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這里隆重開幕。會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全面部署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胡錦濤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總動員令。
中國教育發展史注定要銘記這一重要時刻。從人民的需求出發,在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教育規劃綱要的出臺開啟了中國教育的新時代。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幾大關鍵詞無不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這份未來10年行動綱領頒布后,中國教育為之一振,全國2.6億名學生、1500多萬名教師為之一振。
從2008年早春到2012年初冬,從理念的形成到實踐的深入,在教育規劃綱要的引領下,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革發展之路,勇敢而堅定,科學而智慧。
1、規劃:凝聚眾智著眼未來
2010年7月8日,教育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教育規劃綱要描繪了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工作方針、總體任務、改革思路逐一明晰。
此前4個月,長達2.7萬字的教育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公之于眾,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也是未來10年教育改革的路線圖。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盼,與中國教育的光榮和夢想一起,在教育規劃綱要的引領下,駛入中國教育發展的新紀元。
時間回溯到2008年3月。全國兩會剛剛閉幕,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便將關注的目光落到了教育改革發展藍圖的規劃制定上,并做出重要指示: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把研究制定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作為新一屆政府必須著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新一屆政府履新之際的戰略決策,更像是一個領導集體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其背后是一個民族深沉的人力資源強國夢。如何通過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如何造就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次次追問賦予教育規劃綱要沉甸甸的使命。
2008年8月29日,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后,國務院成立了以溫家寶總理為組長、劉延東國務委員為副組長的教育規劃綱要領導小組。同時,成立了以劉延東國務委員為組長,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相關單位等14個部門為成員的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承擔教育規劃綱要研究制定的具體工作。
奧運之年的北京,金秋時節,天高氣爽,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突然熱鬧起來。教育規劃綱要起草工作小組辦公室組織的文件組、調研組、綜合組同時進駐。
500多位專家學者直接參加、近2000人參與的11個重大戰略專題組,組成了教育規劃綱要制定的龐大隊伍。100多人的專家咨詢隊伍,大大豐富了綱要制定的視野,他們中不乏科技、經濟、管理、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
從蟬鳴如潮的盛夏到落葉紛飛的金秋,從瑞雪飄飛的嚴冬到百花爭艷的陽春。起草組駐地時常燈火徹夜長明,為了討論一個問題、一段文字、一組數據,常常夜不能寐。
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成為教育規劃綱要制定的一個起點。2009年新年伊始,教育規劃綱要向全國人民征求建議意見。從2009年1月上旬到2月底,分兩個階段就一系列重大問題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來自海內外的210多萬條意見建議,14000多封信件,記錄著黨和政府廣納群言、廣集眾智的民主科學決策過程,開啟了中國教育從新起點出發的改革之路。
2010年1月,溫家寶總理召開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會議,討論教育規劃綱要文本,并決定第二次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一個月后,教育規劃綱要文本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順利結束。工作小組辦公室共收到意見建議2.79萬條,從媒體、網絡累計收集的報道評論與意見建議約249萬條。邊制定邊調研邊向社會征求意見,這在中央文件制定史上還是第一次。
教育規劃綱要的制定,始終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
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就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做出指示。
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溫家寶總理分別主持召開了5次座談會,與來自社會各界的50多位代表座談,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建議。
劉延東國務委員先后多次主持召開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全體會議,以及調研、咨詢、征求意見和文本修改會,研究調研、起草、征求意見工作。
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等14個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齊心協力,通力合作,盡其所能出人、出力、出智慧。
從2008年8月啟動到2010年7月規劃綱要正式頒布,歷經近兩年、700多天時間,這個凝聚全黨全社會智慧、體現國家意志、寄托人民希望的綱領性文件,正式從理念走向文本,與公眾見面。
2、行動:改革創新跨越發展
教育規劃綱要出臺后,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中央各部門高度重視,掀起了全國范圍內學習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熱潮。2010年10月,35位省部級領導干部走進國家行政學院參加“教育改革與發展”專題研討班。此后3個月,教育部宣講組走遍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宣講活動掀起了關注教育改革發展的熱潮,也為基層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奥犃藞蟾?,基層的干部職工對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對我們把發展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非常有幫助?!毙陆喤_縣發改委主任唐平說。
統一了認識,堅定了信念。教育規劃綱要出臺后,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從文本扎實地走向行動。從庚寅之夏開始的這場教育改革發展的世紀工程,以前所未有的熱度激蕩著神州大地。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不到3個月,國務院便將綱要確定的任務分解為190個重點項目,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等11個部門牽頭,49個部門參與,逐項予以落實。
