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教育督導中心 李青寶
【案例背景】
為全面貫徹“雙減”政策,落實減負提質要求,烏蘭浩特市教育督導中心組織開展了“雙減”工作回頭看,對責任區內學校的“雙減工作”進行了新一輪的深入督導。通過靶向督導,發現了烏蘭浩特市各校在落實“雙減”政策,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工作中的諸多亮點,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在后續的工作中進一步加強、改進。
【案例描述】
一、發現問題
在對烏蘭浩特市A小學進行“雙減”工作專項督導過程中,我通過查閱資料、到校聽課、問卷調查、實地訪談、聽取匯報等形式,對學?!半p減”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細致全面的了解。該校是一所民漢合校的寄宿制農村小學,學校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和各項教育政策,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平穩有序。學生作業形式多樣,總量適中,科學合理;課后服務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多彩,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但教學質量同比城區學校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課堂總體效能偏低;語文、數學、英語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低于城區學校等。
二、研究對策
針對學校存在的問題,我與學校的校級領導進行了訪談,并分別與語文、數學、英語三位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及6位青年教師代表進行反復多次地溝通。通過深入談心交流,我進一步了解到影響學校教育質量不高、學生學業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一是受城鎮化進程等因素影響,學校生源減少,部分優質生源流失。二是該校留守兒童等較多,家庭教育水平較低,與當前學校教學要求難以協調同步。三是學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表現在新入職教師較多,占比近40%,骨干教師占比較低。老師們或教學經驗不足,亟待成長,或精力有限,不能適應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四是原民族語言授課教師轉型發展過程中,師生的教與學需要磨合、適應,對教學效果產生階段性影響。同時,溝通談話過程中發現個別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存在一定的顧慮,擔心轉型后教學質量無法保障。如何克服和解決以上困難和問題,就成為了擺在A小學新一屆領導班子面前的主要問題。為此,我找到校長交換意見并明確了“勇于應對挑戰,確保減負提質”的共同目標。在隨后召開的A小學“減負提質”的主題研討會上,全校中層以上干部和教師代表達成了以下共識:
一是“雙減”的核心要義是減負提質,減負是手段,提質是目的。
二是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在研究教學設計過程中,精心研究當堂練習和作業的留法留量。
三是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要在課堂教學效能方面下功夫。
四是抓住減負提質關鍵,提高教師素養,重點培訓原民族語言授課教師和青年教師。
三、操作實施
思想對了頭,關鍵看行動。A小學把準強化教師隊伍這一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以強化師資建設為突破口,真抓實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ㄒ唬┰谌珕T共讀實踐中過好“語言關”
提升原民族語言授課學校教學質量,國通語授課是繞不開的“關”。學校以國通語教育類書籍為媒介,以共讀交流形式鼓勵指導教師在共讀共學中改善語言條件,提升國通語應用水平。學校組織開展了全員讀書活動啟動儀式,校長做詳細部署,全校教師組成九個讀書小組,堅持每月共讀一本書,做好隨時的線上交流和月末小組線下交流。為使教師讀書有法,少走彎路,快見成效,每月的讀書交流會上,由我為教師做專業閱讀講座,同時邀請“烏蘭浩特市校長讀書會”的成員與教師進行閱讀分享。此外,定期組織原民族語言授課教師和青年教師開展演講、三筆字、說課、教學設計、無生課堂等多項培訓和競賽,基本做到“周周有培訓”“月月有賽事”,目的就是使教師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和激烈的競賽活動中全面提升國通語教學能力。經過努力,原民族語言授課教師普通話達標率超過95%;普通話等級達到二甲以上的語文教師達到100%,提高了36個百分點;青年教師成長迅速,24位青年教師中有19人在市級以上各類教學競賽中獲獎。
?。ǘ┰诮萄袔头鲋笇е羞^好“課堂關”
課堂是提升教育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和教科研方面,要充分發揮好督學的橋梁紐帶作用。根據A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缺乏實踐教學經驗、授課目標不清晰、重點不突出、方法不對頭、表達不通暢等問題。在校長和我的溝通協調下,得到了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關愛,市教研室全體小學教研員“雙周”入校指導學科教學,同時教研員們與學校教師建立了一對一幫扶關系,使學校教研有了專業團隊的引領與扶持。
?。ㄈ┰诼撁宿k學互助中過好“成長關”
聯盟辦學是烏蘭浩特市教育系統堅持多年的校際共建模式,其顯著優勢是多校聯動、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我負責的另一所小學合展小學是“陽光聯盟”的牽頭校,A小學是陽光聯盟的成員校之一。如何借助聯盟辦學的優勢來發展好自己的學校?經過分析研究,A小學更需要在教學上有專項的個性化指導和幫助。因此,我們研究制定了《陽光聯盟助力A小學提質工作方案》,為A小學提供了個性化專業指導,提供“菜單式”服務,明確了送教、送研、教師結對幫扶、優質資源共享等多項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A小學在各方面力量的幫助下,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提升了,課堂效能提高了,作業量減少了,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了。在全市小學畢業水平質量監測中,A小學綜合成績增幅明顯,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平均成績躍入全市中上水平,被樹為全盟“雙減”提質的典型。
【案例反思】
責任督學要善于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和條件,如果責任督學不能發現關鍵(或核心)問題,“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也就成為空談。但發現問題,不是吹毛求疵,更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遵循教育發展的規律,按照教育法律法規,查擺學校是否存在違反辦學規律的現象。督學發現問題,要有理有據,要尊重客觀事實,對發現的問題要看得清楚,說得明白,使校方心悅誠服,樂于接受,進而進行整改。
責任督學要善于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責任督學要積極參與,做學校的參謀和幫手,與學校并肩作戰,共渡難關。督學要發揮自己的智慧經驗,冷靜、理性而又深刻地幫助學校分析發現的問題,抓住問題癥結,理清思路,主動為學校獻計獻策,真情相助;同時,還要協調教育及社會多方面力量幫助學校解決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責任督學要督查整改過程,評價整改效果。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但半途而廢勢必造成前功盡棄,所以責任督學要緊盯整改的全過程,并且要經常查看、評估工作實效。比如我在對A小學的質量提升工程中始終堅持常態化跟蹤服務、指導,堅持每周入校至少聽一節課,了解師生工作學習情況,并及時與教研室、聯盟校領導溝通,目的是了解掌握學校提質工作進展情況,以利于對學校進行更好的幫助。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