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2級博士研究生孫俊杰在校內結束了一學年的專業課程學習后,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開啟為期3年的企業實踐。
在工程實踐和產業一線育人,這是工程人才培養早已明確的路徑。但是,由于學生、教師考核評優中依然存在“唯分數”“唯論文”現象,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不足,影響了工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聚焦工程碩博士培養,以準入評價、過程評價、導師評價、畢業評價等為突破口,通過打破“重分數輕技能”的招生選拔方式、“重知識傳授輕實踐訓練”的培養方式、“重論文發表輕實際貢獻”的考核評價方式等,系統深化卓越工程師評價改革,讓工程人才在回歸工程中成就卓越。
打破學科和學院限制,圍繞產業領域選拔人、培養人
提起自己報考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時的那場面試,北航2023級博士研究生劉海菲形容:那是一場特別的面試。在近10名面試官中,來自企業的專家占半數以上。
面試中,劉海菲感覺到,比起更關注專業基礎知識的校內教師,企業專家更加聚焦產業問題,“企業老師問了很多技術應用層面的問題,如果僅僅在校內照著課本學習的話,回答好這些問題是很有挑戰性的”。
瞄準高校在學生選拔中存在的“唯分數”和工程素養評價不足等問題,北航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和企業黨組書記任雙組長的校企招生工作組,強化行業企業的任務導向,聯合制定招生方案。在北航,12個由校內教師、企業專家聯合組成的關鍵領域專家組,不僅參與招生,還深度參與課程研制、學生論文或報告撰寫、畢業答辯等人才培養各環節。
在北航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副院長劉火星看來,以領域為核心,聯合校企力量共同進行招生,打破了以學院、學科為中心的傳統招生培養模式,為選拔和培養跨學科工程人才帶來了更大空間?!耙詫W科為核心聚集人才、資源,是以學科內在聯系為邏輯的,而以領域為核心,這種內在聯系變成了產品。一種產品會涉及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院和不同的企業,因此,對學生的選拔標準和培養方式也會更加多元和復合?!?/p>
入選卓越工程師計劃后,在校內外導師聯合組成的導師組指導下,劉海菲確定了自己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霸谄髽I導師的建議下,我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對即將投入的研究充滿期待?!眲⒑7普f。
“我們希望改變過去只關注知識掌握的招考形式,更加注重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同時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創新實踐能力、學科交叉融合思維的優秀學生進入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項,面向關鍵技術和前沿領域培養出能解決復雜問題的工程師?!北焙絿易吭焦こ處煂W院副院長徐明說。
扭轉“理科化”傾向,突出工程實踐創新能力考核
面向當前產業發展的重大難題,未來3年,孫俊杰將在企業里完成自己的博士研究課題。這樣一個真實、充滿挑戰的工程實踐模式,讓孫俊杰倍感興奮。
“在企業實踐中,我們形成的技術報告、總結報告,或者一些新發明、新裝置,都能被認定為成果,這給了我們更多追求創新、自由發展的空間?!弊鳛樽吭焦こ處熍囵B專項的首批學生,孫俊杰認為,學校圍繞工程人才評價改革的“整個大方向是明確的,能激勵人的”。
目前,除了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倡導以工程實踐作品代替論文作為課程作業外,北航已經明確不再把學術論文發表作為工程碩博學生申請學位的強制性要求,并鼓勵學生以大型工程項目的論證、設計或實施為背景的技術學位論文申請學位,提高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和獨立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能力,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工程一線。
一段時間以來,產教脫節、工程實踐訓練不足是我國工程碩博士培養中的突出問題,也是社會和企業對高校工程人才培養的主要詬病之處。
以集成電路專業發展為例,從40多年前產業發端到現在,硅始終是半導體行業最為重要的材料。但與此同時,為了追求文章發表,高校存在過度追逐研究新材料的現象,輕視為產業應用解決問題和培養人才。北航集成電路工藝與裝備系主任王新河表示:“這樣的話,本質上已經不是在做工程研究了,變成了研究物理或者研究材料,學生到了企業之后,企業得從頭培養,高校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也就出現了脫節?!?/p>
精準對接企業人才需求,北航聯合其他高校和企業構建了以家國情懷與職業素養、工程知識與創新實踐能力、領導管理與持續改進能力、終身學習與全球勝任力4個維度為核心的卓越工程師通用能力要求,并對標能力標準,研制關鍵領域產教融合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體系;面向產業需求,通過考核評價引導教師把前沿技術實驗室開到企業,把企業的公共實驗平臺引入學?!?/p>
“破解工程人才培養的產教脫節問題,需要創新過程評價,強化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工作的匹配?!毙烀髡f。如今,一場讓專業工程人才評價回歸工程的改革正在北航更廣泛地開展著。
以評價改革為牽引,匯聚起人才培養更大合力
隨著集成度不斷提高,芯片制造精度已經進入納米級別。高效精準地實現工藝過程控制,從而支撐起納米結構的超大規模制造,是當前國際集成電路設備領域的熱點,也是王新河和團隊正在主攻的研究方向。
借助入企學生發揮的鏈條作用,王新河感到,校企雙方的合作更通暢、更深入了。他舉例說:“對于工程研究來說,實踐的檢驗是非常重要的。在學校里我們設計完成的控制搭建,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還需要在企業的設備平臺上反復進行檢驗調試,之前這個流程是很漫長、煩瑣的,但現在,通過入企學生,企業和學校更深度地連接起來了,相關工作開展得也更高效了?!?/p>
對團隊整體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有很強的“溢出效應”,這是王新河成為卓越工程師培養專項校內導師后的感受?!跋M嘟處?、工程師加入進來,一起培養人才?!蓖跣潞诱f。
高水平導師團隊是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關鍵力量。為了讓優秀的教師教學生、卓越的工程師帶學生,北航設立了導師組制度,由1名校內導師、1名企業導師和校內副導師、企業副導師或思政導師組成3到5人的導師組,共同指導學生。校內導師任導師組組長,并作為學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承擔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學生課程學習、學術訓練以及畢業論文撰寫所涉及的科學研究內容。企業導師則重點負責指導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學位論文撰寫所涉及的工程實踐內容,與校內導師形成緊密配合。
如今,北航已經遴選387名總工程師、型號總師等工程技術專家納入企業導師庫。學校通過出臺《校企導師組工作指南》,進一步明確導師組工作職責、指導頻次、指導方式等,強化工程育人導向,引導教師走出舒適圈,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和產業一線。學校還將有組織地安排教師赴企業頂崗掛職,促進校企人力資本雙向流動,全面提升導師隊伍的工程育人水平。
盡管改革仍在路上,但在劉火星看來,這種把教師評價標準和實際工程貢獻掛鉤的導向非常好?!巴ㄟ^評價標準改革,能進一步強化價值、貢獻導向,引導廣大工科教師積極投身強國建設?!保ū緢笥浾?梁丹)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