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學有著近160年的辦學歷史,始終圍繞“儲人才,備國家之用”的辦學宗旨為國育才。學校系統開展科學教育已經超過15年,關注探究“深度”,以大中學合作育人的方式不斷促進學生學術志趣聚焦。
學校對科學教育的深入探索始于2007年,經過多次討論分析、專家咨詢,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設置了科學實驗班,同時開設物理、化學、生命科學、醫學和工程等五個領域專門課程。四年后,又增設了工程實驗班,設置了海洋、能源、環境、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領域專門課程。
學校關注學生科學領域探究的“深度”,主要包括“學生參與科學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大學與中學合作育人的深度”兩個方面。學校將每周二和周四兩個下午的時間拿出來,全部用于這些科學領域的專門課程授課和課題研究指導。參與課題的實驗班學生一進校就有機會早體驗真正的科學探究,課題研究持續兩年。據跟蹤調研,這些科技、工程領域強潛能學生在校期間所選課程、所作課題與升學專業的匹配度約為90%。
學校借助大中學合作育人模式,破解了高中資優生科學教育資源不足的難題。每學期,有100多位大學教授帶著專門課程走進學校課堂,帶著學生走進自己感興趣的科學探究世界,參與真正的“科研”。這種合作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甚至更長;這種合作也不是和一所兩所大學,而是和17所大學、科研院所;這種合作更不是簡單的“大學課程下放”,而是為高中資優生“量身定制”。
以與復旦大學合作的“導師制計劃”為例,兩校合作組成教學團隊,共同制定課程計劃,協商進行課程評價。參與其中的學生在高中三年里參與大中學教育銜接學科微課程、導師與學生面對面、通識教育系列學科講座、科研實踐項目等六種“導師制”形態學習,形成的“學術志趣”影響著學生對未來的高追求及奮進的生涯規劃。調研顯示,參與“導師制計劃”的學生,大學就讀專業與“導師制計劃”課程選學方向的匹配率超過85%。
除了實驗班的探索之外,2009年起,學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節能汽車、軟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統、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多個科學探究小組,并建設了現代儀器分析、仿生與工業機器人、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30多個現代化創新實驗室開展項目學習,持續引領學生朝著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學科、科技領域方向確立志向,提升科學素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