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赤水市責任督學 唐來林
【案例背景】
“雙減”工作實施以來,赤水市堅持標本兼治,精準施策,確?!半p減”落地落實。針對鄉鎮薄弱學校課后服務師資不足的難點和課后服務課程體系不完善的堵點,構建課后服務“補給網”,打造城鄉學校共同體,優化統籌全市資源促提升。赤水市教育督導部門緊扣“雙減”政策實施,堅持“需求式”“問診式”“協同式”多種督導方式并舉,積極幫助掛牌學校解決課后服務急難愁盼問題,使教育督導成為“雙減”政策落細落實的助推器。A學校地處我市復興鎮,是城郊結合部的一所鄉鎮學校。今年以來,學校在課后服務社團建設方面出現了問題短板,作為學校的掛牌責任督學,我高度關注學校課后服務開展,及時幫助指導學校解決課后服務瓶頸問題。
【案例描述】
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工作專項督導中,我了解到A學校書畫社團因受到師資等因素影響,導致課后服務無法正常開展。在校園巡視中又發現學校老校址房屋閑置,還有一畝左右雜草叢生的空地??吹竭@個情況,既是該校掛牌的責任督學,又是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的我,萌生了在學校閑置資產上做文章的想法。于是,我對學校提出了書畫、竹編、農耕等文化相融,勞動教育融入課后服務的建議。但由于師資緊缺、農具收集較難等因素,學校產生了畏難情緒,在我主動提出幫助學校解決難題后,學校最終采納了建議。我立即向市書畫協會匯報,并邀請其骨干力量先后三次到校實地察看,與學校班子成員共同策劃,攜手推進。
一是整合資源,協同解決師資匱乏問題。我會同市書畫協會成員走進學校書畫社團開設講座,為42名孩子指導書寫基本技法,開展書法文化教育,化解書畫教師匱乏這一難題,讓學校精品社團平添特色。2023年春季學期以來,開展書畫課后服務16次,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了解書畫藝術是我國的國粹,是經過數千年歷史積淀和先哲們上下求索而形成的燦爛文化瑰寶,有力增強了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是立足實際,農耕書畫文化有機相融。簡易裝修A學校6間老校址教室,打造書畫社團實踐活動和作品展示基地。室內文化墻以農耕文化為主線,陳列犁頭、耙子、風車、米篩、簸箕、背篼、石磨、碾子等十多種傳統農業用具并標識農具名稱和功能,書寫農業傳統文化以及二十四節氣等內容,營造濃厚的農耕文化氛圍。孩子們在展示基地開展書畫實踐,以農具為紙帛,以墻壁為畫布,書寫繪畫其功能作用,既潛移默化引入勞動教育,又春風細雨滲入藝術熏陶,不僅呈現了勞動美,還有藝術美,讓書畫藝術更接地氣,讓農耕文化走進儒雅之堂,與社團活動有機融合、相得益彰。
三是彰顯特色,勞動教育融入課后服務。把老校舍“一畝三分地”作為勞動教育基地,按班級劃分自留地,把勞動實踐作為課后服務的重要內容。學生們根據時令節氣種植玉米、黃瓜、西紅柿、四季豆等作物,松土播種,除草施肥,澆水灌溉,培養了勞動習慣,提升了勞動素質,樹立了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激發了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胺N瓜得瓜,種豆得豆”,農作物豐收的喜悅也讓學生們在勞動中體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通過幾個月的實踐,A學校書畫社團碩果累累,書畫作品65幅,12名學生在市書畫展中獲獎,勞動教育基地成為全市課后服務典范。
【案例反思】
今年對A學校的督導,給我更多的思考。要讓教育督導卓有成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需進一步提升高度、力度和溫度。
一是以“監察”角色觀行為,從高處著眼,讓督導工作更有高度。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看學校辦學理念、思想和行為,把好“脈搏”,為學校發展指方向引路子。緊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注師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細節,對癥下藥,指導學校補短板促提升。及時收集各方反映問題,弄清實質、摸準癥結、精準制導,幫助學校解問題促發展。
二是以“教練”角色作引領,“督”與“導”同行,讓督導工作更有力度。深入學習研究,拓寬視野,全面了解教育政策和改革趨勢,鉆研專業知識,提升政治理論和專業素養。堅持問題導向,潛心指導,跟蹤問題整改情況,提高學校特色辦學水平。給予關懷鼓勵,肯定認可,充分挖掘學校亮點經驗,選樹先進典型,提振學校教師工作信心。
三是以“主人”角色謀發展,主動融入作為,讓督導工作更有溫度。把師生當家人,主動溝通,積極作為,拉近情感距離,和師生成為“我們”和“咱們”。把學校當家庭,摸清家底,明晰發展方向和問題瓶頸,精準研究提升的方法路徑。把教師當姊妹,滿懷真誠,實實在在幫助學校,服務教師,傾注真心真情和學校教師共成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