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獻給祖國教育科學事業
西北大學黨委副書記 李映方
侯伯宇教授在西部高校的教學科研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為祖國的教育科學事業追求了一生、奮斗了一生、創造了一生。正如他去世后,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在唁電中所說:“他的去世是貴校的一大損失,也是祖國物理事業的重大損失?!?/P>
作為一名科學家,侯伯宇是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勞動模范,四次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作為一名教師,他是國務院首批博士生導師,全國模范教師;作為一名黨員,他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員專家。
侯伯宇教授是位一心向黨、立志報國的忠誠赤子。他曾說:“我人生最大的追求莫過于兩點:一是在科學的殿堂里盡情翱翔,勇攀高峰;再就是能夠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人?!奔幢阍趪膺M行合作研究期間,他仍在給黨組織的來信中寫道:“雖然遠離祖國,但是我時刻不會忘記自己是社會主義中國的一員,心中銘記共產黨員的身份,絕不辜負人民的期盼,要為祖國爭氣、爭光?!?/P>
侯伯宇教授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他就致力于群論在物理學中應用的研究,解決了蘇聯國際權威未能證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學權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侯伯宇教授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并獲得全國先進科學工作者稱號,受到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的接見。他牽頭組建了西北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被稱為中國理論物理學界的“西北軍”。
在科學研究上,侯伯宇教授惜時如金,但在培養學生時,卻很舍得花時間。他指導研究生時,總是和學生一起做課題,手把手地教。他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過十幾門基礎課和專業課,非常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侯伯宇教授一生成果卓著,但他始終樸實無華、淡泊名利。每當被人說到“侯氏理論”是“中國的驕傲”時,他總是認真糾正說:“我做的是基礎工作,算不上‘中國的驕傲’?!彼氖诸^始終承擔著國家級的科研項目,但他從來不多花一分錢。為了支持年輕人的發展,侯伯宇教授主動辭去了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職務,也婉言謝絕了組織希望他擔任學校領導的建議。他說:“我最適宜的崗位是教學科研第一線。我要為在西安建立理論物理科研基地而努力,進一步培養高水平的青年人,為提高我國理論物理的教學、科研水平而努力?!?/P>
永遠的導師
西北大學物理系教師 楊戰營
侯伯宇教授是我的導師,是我今生最敬重的人。
上世紀80年代初,侯老師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期間推導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結果,運用對偶變換找到了給出所有無窮多守恒流生成元的辦法,這一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冠名為“侯氏理論”。老師的這一發現被譽為“中國的驕傲”。
從1998年開始,我有幸在侯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理論物理學研究。侯老師旺盛的精力、淵博的學識和扎實的理論功底,常常讓我們嘆服。每當我們遇到困惑,他都能很快找出相關文獻,準確地翻到那一頁。他的辦公室堆滿了外文資料,全都被他用五顏六色的熒光筆細細標記,密密麻麻寫滿了注解。為了把我們帶到國際理論物理研究最前沿,侯老師邀請到眾多國際一流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同時,他盡最大可能讓我們走出國門,開拓學術視野。正是因為這樣,他培養了一大批在國際上頗有建樹的理論物理學者,讓我們物理所有了“立足西部,直達國際前沿”的實力。
學術論文是科研成果最直接的體現。侯老師對我們論文的數量從不做要求,但他總是特別注重論文質量。有的同學急于發論文,侯老師就勸他,既然搞學術,就要沉得住氣;有人將一篇論文拆成幾篇投往不同的學術期刊,侯老師會毫不客氣地說:“不能為了名利毀了自己?!彼锷陥蠛妥罱K獲得的各類重大科技成果獎,作為學術帶頭人的侯老師,在排序問題上,總是將年輕人推在前列。
