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的發布,必將對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起到深刻而持久地推動作用。從基層實踐視角看,《行動方案》要落地見效,核心在學校層面“怎么看、如何干”,這就需要抓住關鍵人、辦好關鍵事。關鍵人就是校長和教師,關鍵事就是評價。課程教學改革和教育總體評價改革一樣,絕不是單一行動,不能就課改抓課改,需要統籌協調,靠機制創新來提升“關鍵人”的教學評價力。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的目標所向,注重核心素養立意的教學評價牽引行動至關重要?;谏綎|省濰坊市二十余年教改試驗和探索,應通過優化校長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區域評價四個層面來深入實施,有效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作用,助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一、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引導育人方式變革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構和實施,是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轉變育人方式,發展素質教育的有效抓手。區域和學校層面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設計綜合素質檔案、如何突出過程記錄、怎樣發揮作用,能夠顯著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和育人質量。首先,綜合素質評價應當盡快實現體系化和貫通化。國家層面出臺《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指南》后,各地各校應迅即跟進,特別是在幼小初高學段銜接上,做到學生各學段綜合素質評價無縫銜接不斷層,用好大數據“畫像”手段,實現成長與評價的一體化、一致性。綜合素質評價還要更加凸顯跨學科、綜合化、生活化、實踐性的育人導向,把學校層面單靠各個學科分科課堂教學無法實現或體現的學生素養,納入評價體系,通過社團活動、個別指導、校外教育、家校共育等方式來實現。其次,評價重點應更具針對性和適配性。注重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特別是課程實施作為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依據,我們已經逐步明確了要注重差異化、多元化,力求做到“一位學生一張課表”。在綜合素質評價方面,同樣應體現每所學校的特色和每位學生的特質,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的各項指標應更具個性化,實現“一位學生一套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再次,對于綜合素質檔案的有關結果的使用,應以更大比重納入高中和高校招生錄取,更大力度與學校和教師的評價掛鉤。以濰坊市的中考改革為例,我們將學生綜合素質成績納入中考并與語數英三科等值錄取,優化中考科目設置、成績呈現方式,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和學生的選擇權,既有效減輕了學生學業負擔讓“雙減”落地,又注重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從一定意義上看,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就是學校和教師的育人目標,也是教師課程教學轉型和教學評價力提升的指南。
二、以教師教學評價力提升牽引課程教學改革
教師的理念不轉變、授課方式不轉型、深度參與的內生動力不強、自身專業水平不高、專業功底不厚重,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將難以取得預期成效。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整個教師管理體制的系統化改革來跟進。比如,從師德師風上看,我們不能就師德抓師德,而應將違背育人規律、違反教育規律,不能有效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等從教行為,列入師德素養不高清單,強化師德與師能的一體化評價。從教學評價上看,首先應促進教師育人理念的轉變,引導教師從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的角度,促進每位學生健康成長,發現每位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做到有教無類。完善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的跟進評價機制,每個區域、每所學校都應推出教學和作業“兩個設計”的典型案例,讓教師學有榜樣。將“兩個設計”納入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引入專業評價力量,聚焦學生中心來實施評價。還應主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做到精準施教、因材施教、面向未來,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學育人質量大規模、普遍化提升。從激勵機制上看,將教師參與實施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的成效,納入崗位聘任、績效評估、職稱競聘、評優表彰等教師關心關注的事項,讓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的積極參與者、成效顯著者,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真正推動廣大教師教學行為的深刻變革。
三、以校長教學評價力提升帶動學校育人水平
校長是辦好教育的關鍵少數,也是落實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的關鍵變量。必須通過創新校長評價制度,切實提高其對學校和教師實施教學評價的能力,引領校長走專業發展之路。應盡快將本次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的各項要求,納入對校長的評價體系和培養體系,制定科學化、看得見、可量化的評價標準,并引入專業評價和學生、家長、教師等利益相關者參與評價,引導校長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動力來研究教育教學、指導教學評價。在此基礎上,突出校長自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育和培養,深研新課標、深耕新教材、深化新課改,聚焦課程建設、課堂改進、學習方式變革、育人氛圍調適、師生關系優化、家校社共育等方面的系統培訓,讓校長對“什么樣的教育是好教育、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最適合、如何科學評價每位教師的課程教學水平”等方面有清晰認知,并明確切合各自學校實際的實踐路徑。校長對課程教學實施評價的理念更科學、采取的策略更精準、建立的機制更有效,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在學校層面、在教師層面轉化成生動現實的目標達成度就更高、效果就更好。對校長進行全方面、全方位的理念和政策解讀、培訓,特別是對課程教學如何有效評價、科學評價,開展一次解放思想集中討論,實現認知升級,是非常重要緊迫的一項任務??傊?,只有校長能夠主動提高自身對課程教學的評價能力和指導水平,課程教學改革深化才能走進學校、走向課堂。
四、以區域評價機制改革營造良好育人生態
各級黨委政府樹牢正確的教育政績觀,是本次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能否真正落地的根本所在。因此,要配套推動區域教育評價機制改革,來凝聚并認同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尊重校長和教師崗位的專業屬性,營造良好教育生態。落實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需要資源保障,諸如學科教室、實驗儀器、數字化設備及系統、圖書升級以及學習社區構建等,都需要各級財政真金白銀的投入。此外,再好的教改藍圖,沒有高素質教師也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師的配備、引進以及待遇保障、人事改革、監督管理等,都需要黨委政府統籌、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我們所指向和追求的高質量教育,體現在教育優先發展的氛圍濃、經費資源條件保障好、教師隊伍結構素養高、學生健康成長通道多、區域教育治理樣態活等各個方面,離不開黨的全面領導和政府擔當作為。校長和教師的教學評價力提升,更是需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依法自主辦學綠色生態。畢竟,只有讓校長和教師能夠心無旁騖育人,安心靜心教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才能蹄疾步穩的達成、實現。(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濰坊一中 井光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