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后,老師的故事頻見報端。耐人尋味的是,不少媒體選擇了同一個關鍵詞——堅守。
安徽蒙城“彎腰老師”朱景科堅守講臺27年、河北邯鄲好老師段春芳堅守基層17年、云南昭通無臂教師江聲發堅守山村12年……在那廣袤的鄉土,在無數學子渴盼知識的地方,他們從成為老師的那一刻起,就不曾離開過。他們堅守的理由也質樸得幾近相似:“如果我要是再調走的話,就沒有人教他們了?!薄拔易吡?,娃娃們怎么辦?”
在這樣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許多人紛紛作出了新的選擇,他們卻依舊在堅守。當有人選擇大城市,他們堅持留在鄉村;當有人選擇高收入職業,他們堅守淡泊清貧;當有人選擇博取名譽地位,他們始終默默無聞。不能說別人的選擇就不高尚、不應該,但他們的堅守里必定有一種執著的信念,使他們不為波流所動,不為浮華所惑,不為物欲所擾。無疑,這樣的堅守讓人既感且佩,亦是這個時代應當張揚的價值。
對于不少老師來說,堅守誠然能獲得職業榮譽感與心靈幸福感,譬如一位老師心語:“我舍不得離開學生,我看到他們就高興。遇到再煩心的事,他們拉著我的手到處跑,一下子我也開心了?!钡鄬Χ?,老師畢竟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裳”,所有的付出,都只是為了照亮別人而不是自己。尤其是在那些貧瘠的山鄉,明月未必裝飾了老師的窗子,但老師卻在不斷裝飾學生的夢。這正是老師們的堅守更值得推崇的地方。
想起一位初中老師,在我因迷茫而輟學后,為我排除阻力,堅定敞開學校的大門。想起前些年浙江衢州兩位小學女教師,看到學生缺課而細心追查到戶,及時發現學生一家煤氣中毒而挽救三命。想起大別山一位老師,家境清貧卻堅持資助學生,只因“不忍看他們因貧困而失學”。在無數老師身上,堅守是愛,是良心,是責任,是育人的春雨,是傳道的執著。正是有他們的堅守,懵懂學子開始有夢;正是有他們甘當“筑夢人”,無數學子才敢追夢,才能在夢想的天空馳騁。
不能不看到,也有一些老師對學生不再那么上心,那種不遺余力傾注心血與發自靈魂深處的熱愛淡化了。有的老師只教書不育人,只上課不交心。這樣的情形,不由得令人悵惘乃至憂心。很多人在回望自己的來路時,常常感慨:“遇到某位好老師,是這輩子的幸運?!比欢鴮τ趪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體的命運,寄托于這種偶遇的幸運。培育出無數這樣的“好老師”,才是國家和民族的幸事。
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師》一文中這樣寫道:“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呵?!睂τ趯W生來說,好老師就是他的世界。對于好老師來說,學生則是他的事業,甚至生命。(紀東沖)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