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堅持以“科教融合”為特色發展科學教育,充分挖掘科學家教育資源,著力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積極投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一是協同實施高水平科學人才聚集計劃,組建專兼職結合的科學教育隊伍。通過聘用、引進、培養等方式,組建了包括楊振寧等107 位“兩院”院士在內的專家資源庫,指導學校開設院士講堂、開展“院士進校園 走近院士”活動、聘任科技專業人才擔任科學副校長,推動區域科學教育高質量實施。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打造了“院士開學第一講”品牌活動,2014年至今,學校組織學生走近楊振寧、白春禮等7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累計開展科學家講座 147 場,惠及學生24000多人次。據不完全統計,近40名院士為學生留下殷切“寄語”,勉勵孩子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享受科學,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
二是堅持以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做優“大思政課”的品牌示范活動??茖W家精神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自立自強、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精神坐標,是全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朝陽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通過深入學習科學家事跡,提煉科學家的精神內核,將科學家精神作為立德樹人的靈魂和主線,開展系列“大思政課”品牌示范活動。如八十中學提煉出48字王選精神,將其凝練為“愛國、奉獻、好人、創新、工匠、合作”等6個具體精神,并據此設計了初一到高二五年的王選系列主題活動,將王選精神的學習與實踐納入班級日常管理和特色培育,推動學生從了解到認同、從崇尚到踐行,實現科學家精神入眼入腦入心。2014年至今,學校共組織3000余人次參觀王選陳列館,學習王選事跡。
三是探索將科學家精神融入課堂教學,推動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的交匯融合。朝陽區大力推動科學教育跨學科學習、研究性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的實施,通過組織在科學家、工程師身邊開展小課題,感受科學家心懷祖國、理想遠大、精益求精、求真務實的優良品格。如陳經綸中學在院士科創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小院士培養基地”,通過研發科創課程、建立學生科技實踐基地等,促進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朝陽區各學校教師們適時將科學家事跡、科學家發明等作為教學素材,設計科學家精神主題課程。袁隆平院士的水稻種植技術、王選院士徹夜制作穿孔紙帶的事跡、竺可楨院士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北斗精神、航天精神等進入了學生課堂,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感受科學家身上所蘊含的人文底蘊,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