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博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天的中國教育正闊步邁向現代化,處在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歷史發展新時期,全面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將育人為本的思想理念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是當前引領教育發展的思想旗幟和行動指南。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全黨全社會要積極行動起來,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基石,以育人為本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就是要解決和回答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為什么發展、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的根本問題。因此,深刻理解育人為本的科學內涵、目標、核心內容,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和發展方式,創新思路,明確任務,對于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對于把握和解決當前教育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切實保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育人為本是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核心和最終目的。因此,發展歸根結底都要著眼于人的發展,著眼于對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以及人的自身發展需要的滿足。
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是促進人自身全面發展的必然途徑,在現代化事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戰略地位。只有加快發展教育,才能把我國沉重的人口壓力變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使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因此,教育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目標和途徑,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要求。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加快實現現代化目標的過程中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最集中的體現就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對于深化和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培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一代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育人為本思想的提出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變革,一次全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更是一次劃時代的教育實踐行動。育人為本就是要為每個學習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滿足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以學習者為教育主體,充分挖掘和發揮每個學習者的學習潛能,為每個學習者乃至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提供條件,在教育發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擴大人的能力、提升人的自由個性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的終極目標。
育人為本是人的發展、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和最高境界。馬克思明確指出:未來的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以人為本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中的本質地位。就教育的本質而言,教育作為一種培養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業,是以人為教育對象的社會活動,必須把育人作為第一要務,培育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教育作為塑造人的靈魂的偉大事業,“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必須以育人為根本,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塑造人純真完美的心靈;教育作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是人重要的實踐活動形式,必須以人的生活幸福為本,關注人的幸福生活;教育作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必須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為本,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個性發展、持續發展、終身發展和健康成長;教育作為人的生命發展的本質要求,要喚醒學生的生命活力,把學生的發展從知識層面提升到生命發展層次。
育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教育真正回到了本真,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教育首要的作用之一是要使人類有能力掌握自身的發展,旨在促進人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工作中重視人的因素,正確認識人的價值,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與人的幸福、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需要、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終身發展有機聯系起來,以現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發展的廣闊視野培養人。教育作為培養人的偉大事業,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無論對國家和民族的振興,還是人的全面發展;無論從學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還是學校的發展來看,都必須堅持育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和滿足人的需求為目標。
育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深刻內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命題和基本價值取向。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就是要把教育的重點轉向人本身,在教育過程中把人的全面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堅持育人為本。這是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根本任務。
全面、準確地認識育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育人為本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前提。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著眼點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二,堅持以人的全面進步和發展為本。人的發展既包括人自身的發展,也包括社會為人的發展所提供的條件。育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實質,就是堅持以人的全面進步和發展為本,把人作為社會主體和中心,在社會發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就是重視人本身的發展,將個體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統一起來,將個體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養成統一起來,使之能夠在復雜多元、快速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正確進行知識選擇和創新。
第三,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為本。人類發展的目的是使人們的物質生活狀況得到改善,使人們的價值得到實現,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優化,使人們的能力得到提高。教育是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最大需要。教育發展必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學文化教育需要,特別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渴望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權益,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校,讓教育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第四,堅持以促進人的持續發展、人的終身發展為本?!堵摵蠂讓每沙掷m發展教育會議宣言》指出,教育在可持續發展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教育作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促進人的持續發展,以及人的終身發展的重要因素,既要能滿足人當時發展的需要,也要能保證人身心和諧、均衡與持久的發展而不受傷害,具有全面、長久與強勁的發展能力。
第五,關注人人接受教育機會的公平性。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是讓所有人都能夠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即人人在教育活動和過程中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教育公平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是教育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六,滿足每個人接受教育的個性需要和期望。滿足每個人的個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薩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納教育的概念,就是為每個人提供一個有效的教育機會,同時,符合每個學生或學習者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要讓每個人獲得他所需求的有效的學習機會。育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既要了解社會和文化的多樣性,也要了解到每個人、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使教育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和他們的期望。
育人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育人為本的教育,要求教育不僅要關注人當前發展,還要關注人長遠發展,更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關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還要關注所服務之對象——國家和人民,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不斷滿足國家和人民群眾需要。以“依靠人、為了人、服務人”為基本出發點,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塑造學生大愛、和諧的心靈。
育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價值目標
教育發展的本質和目標是以物為本,還是以人為本?為誰發展,靠誰發展?這些既是重要課題,也是時代主題。育人為本思想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它既是教育自身內在發展規律的要求,也是人們對教育發展本質、目標、功能認識的回歸和升華,更是教育發展現實的需求。
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的崇高追求,是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最終價值取向。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必須依托人的主體性,在實踐中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過程之中必須堅持育人為本。
育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價值目標體現在——
一是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德是做人的根本。堅持育人為本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教育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把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作為教育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素,把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引導和教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是堅持教育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改變了傳統教育中只重知識傳授,而忽視人的能力和人格培養的傾向,注重人的素質的提高、能力的培養、個性的發展,以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入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堅持以人的成長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堅持學校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讓學校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學習樂園。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注重學生整體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為原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讓學生幸??鞓返爻砷L。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觀念貫穿教育全過程、貫穿社會各行各業。
四是堅持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讓學校成為教師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園。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教育發展的核心。以教師為本,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辦學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既是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則,也是辦好學校的重要因素。從教育發展的實踐看,所有制約性因素最后都歸結到教師資源的配置上,這是當前我國教育制度創新面臨的重大問題。在推進教育發展過程中必須抓住教師隊伍這個核心,通過制度創新,激發教師和校長的職業活力、專業創造力和教育教學熱情;通過引入競爭機制不斷增強學校的發展動力、活力。
五是堅持尊重個性和承認差別,辦好適合每個學生成長需要的教育。堅持育人為本,要求在教育發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規律,更要尊重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育人為本的教育應該是能夠體現多樣性、個性化和特色化的教育,能為每個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學生提供相適應的學習和成才機會。
六是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教育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是社會建設之重,改善民生之首,從根本上說,教育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需要,就是要通過發展教育,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促進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七是堅持以終身學習理念引領教育改革,為人一生學習發展奠定基礎。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為人的發展提供全面、長久與強勁的發展能力,為努力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是育人為本的思想,教育發展的實質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讓人人均可獲得最大福祉、社會獲得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教育發展必須把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們的教育需要、追求教育公平作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這一發展觀的實質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核心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最終目標是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者為《中國教育報》總編輯、編審)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