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教育和教師的重要作用越發凸顯。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優秀教師隊伍,為國家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人才,是發展教育事業必然選擇,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在第三十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回信,對他們提出殷切希望,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的祝福,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特別是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充分肯定?!芭ψ鼋逃母锏膴^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笨倳浀囊笠笃诖?、諄諄囑托,指明了廣大教師和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近年來,我國逐年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僅2014年中央財政就投入500億元專項資金,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隨著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擴大實施,全年培訓240萬人次,實現中西部義務教育和幼兒園的全覆蓋。無論硬件還是軟件,農村教學條件和質量都獲得長足發展。但也要看到,城鄉教育的較大差距有其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決起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依然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只有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才能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補齊鄉村教育短板上取得更大進展,為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貧困是物質的貧乏,但歸根結底是知識和技能的缺乏。教育不扶貧,難有真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睕]有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就不會有扶貧開發的成功;而沒有貧困地區的脫貧,就沒有全面的小康。把補齊鄉村教育短板的工作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中,放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論斷要求的重要性、針對性,增強工作的緊迫感、主動性,以務實態度和扎實努力,切實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補短板的重點在投入,核心在教師。教育事業發展不是簡單的硬件比拼,而要靠教師的創造性工作來推動。在國家硬件投入逐年加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著眼教師隊伍建設這個戰略核心問題,聚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最關鍵領域、最緊迫任務,從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8個方面采取措施綜合施治,抓住了要害、抓到了關鍵,是解決目前問題的當務之急,是補齊鄉村教育短板的治本之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啟迪心中的夢想,更給予放飛夢想的翅膀。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是夯實興國強國教育之基的戰略舉措。關心愛護鄉村教師成長進步,幫助支持鄉村教育事業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滿生機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也是我們的共同期待。(新華社評論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