對侯老師來說,科學研究已經成為他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2010年6月底,侯老師病逝前3個月,他滿懷豪情地這樣寫道:“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國際競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頑強登頂,以作為最后的禮物?!?/P>
侯老師所提到的“最后的禮物”,源于他2006年4月的一個重要研究發現,學術上表述為“數學中的幾何Langlands綱領如何在量子場論和弦理論中實現”,這屬于當今國際數學物理的前沿領域。然而,正當侯老師全身心投入科研的時候,生命對他發出了嚴重警告。2009年10月,侯老師出現尿血,此后被確診患上膀胱癌。即使兩次住院手術治療,侯老師依然放不下正在進行的科研工作,他對推輪椅的護士說:“請推慢一點兒,我要看書?!钡鹊讲〉脽o法看書了,就讓我們讀給他聽。再后來,他的記憶與思維都衰退了,就不斷敦促我們不能放棄,要繼續完成這個課題。
我們將繼承侯老師的科學精神,繼續攀登科研高峰,作為對他最好的紀念。
做像侯老師那樣的人
西北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教師 朱海燕
“心里只有學問”,是我們最常聽到的有關侯老師的評價。
有一幅畫面我至今難忘。那是一個冬天,下著大雪,我在物理所樓前遇到了侯老師,他手里捧著書,邊走邊看,頭也不抬,碰到臺階時,就用腳去探路。當時他已70多歲,我真擔心他會滑到,就悄悄跟在后面,直到他走進教學樓我才放下心。
上侯老師的課,同學們都喊“累”,卻又非常期待。因為他的課往往從早上8點鐘一口氣講到中午12點,有時中間只休息10分鐘。他主講的理論物理系列課程,內容前沿又深奧,我們只有全神貫注,才能跟上老師的思維。有一年夏天,教室里異常悶熱,侯老師依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工整漂亮的板書反復擦寫,后背卻都被汗水浸透了……
侯老師以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無私關愛,成就著物理所一批批年輕學者:美國加州大學的吳如山教授不會忘記,當年自己為研究方向舉棋不定時,是侯老師建議他做地球學和物理學的交叉研究,他因此成為國際知名的地球物理學家;侯老師的第一屆研究生不會忘記,是侯老師極力推薦他們參加李政道先生主持的選拔,三位同門一起到美國深造;中科院物理所范桁研究員不會忘記,從不因自己事情求人的導師侯伯宇教授,曾向中科院極力推薦他……
所里一位老師跟我講,他剛做侯老師的博士生時,正趕上出國熱,希望侯老師推薦他出國,卻吃了閉門羹。畢業后,他準備申請到日本的一家科研機構,卻意外收到一封署名“侯伯宇”的郵件:“如果你要申請去這家科研機構工作,希望我寫推薦信的話,我非常愿意?!倍嗄旰髥柶鸫耸?,侯老師告訴他:“你們那陣子還沒有踏踏實實學到東西,即使給你一個機會到國外去,也不會有下一個機會。我希望大家能完完全全靜下心來,真正地去做學問?!?/P>
侯老師從教37年培養出的博士、碩士中,15人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術帶頭人,10人獲得國際著名學術基金,5人獲國家和省級科技進步獎,3人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作為侯老師的學生,我們都有著太多的不會忘記,因為這些記憶改變了我們的人生。
所里有一位青年教師讀研究生時,母親突患重病,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他產生了放棄學業、先找工作的想法。侯老師知道后對他說:“我不能讓一個學生在我這里輟學!我可以資助你讀完學位?!?/P>
侯老師走了,我們再也看不到他那熟悉的面容,聽不到他那親切的聲音,但他對學生無私而又深沉的愛,永遠溫暖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不會忘卻的紀念
侯伯宇弟弟 侯伯文
二哥生于上世紀30年代,他從小就樹立起為祖國強大奮發讀書的理想信念。1947年,他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毅然投筆從戎,戰爭勝利后又根據國家需要,去鞍山黑色冶金設計院翻譯科做外國文獻翻譯工作。以后的歲月里,二哥經歷了多次政治運動沖擊,但無論多么艱難,他總是一邊工作一邊自學,最終以優異成績考上西北大學,而后考入中國科學院數學所讀研究生。1973年,二哥再次根據國家需要,放棄了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的工作,踏上了支援大西北的征程。從此,他將畢生心血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我國西部的科教事業。我二哥沒有在國外留過學,完完全全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我認為,他取得的那些研究成果,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驕傲!
