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等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描繪了“十四五”期間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這是在中國教育聚焦高質量發展、闊步邁向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國家層面對“十四五”特殊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的頂層設計和特殊安排。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普通學校,高水平推進融合教育發展是培養殘疾兒童青少年充分融入社會能力的基本保證,是“十四五”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的內在要求。
融合教育強調學校應接納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學習,不分種族、國籍、性別、身份、地位、貧富,反對歧視和排斥。對殘疾學生而言,進入融合教育普通學校,除了面對自身特殊性,還需要建立與普通同學、老師的關系,融入常規教學場所、教學秩序,甚至需要和更為廣闊的社區、社會融合鏈接。這需要普通學校努力營造融合教育生態場域,即學校按一定秩序運作,尊重差異、倡導多元、協同合作、有效發展,使人與人、人與自身、人與社會進入良性循環狀態,彰顯學校教育溫度。
一、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
《計劃》指出,應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結對幫扶共建、集團化融合辦學,創設融合教育環境,推動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融合。學校首先要建立健全支持體系,保證融合教育秩序運作。史家教育集團不僅在內部成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員會,建立班級、年級、校級三級特殊教育輔導架構,確立特殊教育通報流程,更利用集團化辦學優勢,組織不同校區教師組成融合教育小組定期開展活動,邀請特殊教育學校專家對殘疾學生進行個案評估診斷,盤活特殊教育資源。利用學區特殊教育資源優勢,派送需要輔導的殘疾學生參加特殊教育學校團體輔導課程,有效保證殘疾學生教育有計劃、有組織、有幫扶。
支持體系中不能缺少的是對家長的支持。殘疾學生的家長相比較普通學生家長而言,壓力更大,更容易產生自卑、迷茫等情緒,需要給予特殊關愛和支持。史家教育集團將殘疾學生家長列為高需求家長,主動聯系、及時回復信息,利用家校共育活動幫助家庭融入到班級中,在情感與功能上加強不同類型家庭的鏈接。
二、培養融合教育素養,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融合教育生態場域最重要的資源是教師?!队媱潯芬蔡岢鲆M織開展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普通學校的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將融合教育納入普通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必修內容。一直以來,史家教育集團嚴格履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辦學、依法治學。邀請特殊教育專家來校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教師不拋棄不放棄的意識和對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解。積極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并請外出教師對全校教師做通識培訓,以點帶面,組建融合教育團隊,有品質地開展融合教育工作。組織全體班主任參加殘疾學生教育工作坊,建立殘疾學生檔案,邀請專家開展輔導,緩解教師焦慮,解決教師困惑。對殘疾學生所在班級進行全學科研討,群策群力制定專屬教育教學策略。通過全方位培訓使普通教師實現理念轉換,切實提升教師融合教育教學水平。
三、探索差異化教學方式,保障融合教育教學質量
《計劃》明確要“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尊重殘疾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實現適宜發展,讓殘疾兒童青少年和普通兒童青少年在融合環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長進步?!睔埣矊W生類型不同,發展與學習特點表現也不同,每個融合教育的殘疾學生,學校都需要組織全科教師教學研討,對其學習的課程進行調整或重組,對學習評價進行適當改革。例如老師們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專門的學習內容;針對情緒容易失控,但能完成基本計算的孩子,數學教師會在上課之前單獨給他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計算任務,這樣保證上課的前10—15分鐘正常的教學秩序,等所有同學學完新課內容,老師再單獨輔導他,給他布置新的任務。對智力殘疾學生來說,學習內容需要分解,所以老師們不僅僅需要降低教學目標難度,還需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例如某班英語課程,按教學要求,需要學生根據每日課堂所學,獨立設計思維導圖或書寫小短文的作業,但當該班的殘疾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完成此項作業時,就需要教師為其安排特殊作業,將思維導圖分解成單個單詞。
四、創設融合教育環境,營造關心關愛良好氛圍
積極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良好學習的基礎,教師激勵性評價能夠激起學生再學習欲望。殘疾學生因為身心障礙,會有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自我認知偏低等問題,需要給予積極的關注。除了班主任教師、學科教師的幫助關愛外,還需要學校心理老師等輔導。另一方面,殘疾學生也有社會參與、伙伴合作和共同學習的需要,應該有意識地根據實際幫助他們參與集體活動。因此,每個班級需要建立友好的班級融合教育氛圍。例如利用課間游戲,鼓勵其他學生跟殘疾學生一起游戲;課堂討論,要盡量安排殘疾學生到小組中討論表達。在這樣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殘疾學生較易融入班級成為集體中的一份子,實現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融合。
教育的意義在于點燃愛、守護愛、播撒愛,讓世界充滿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學校、家長、社會都需要行動起來,多方配合支持,才能更好地為特殊兒童提供適合的教育,助力學生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努力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 王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教師 吳麗梅)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