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等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就“十四五”期間如何推動我國特殊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系統部署,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發展目標,就拓展學段服務、推進融合教育、提升支撐能力等幾方面重點工作做出政策安排,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繪制了藍圖,指明了具體路徑,為每一位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個性化、多樣化和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對進一步推動完善我國特殊教育發展模式有著重要意義。
一是堅持了黨對特殊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队媱潯分赋?,要加強黨對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這是中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最大特色,也是中國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的最大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保障殘疾人權利、發展特殊教育事業,引導殘疾人和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青少年在投身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踐行自強不息精神,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這是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重要體現。有了黨的堅強領導,我國的特殊教育事業才能夠得到持續發展,一個行動計劃接著一個行動計劃往前推進。堅持黨對特殊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在實踐方面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個根本目標出發,將辦好特殊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做到特教特辦、重點扶持,為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二是明確了扎根中國大地辦好特殊教育的實踐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教育必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近代以來,我國的特殊教育發展與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一樣,受西方的特殊教育思想、制度和實踐影響比較大,學習和借鑒了一些先進的理念、理論和技術,但如果僅僅是照搬別人的經驗、照抄別人的模式,那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我們必須立足中國國情民情,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改革發展之路。遵循中國社會獨特發展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滿足人民需要、符合人民期待的特殊教育?!队媱潯穲猿帜繕藢蚝蛦栴}導向,結合我國特殊教育實際,對新時代推進特殊教育改革發展進行了整體設計,體現了我國發展特殊教育的獨特思考、政策和實踐,突顯了政策自主和文化自信,為世界特殊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和可推廣的中國經驗。
三是體現了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如何對待特殊需要人群,如何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服務,幫助他們過上有尊嚴、有價值的生活,反映了一個社會文明的先進程度。中國先秦儒家基于“仁愛”思想,提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政治和倫理主張;明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學生觀和教學觀,為新時代推進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滋養。在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下,“扶危濟困”“扶殘助殘”已經形成共識,發展特殊教育在道德上具有一種天然的正當性和極大的情緒感染力,《計劃》的出臺進一步增強了特殊教育的情感基礎,擴大了特殊教育的社會影響力?!队媱潯窂娬{有教無類,促進殘疾兒童青少年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尊重他們的身心特點和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實現適宜發展,這無不滲透著傳統文化中“弱有所扶”的“仁愛”思想,閃爍著傳統先賢的教育智慧。
四是強化了推進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路徑。發展高質量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基礎性的條件。長期以來,我國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短板”一定程度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整個特殊教育的活力與質量?!队媱潯丰槍Ξ斍拔覈l展特殊教育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出臺了許多具體的利好政策,如適當擴大普通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招生規模,傾斜支持特殊教育公費師范生培養,注重培養適應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職業教育能力的特殊教育師資,加大特殊教育專業碩士、博士培養力度,推動師范類專業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內容、并將其納入師范專業認證指標體系,認真落實特殊教育教師津貼標準、保障特殊教育教師待遇,普通學校(幼兒園)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對直接承擔殘疾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給予適當傾斜等等。這些一攬子強化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舉措的系統實施,為解決特殊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師資短缺和專業發展問題賦權增能,為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五是完善了統籌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社會支持體系。發展特殊教育事業不單單是學?;蚪逃块T的事情,也需要全社會的政策、資源和輿論支持?!队媱潯访鞔_提出,要完善多部門協調聯動的特殊教育推進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機制設計,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特殊教育的制度優勢。為縮小特殊教育發展的區域差別,《計劃》還提出要加強省、市統籌,落實縣級主體責任,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特殊教育薄弱地區的支持力度。特別重要的是,提出要建立健全學校與科研、醫療、康復等機構協同專業支撐工作機制,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特殊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這對于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規律、匯聚有助于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社會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石中英)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