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區責任督學 劉春珍
【案例背景】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我們應更加著眼于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強化學校主陣地作用,推動教育教學理念的深刻變革,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作為責任督學,既要學習掌握政策,督促指導學校加強作業管理,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通過隨機聽課、參加備課、參與課堂教學設計等方式,指導教師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互動、教學效果高質量呈現,推進“雙減”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實。
【案例描述】
在一次到校督導中,我按照計劃隨機聽取了一位青年教師的課。課后,與這位年輕教師進行了訪談交流。他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現在‘雙減’了,我作為年輕人,課堂教學經驗本來就不足,‘雙減’之后,尤其是新課標頒布以來,學生活動增加,課堂教學還要提質增效,在教學新樣態上,真的很難較好地呈現,經常出現課時不夠用的現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看著他對我充滿信任卻又不自信的神情,我知道這是一位有思想、有責任心的青年教師。我拍拍他的肩膀,笑著鼓勵他說:“作為青年教師,能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你很有進取心??!”
聽了我的話,他有些靦腆,而后篤定地說:“是啊,各級教研活動都在聚焦‘雙減’,學校也在培育優質課堂。我深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一定是綠色、生動、輕負高效的發展。然而,當我走進課堂面對學生,就有些手忙腳亂,甚至束手無策了,很多想法不能落實在課堂上。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怎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一直困擾著我!”
我邊思考邊繼續與他交流:“要把握好‘減’與‘增’的關系,‘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減’是為了更好地‘增’,‘減’的只是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增’的應該是學生快樂學習的體驗、高效學習的質量?!?/p>
我想,青年教師群體學習能力強、工作干勁足、課堂想法多。雖然缺乏經驗,但是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和創新變革的膽識。我要通過“雙減”督導,盡己所能,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將自身的特點、優勢順利轉化為“雙減”背景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專業性上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思考,我再次入校督導,召開了青年教師座談會,與他們分享教學體會,提出課堂教學的四大頑癥:一是對教材理解把握不到位導致教學目標的偏離;二是對教學中生成性資源不善利用,造成資源的白白流失;三是只重視自己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造成“教”與“學”關系失衡;四是不能把全面發展、均衡發展落實在課堂之中,忽視個別需要厚愛的學生。
那么,如何做才能打造高效課堂,我認為,首先,要把功夫用在備課上。教學“五認真”的第一要務就是“備”。教育家于漪老師有一句名言“把備課作為研究”。她每上一課,都要經歷“三次備課”和“兩次反思”的過程,足見她對備課的重視程度?!半p減”之下,有效備課是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關鍵。我們要把備課當做研究,花大氣力吃透教材、設計教學,以新課標的理念指引備課方向。當然,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學情,選擇適切的教學方法,做到目中有全部人、手中有變化法。
其次,要重新審視和定義課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啟發者、引導者和激勵者。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敢于放手,“把魚兒放到水里讓它自己游”;二是要適度介入,適時“大魚帶著小魚游”;三是要激發情趣,讓學生感到學習有意思,“學會自己變著方式愜意地游”;四是要創設情境,激活思維,讓學生感知學習的魅力,產生“如魚得水”的快感;五是要授之以漁,讓“小魚學會多種游法”,獲得跨越種種障礙的經驗與勇氣,激發起探索更廣闊天地的動力與信心。如此做到“五要”,我們就能變“教”為“學”,以“教”促“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學習的經歷變成一種學習的經驗和智慧。
再次,要致力于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學生掌握當堂知識固然重要,但如果把教學目標僅定位于此還遠遠不夠。因此,青年教師務必參透學科新課標要義,腳踏實地地實踐,變課堂教學由“知識本位”走向“素養本位”。這正是“雙減”背景下,我們應該追求的課堂學習生態。
聽了我的經驗分享,年輕人們都興奮地表示,我的話讓大家有撥云見日的感覺?!半p減”的突圍之路在課堂,課堂教學要回歸學生的學習,讓學習看得見;要回歸學生主體,讓學生成長更自然!
一個月后,我再次走進那位青年教師的課堂,師生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整節課,教學設計服務于學生發展,指向學生的能力培養。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們思維活躍,表現積極,師生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這大概就是理想中的高效課堂吧!
【案例反思】
“提質增效”是“雙減”的重要一環?!半p減”政策推進已近三年,學校通過調整管理制度,把學習負擔減下去,還要通過教學研究,把教育教學質量真正提上來。近一個月來,通過走進學校教育教學“第一線”,走進青年教師的課堂,圍繞訪談中發現的問題,經過自己的反復思索,到再次與青年教師座談交流時的相互啟發,我想,“雙減”督導主要有三點收獲。
聚焦青年教師培養,以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助推“雙減”的有效開展?!半p減”實施后,課堂提質增效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頭戲”。面對新課標、新課堂,很多青年教師找不準目標,辨不清方向,感到無所適從。作為責任督學,不僅要關注學校的大環境、大方向,更要把目光投向影響學校長遠發展的重要群體——青年教師。他們是學校發展的主力軍,我們有責任監督、指導學校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關懷與幫助,引導他們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提升專業素養和育人智慧,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聚焦教學主陣地建設,以高效課堂的專注培育推動“雙減”的縱深開展?!半p減”工作中,作業多、補課是表象,課堂低效是瓶頸。如何對癥施策,關鍵是抓住課堂,研究課堂。我們的談話,幫助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看清了“減負”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實際工作中,還有多少教師有勁不會使?作為責任督學,我們要監督、指導教師,牢牢守住課堂主陣地,以研究學生樂學、會學,提升綜合素養為課題,加強對新課標理論的學習領悟,加大對新課堂實踐的研究力度,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在教學設計上下大功夫,讓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促進新課標理念、新課標要求與教學行動有效對接。
聚焦保障機制建設,以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推動“雙減”長效開展。一次常態化座談,便可傾聽到青年教師期盼成長的心聲,看到了他們求是創新的生動實踐。這引發了我的深層思考:這位青年教師課堂超越的背后,定然少不了有針對性地學習、培訓、研磨、交流、反思,定然有師能的修煉、師德的涵養、師傅的幫助、專家的引領,這背后的校本培訓機制、教研機制、精細化管理機制、專業發展激勵機制等必然是堅實有力的支撐。所有支持服務體系的構筑將能夠惠及更多的教師,指引著他們修師德、強師能,有教學追求,有改革動力,有創新勇氣,在改革之路上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到職業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