二嫂曹淑霞說:“一年365天,只有年三十他才會放下書本和工作,和我們一起包團圓水餃?!痹谒铱蛷d里,甚至貼出了“談話請不要超過十五分鐘”的警示語。
二哥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從未提出過任何個人名利要求。他一生獲得了那么多的成果和榮譽,從未對我們提起,很多榮譽是直到他去世,我準備追悼會時才知道的。
二哥生活簡樸,住在西北大學家屬區一棟普普通通的舊樓房里。學校多次提出給他換好一點、大一點的房子,他總是以沒有時間搬家為由謝絕。我知道,他之所以不愿搬家,一是怕搬家弄亂了他的書籍筆記;二是新宿舍太遠,不像現在每天步行15分鐘就可以到所里。他的家簡陋得近乎寒酸,可對別人,他卻很慷慨,不僅用自己的獎金為研究所安裝空調,還用工資資助了很多貧困學生。
二哥的堅強超乎我的想象。2007年8月,他唯一的兒子和孫子在加拿大遭遇車禍遇難,噩耗傳來,二哥愣了半天沒說話。好一會兒才低沉地說:“讓我來告訴你嫂子?!蔽艺鎿乃麜粡氐讚艨?,沒想到,第二天早上,二哥說了一句“我就當他們出國沒有回來”,轉身背上書包去了研究所。那一年,二哥默默承擔了更為繁重的教學任務。我知道,這是二哥用忘我工作來驅趕難言的悲痛,盡可能在最短時間里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彌留之際,他曾用微弱的聲音對我說:“再給我兩三年的時間,我就可以完成理論物理研究領域一項新的重大突破?!比欢?,上天沒能再給他時間,帶著無限的遺憾,二哥走了。我想說:二哥,雖然你走了,但你未竟的事業,正由你的學生和同行努力奮斗;西北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一定會在全世界理論物理領域中,鑄就新的輝煌!
一份遲來的報道
陜西日報記者 趙 巖
2011年11月底,我接受了一項特殊的采訪任務,采寫已經離世的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西北大學博士生導師侯伯宇先生。歷時3個多月的采訪中,我一次又一次被侯伯宇先生不平凡的人生軌跡感動。
在侯先生心目中,對理論物理不懈的探索與超越,就是他生命的最大追求。侯老師的學生、西大物理所教授楊文利回憶說,2007年冬天,侯老師把他從國外召回進行課題研究。那天,剛下過雪,天很冷,地很滑,楊文力知道侯老師已經77歲,三個月前又剛剛失去心愛的兒子和孫子,就打電話勸他別過來了,可侯老師堅持要到物理所來。整整一個月,沒白沒黑,天天討論,哪怕周末也不休息。
2009年底,侯先生被查出癌癥,考慮到課題還未完成,他請求醫生,讓他保存科研工作的最低體力。醫生說,膀胱癌患者,五年的存活率還是比較高的,但八年就不好說了。侯先生聽了樂觀地回答:五年足夠了!因為他自信,距離一項在國際理論物理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只有一步之遙!癌癥手術后,侯先生頑強地說:“我要挺??!我不能倒!我一定要挺??!我倒不了!再有兩三年就有重大結果出來了?!蹦菚r,他可能已經感覺到自己時間不多了,手術后剛剛半個月,他就發郵件給合作伙伴,懇切邀請對方到西安進行學術討論。他把痛苦生死置之度外,每次化療一結束,不顧醫生要他休息半小時的建議,立即回到辦公室,把可以爭取的時間全部用在學術研究上。
古稀之年,他依舊帶領學生不斷攀登國際學術高峰。許多外國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總是學術會議上年齡最長的那位,卻總是那么思維清晰、精力旺盛、充滿活力,依然奮戰在物理學教學科研第一線。
熟悉侯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有三個“拒絕”——拒絕不負責任的推薦,拒絕不講原則的說情,拒絕不關學術的虛名。侯伯宇先生培養出許多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用治學態度影響著他們的學術觀,又用做人風范匡正著他們的價值觀。他的學生李衛談到,侯先生對學生、學術非常嚴謹,但又非常開放,絕不會把自己的東西強加于人。一旦成果出來,申報獎勵時,侯老師要么不寫自己的名字,要么把學生放到自己前面。
侯先生平常沒時間也不愿意把精力花費在其他方面,他尤其反對學術以外的應酬交往,更不會為自己的事情奔走。有關侯先生的幾篇報道都是背著他完成的,侯先生知道一次就批評一次,在他看來,教授最重要的是埋頭研究,用成果說話,而不是博一時之名。
這就是侯伯宇教授,他的拒絕,恰恰印證了他對學術理想和學術道德的執著與堅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