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10項改革試點,經過系統設計、統籌規劃,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425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從國家、地方和學校三個層面系統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為確保教育改革科學推進,國務院首次成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對應教育規劃綱要中確定的十大改革任務,分10個組開展工作。作為我國教育領域最高水平的咨詢機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指導和推動教育改革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僅在2011年,10個工作組就分赴全國26個省、區、市,開展了55次調研。
沒有哪一個綱要像新世紀的教育規劃綱要一樣,集中了整個民族的思想和智慧;也沒有哪一個綱要像新世紀的教育規劃綱要一樣,贏得了從上到下如此多的關注與支持。
教育規劃綱要出臺僅大半年時間里,各省份黨政“一把手”親自出席當地教育工作會議,“一把手”親自關心教育、親自抓教育規劃綱要的落實,核心關鍵詞只有一個:優先發展教育。
“教育是基礎,教育是支撐,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勁,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來”,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河南省教育工作會議上連用6個“是”強調發展教育“尤為重要、十分緊迫”。
“山西要轉型,教育首先要轉型;山西要跨越,教育首先要跨越?!鄙轿魇∥瘯浽兦逶谌〗逃ぷ鲿h上強調,要著眼轉型跨越發展大局,從戰略高度謀劃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優先發展不僅是各級黨政領導的共識,更是以加大教育投入為標志的切實行動——
廣東在2011年逾8000億元的全省財政預算中,將1072億元的第一大項支出用于教育,并提出力爭到2020年各級財政教育撥款占財政總支出比例達到25%以上。
湖南將市州、縣市區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徑提高1至2個百分點,省本級預算內教育經費每年年初預算比上年遞增20%。
“到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边@是國家對地方加大投入、優先發展教育最積極的回應和最有力的保障。溫家寶總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財政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編制預算,地方財政要相應安排,確保實現這一目標。
兩年多來,擺脫了觀念束縛的各級政府,紛紛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從最棘手、最熱點的問題入手推動改革。
浙江省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的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制度改革、民辦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制定了以縣為單位的“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然吹響,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改革方面,行動一觸即發。
3、變化:攻堅克難興教惠民
2011年9月1日,新學年開學第一天。一大早,送孩子到幼兒園上學的西安市民王衛娜驚喜地看到,幼兒園門口醒目地張貼著學前一年免費教育的公示文件,按此規定,她不用再為孩子繳納保教費。當日,陜西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陜西全面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建立學前一年家庭經濟困難幼兒補助制度。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10個重大項目中,學前教育是社會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之一。2010年8月,國家決定啟動實施中西部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試點項目。為了加強對各地編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指導,教育部專門成立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而在各地推進教育規劃綱要貫徹落實的進程中,學前教育也成為進展最快、變化最大、滿意度最高的改革項目之一。
北京市計劃“十二五”期間,使全市幼兒園總量達到1600所左右,其中公辦園占到50%以上;陜西省西安市設立專項資金1億元,用于獎勵民辦和企事業辦幼兒園;青海省在海南州貴南縣、海東地區樂都縣等15個縣試點學前教育巡回走教模式……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兩年多時間對一個13億人口的教育大國來說,或許只是發展進程中的一粒微塵。但教育規劃綱要實施撬動的是一個民族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信心和智慧。改變,就在這種決然前行中悄悄發生。
僅僅是在兩年前,很多家長為了送孩子上心目中的好學校,不得不花錢、托關系,甚至舉家陪讀?!岸鲗W校學生往一流學校跑,農村學生往城里跑?!币晃焕闲iL一語道出當時中國教育人口的走向。
學前教育入園難、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教育規劃綱要甫出,即面對這些百姓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否科學有效地“解題”,關乎未來10年中國教育走向。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兩年多的實踐證明,我國的教育決策者沒有辜負人民的厚望,直面教育難點、關注農村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正努力走出一條新時期教育事業的內涵發展道路。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每一個渴望知識的個體,從中央到地方,整體籌劃,分步實施,深刻改變著新世紀教育發展的面貌——
“沒交一分錢,沒托一個人,孩子名正言順上了鹽城實驗小學”,家住江蘇鹽城的周先生說,幸福的背后是鹽城市為切斷“擇?!崩骀?,大舉化解學校債務、拒絕擇校費的強力舉措。
“學校食堂頓頓有肉吃,比家里的飯還香?!睆V西都安縣澄江鄉古山小學學生黃月佳笑容的背后,是國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連片特困地區680個縣的全面鋪開。
“現在我們的畢業生,用人單位搶著要?!北本╄F路電氣化學校校長胡定軍難掩欣慰的背后,是各級政府傾其所能、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努力。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連續兩次上調,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原來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學前教育資助政策的設立,其背后是國家“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
教育規劃綱要實施兩年來,中國教育事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每一個呼聲,每一項變革,每一次突破,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的整體生態,增強了教育為國家未來和人民福祉奠基的能力。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引領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路還有很長。面向未來,我們將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