多些,鼓勵創新的東西相對少些。學生的創新不夠,與教師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對創新能力的看法、態度有直接關系。老師的創新能力不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很難強。所以,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方法不僅是自己的事情,他會影響學生。這就要求師范院校要注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方法的培養和鍛煉,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改革創新、開拓創新、自主創新,從而在國際競爭中走在前列。
學習能力?!敖淌菫榱瞬唤?,學是為了學會”,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知識經濟時代,師范生不論他具有什么樣的學歷學位,在教學工作中都不能簡單重復已經學過的東西。他需要不斷充實知識,調整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面對迅猛發展著的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渴望成才的學生,師范生最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樹立終身學習、自我學習的觀念。師范教育應當著重教會學生學習,掌握一套先進的、成熟的、適合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教育界很早就有獵槍與干糧的說法。對師范生來說,掌握獵槍尤為重要。否則,不僅自己會坐吃山空,而且使學生營養不良。師范生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在工作中不斷進步,才能引導中小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五、如何把握師范院校工作的著力點
當前,師范院校的工作任務很多、很重,但著力點應主要放在如下幾個方面。
加強學科建設。學校一流,是因為一些學科一流;學校質量高,是因為一些學科質量高。師范院校要把學科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不斷發展的基礎。在新的情況下,根據國際科技發展的趨勢,學科發展的趨勢,社會全面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通盤考慮、整體規劃學校的學科布局,調整學科結構,豐富學科內容,凝練學科方向。
加強隊伍建設。學校以學科為基礎,學科以人才為根本。學校一流,是應為學科一流。而學科一流,是因為一些學科帶頭人一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是師范院校改革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師范院校要民主辦學,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學校建設和管理,構建學校民主管理、科學管理、依法管理的體制和機制。要深化學校內部人事分配體制改革,調動好、發揮好、保護好廣大教師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加強教材建設。學校的學科水平、教師水平,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體現在教材建設上。師范院校在教材建設上有自己的優勢,有人專門研究教育,研究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既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有豐富的教學實踐。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師范院校編寫的教材包括教師教育專業的教材,未必都是最先進的。這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目前,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教材的編寫與研究,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專家編寫哲學社會科學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充分體現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實踐和豐富經驗,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的最新成果,通過教材把學生引導到社會發展和科學發展的前沿。師范院校要積極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貢獻力量。
加強制度建設。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教育如何為經濟發展服務,為政治發展服務,為文化發展服務,教育體制如何適應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這是一項重大課題。這些年來,師范院校在辦學體制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上做了大量工作,已經顯示出成效,但還處在建立階段,談不上完善。要建立健全現代大學制度,正確處理好大學與政府的關系、大學與社會的關系、大學與市場、大學與教師的關系、大學與學生的關系,密切學校和社會的聯系,把干部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是一個長期而基礎性的工作。
中國師范院校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的新的更高的起點。希望師范院校的同志們在當前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加強學習,加強調研,加強交流,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的政治家、教育家。在新世紀新階段,把師范院校辦得更好,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