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積極推動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面對義務教育公辦鄉村學校近90所、在全區義務教育學校中占比75%的現狀,依據國家課程方案,堅持問題導向,通過“行政督促、專業支持、學校主動”三方協同,因校制宜構建鄉村學校課程實施規劃編制策略與實施系統,促進鄉村學校課程建設走向規范化、特色化、專業化,助力區域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統籌推進,設計規劃編制行動路徑
?。ㄒ唬嫿ㄠl村學校課程規劃共同體。鄉村學校作為學校課程規劃主體,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資金上支持并搭建鄉村學校和高校專家溝通協作橋梁。高校提供課程專家,重點在政策理論、文本規范、落地實施、評估改進等給予專業支持。
?。ǘ┟鞔_規劃的實踐導向。堅持規范性,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等政策要求;堅持創新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創造性推進課程方案理念和要求有效轉化;堅持專業性,注重課程規劃的要素完整、邏輯結構清晰,各要素保持一致;堅持操作性,課程規劃有助于實施,實施步驟、操作路徑及方法詳實具體,保障措施有力。
?。ㄈ┛茖W設計規劃編制的步驟。首先,通過專家引導、案例展示等,充分認識利用鄉土資源落實國家課程具有獨特優勢,喚醒課程規劃動力,增強自信;其次,全區遴選10所鄉村學校先行先試,規范完成鄉村學校課程實施規劃文本;最后,發揮10所試點鄉村學?!胺N子”作用,以“1+N”的方式,分三輪帶動全區近90所鄉村學校深度參與。
二、制定文本框架,引導規劃編制有序開展
?。ㄒ唬┲贫ㄒ巹澪谋究蚣?。組織專業力量,以“背景、目標、結構、內容、實施、保障、評估”七大要素為重點提供文本框架,為學校編制規劃文本提供“支架”。
?。ǘ┟鞔_編制程序。厘清課程實施規劃各要素間內在邏輯關系,將規劃文本編制過程分為背景需求分析、制定課程目標、優化課程結構、選擇課程內容、設計實施策略、確定保障機制、持續評估改進七個環節。
?。ㄈ┖侠泶_定課程規劃結構比例。提出規劃文本各部分內容要點和篇幅比例,為鄉村學校編制文本提供參考。比如規劃依據,篇幅占比4%以內,主要包括國家與地方課程政策、鄉村學校育人哲學、鄉村學生需求與村社期待;課程實施篇幅占比最高,為30%—35%,主要解決課程規劃“實施難”問題,內容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如何具體運作等;課程評價篇幅占20%—25%,主要解決課程設置各模塊邏輯混亂、“有實施無評價”或評價弱、評價不當等問題,內容包括學生學習評價、教師教學評價、課程方案評價等。
三、加強共建共享,匯聚規劃編制力量和資源
?。ㄒ唬┙M建規劃共同體。以鄉村學校作為學校課程實施規劃主體,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政策、資金支持,搭建鄉村學校和高校專家溝通協作橋梁,高校等機構提供課程專家并在政策理論、文本規范、落地實施、評估改進等方面給予專業支持。
?。ǘ┙⑧l村課程建設校際聯盟。打破鄉村學校課程建設封閉狀況,組建校際課程建設團隊,在行政部門和教師發展中心的指導下,研究國家政策要求、學校辦學追求和學生發展需求,改進完善學校課程規劃。
?。ㄈ┵Y源共建共享。一方面善于“拿來”,即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為鄉村學校開好國家課程、解決課后服務、科學設計作業、解讀課程標準等提供基礎保障;另一方面敢于“創生”,通過區域校長論壇、案例評選活動等方式評選出精品特色課程,為鄉村學校提供可選擇資源。
?。ㄋ模┘夹g工具共建共享。鄉村聯盟學校圍繞課程實施規劃需要,共同研究用好態勢分析法、教師專業發展分析工具、復盤法工具等,共同提高規劃能力,促進各校規劃文本質量提升。
四、加強文本審議,嚴格規劃編制過程管理
?。ㄒ唬┚幹啤班l村學校課程規劃編制審議評估表”。評估表兼顧“文本質量”和“編制過程”,從規范性、操作性、專業性、創新性等維度確立20個觀察要素,重點關注國家課程方案相關要求落實情況、學?,F狀分析情況、實施舉措操作性可行性等。
?。ǘ┙M織評估審議。成立學校和區域兩級審議評估小組,根據評估表,采用定量、定性相結合方式進行評估。
?。ㄈ┻M行多主體過程性審議。一是學校自評,根據自評結果優化編制工作、修改完善規劃文本;二是區級審議評估,對評估結果進行詮釋和說明,以任務清單形式提出改進建議,并督促指導學校及時反饋修改課程規劃編制文本;三是組織專家與學校面對面審議、指導,幫助學校完善課程規劃,提升鄉村學校課程規劃能力。
?。ㄋ模娀袆勇鋵?。在實踐中持續優化,將編制的規劃付諸行動,建構“學科轉化—課堂行動—反思改進—輻射引領(評估伴隨)”課程規劃實施路徑,注重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反思、改進,結合實際情況修訂完善課程實施規劃相關內容。
經過制訂課程實施的學校規劃,江津區鄉村學校進一步深刻領會了國家課程教學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根本要求,國家課程轉化落地的意識和能力普遍提升,課程教學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下一步,江津區將充分發揮鄉村學校課程規劃的“驅動效應”,落實五育融通,保障科學、勞動、體藝等課程實施,發揮城鄉協同、教科研支撐、基于國家中小學教育智慧平臺的數字化賦能等“拳頭”力量,幫助鄉村學校從“開齊課程”走向“開好課程”。(重慶市江津區教育委員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