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教育督導室專職督學 林發前
【案例背景】
目前,“雙減”督導已成為督導常態工作。福建省把“雙減”成效納入市縣兩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要開展經常性督導,持續傳導壓力,加大典型問題曝光力度。作為專職督學,如何保持常態鞏固成績,如何持續傳導繼續深入,開創新局面將是一個挑戰。
【案例描述】
本學期開學初,我到掛點的城區一所小學開展“雙減”督查工作。發現四年級一個班部分學生除了學校規定的“一教一輔”外,另有語文、數學課外輔導練習冊。上學期減負工作開展很好,本學期為什么出現反彈?我當即找教務主任和校長反映此事,校領導解釋說,是家委會決定買給孩子用的,學校無能為力,家委會平時對學校工作很支持,礙于面子,不好阻止反對。我查看了學?!半p減”工作檔案,從制度到細則,方方面面較完善。特別是完善作業管理制度,建立作業管理公示制度,課后服務全覆蓋都做得很好,但對可能出現的諸如家長自我購買練習冊加壓加練這種現象預警預見做得不夠,也未見到這方面的管控手段。我當面指出,“雙減”工作意義重大,環環關聯,無論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工作失效。
這種現象引起我的深思?!半p減”形勢如此高壓,還有家長要求加大作業練習量,加重學生負擔,原因何在?
一是社會原因。長期以來,社會上“唯分數論”比較嚴重,家長讓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培訓,購買各種輔導書練習冊,增量加壓,“夯實基礎”。大家都認為你不做,別人也照樣這樣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社會上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認識,特別是城區的家長,形成一種慣性做法。
二是家長對“雙減”和學校不信任。首先是對減負不信任。許多家長看不到“過重的作業負擔”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和傷害,錯誤地認為,控制作業量,是不可能提高學習成績的,只有刷題,加量練習才能出成績。然后是對學校教學不信任,不放心。目前學校年輕教師多,經驗不足。對學生的管理夠不夠盡心、教學質量是不是優秀、減負能不能增質等等,都持懷疑態度。
三是“雙減”管理中對家長角色把控不夠?!半p減”工作的重點,一是學校教師,二是社會培訓機構。對于學校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管理加以實現。對于社會培訓機構,有政府部門的依法治理。其實,學校、社會、家長是“雙減”工作中互為互補的三個角,家長是特殊的第三個角。這個“角”具有紐帶作用,連接著學校和培訓機構,是“原動力點”。
對癥下藥,撬動這個“第三角”,就是這所學校作為“雙減”管理的重點和關鍵點。專職督學,就要引導學校,不厭其煩地開口宣講政策,不同形式地闡明減負意義,不遮不掩地與家長研究減負產生的緣由,要不辭辛苦地與家長溝通,破除家長的疑慮。
我提出要召開三個層面會議:班子會、教師會和家長會。從不同角度各有側重地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班子會要直面現實,勇于擔當,真正起到政治覺悟和政策管控的引領作用。教師會要著重反思高效課堂的建設與提升,減負提質的專業磨煉。家長會要引導家長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學校管理,發動家長、爭取家長最大的支持。
在班子會上,我詳細分析了這個“第三角”的成因、特點和危害,幫助學校制定了開放講解、展示過程、參與管理的策略,要循序漸進地讓家長成為“雙減”的參與者和管理者。
之后,我還參加了學校公開課周和“雙減”接待日,以督學的身份,圍繞“雙減”給教師和家長評課,為學校站崗解說。
一段時間后,我再次到校督查。了解到學校按照新“雙減”工作方案召開了班子會和教師會,反思不足,針對失誤和遺漏,加強教師專業提升和磨煉,重點放在開展與家長的全程互動,撬動破解“第三角”。家長委員會上,校長通報“雙減”工作開展情況,闡明“雙減”的目的和意義,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了讓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學校設置公開周邀請家長參與聽課評課,設置“雙減”接待日專門解答家長疑惑問題,邀請家長參觀檢查學校的作業公示欄,以及課后延時服務等情況。通過一系列攻堅行動,終于打消了家長對“雙減”的疑慮,取得了家長的信賴和支持。我又到四年級走訪,學生反饋沒再用那套練習冊了,作業總量大幅減下來了。學生可以多參加體育鍛煉和自己喜愛的活動,睡眠時間也足了,精神面貌也好了,成績也沒有落下。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案例反思】
一是把握問題時政治站位要“高”。督學要深刻理解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審視減負問題,把握減負方向,解決減負問題。引導學校,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地發現問題,明確地反映問題,創新指導工作。目前就是要進一步理解把握教育督導“一號工程”的精神,長期堅持、不斷強化、不斷提升,開創教育教學新局面。
二是發現問題時觀察引導要“細”。一是細心發現。在督查中,不能走馬觀花,要細心觀察,去聆聽,去感受。越是細小隱蔽的問題,越需要細心檢查,小細節大道理,深究細節可以透析本質。二是細心引導。在督查中,要俯下身子,勤于調查,勤于跟蹤,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合理建議,細心幫助學校整改問題解決問題。如本案例細心發現和分析“第三角”,為解決“撬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是解決問題時策略方法要“智”?!半p減”工作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程,涉及校內外方方面面。抓住不同時期和不同環節的重點,工作就能綱舉目張,執本末從。抓住關鍵點和切入口,工作就能有的放矢,精準發力,制定對應的策略,“牽一發而動全身”。既能突破重點,又能全面開花,問題就迎刃而解。正如本案例,要“撬動”家長這個“第三角”,引導學校把握“關鍵點”突破“重點”,牽引“雙減”這條線,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參與管理的“面”,做到“點”“線”“面”結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