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市直學校責任督學 韓光
【案例背景】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目的是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我任責任督學的3所初中都在主城區內,關注度高、阻力大、壓力大。如何結合學校各自特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落實,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A初中綜合實力位居全市第一梯隊,校領導擔心影響中考成績,工作推進顧慮重重。同時,教學成績是評優評先、職稱晉級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普遍在公示作業外布置加練題,“雙減”工作浮于表面。
B初中是寄宿制初中,生源主體是周邊農村學生。座談中教師公開質疑,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再減怎么辦?“雙減”政策“一刀切”,不符合學校實際。家長也覺得“雙減”就是減作業、減輔導,誤解、抵觸非常明顯。
C初中是三所整合老學校建立,受編制總額限制年輕教師少,92名教師中50歲以上的30人。老教師普遍不愿意參加延時服務、教學研討等。年輕教師承擔工作多,普遍感覺負擔過重,心理上也不平衡。受制于師資力量的制約“雙減”工作難以深入。
【案例描述】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大政方針,作為責任督學助力學校落實責無旁貸,但不能機械地對學校講政策、下任務、找毛病。要在對情況充分了解、發現問題實質的基礎上,因校制宜、一校一策,與學校共同推動“雙減”政策貫徹落實。
一、三個轉變,聚焦推動關鍵節點落實
A初中工作沒有落實好主要問題是思想包袱重、顧慮多,我重點以“三個強化”推動關鍵工作節點落實。一是強化宣傳引導,轉變陳舊教育觀念。及時收集“雙減”工作動態、好做法發送給學校,和學校共同改進宣傳手段,避免宣傳工作走過場。督促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向家長公告“雙減”政策,組織教師加強政策解讀,轉變教師、家長重知識掌握、輕全面發展的舊觀念。二統籌作業布置,轉變制度落實方式。作業由學科組和年級組納入備課管理,每天匯總班主任統籌協調總量、結構。作業每天及時公示在公眾號和班級微信群,自己每周詢問學生、家長作業情況,及時反饋學校。三是完善評價體系,轉變教育評價導向。督促學校突出政策導向,將課后服務、作業設計及社團活動組織等納入績效考核、評優評先體系,引導教師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升育人效果。兩年多來我多次開展調查,學生、家長對作業質量、時長的滿意度,從15%逐步提高到90%以上,學校中考成績依然穩定在城區初中前列,師生、家長的顧慮基本全部消除。
二、三個精準,助力教育教學提質增效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但B初中錯誤地把提高教學質量和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對立起來。我重點以“三個精準”助力教育教學提質增效。一是深入調查研究,精準澄清學生情況。組織學校對每名學生從基本信息、學科基礎、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整體分析,劃分為ABCD四個層級,層級不向學生、家長公布,用于為課堂、作業提質增效奠定基礎。二是優化作業設計,精準層級幫扶拓展。要求學校在“壓總量、控時間”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各年級各學科作業庫,針對不同學習層級學生,布置有針對性作業。利用晚自習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輔導,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三是健全共育機制,精準落實家長責任。組織學校開展校園開放日、家長參觀日、家長講座等,指出在教育上學校和家長要雙向奔赴,引導家長關注孩子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學習的自律性等,發揮家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兩年多來B初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在校生從1300余人提升到1800余人,社會各界對學校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三、三個共同,全面凝聚學校工作合力
C初中的部分教師不愿參與“雙減”工作,強制參與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我重點以“三個結合”凝聚學校工作合力。一是充分發揮特長,共同組織文體活動。我建議學校成立多個教師文體組織,充分利用老教師的文體特長,用課余時間在學校開展比賽、講座,適當發放獎品、給予表彰,吸引老教師組織開展活動,把他們的時間吸引到學校。二是結合工作時間,共同參與延時、教研。等文體活動充實后,引導老教師延時服務時間開展學生社團,既傳授學生特長,還可以拿到延時服務費。再把作業設計、研討活動盡量安排在他們的課程、延時服務間隙,這樣他們在學校就自動參與了活動。三是優化服務組合,共同提高學生素質。在老教師融入“雙減”工作大局,年輕老師壓力有效減輕后,再鼓勵骨干教師開設學科類興趣小組,課后服務從單一作業輔導變為“作業輔導+社團活動+興趣小組”的多樣性組合。目前B初中已經發展出籃球、樂隊、烹飪、武術等14個社團和9個學科興趣小組,成為城區學生素質綜合發展的一面旗幟。
【案例反思】
“雙減”工作涉及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多方利益,受到傳統觀念、升學壓力和辦學條件等多種因素制約,有效落實難度很大。3所初中“雙減”工作能夠扎實推進,主要是全體教職員工、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站在責任督學的角度我有三點體會分享。
一是多觀察傾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核心。責任督學到學校開展工作,不能光講政策、聽匯報,浮光掠影地看一看。要俯下身子用教師、朋友、家長的身份和師生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站在他們的角度換位思考,了解真實的需要。通過與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調查、訪談和研討,準確把脈,才能找到破解問題的關鍵核心,對癥下藥。
二是少批評指責,盡量用引導鼓勵的方式工作。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入推進,區域、校際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但受學校位置、經濟水平等因素制約,差距依然存在,“雙減”工作顯然也不能苛求完全同步。責任督學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學校,以學校發展的指導者、建設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與學校探討溝通、建言獻策,引導學校做好工作落實。
三是強化督學擔當,堅定不移推動“雙減”落實?!半p減”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新問題又出現了,比如留守兒童周末健康向上課余生活的不夠豐富,部分家長對學生溝通和管理能力欠缺。針對這些新問題,作為責任督學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要充分挖掘學校潛力,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持續助力各類新問題的解決,堅定不移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