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工委、教育廳
新疆有13個世居民族,47個民族成分,全區360余萬名中小學師生中,少數民族占65%以上。近年來,自治區教育工委、教育廳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有效促進了學校的團結、和諧、穩定。
一、抓部署,系統規劃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自治區教育廳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的意見》《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園滲透的意見》和《全面推進民漢合校、民漢混合編班、混合住宿的意見》,對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課時、隊伍建設等作出系統部署,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民族團結教育全覆蓋。
二、抓教材,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教育作用
編寫小學段民族團結教育“中國新疆”系列教材6部和中學段新疆歷史篇、民族篇、文化篇等5部共11部民族團結地方教材,構建特色鮮明的新疆地方民族團結教育教材體系,2010年開始陸續使用。將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教學安排納入每周一課時教學計劃,作為小學生綜合素質考查內容,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中考、高中學業會考、內初班和內高班的招生考試范圍,實行單獨命題,統一考試。
三、抓活動,有效拓展民族團結教育途徑
一是持續開展集中教育,把“民族團結”等作為教育重要內容。二是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在中小學持續開展“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教育實踐活動,加強“五個認同”教育和感恩教育。三是強化各民族相互交融,穩步推進民漢合校、混班教學、混合住宿,讓各族青少年從小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成長在一起。四是創新活動載體,在1584所中小學開展各民族學生“心連心·手拉手”活動,結對少數民族學生129萬人,占少數民族在校生數的58.72%。
四、抓隊伍,提高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能力
一是健全機構隊伍。要求各中小學專門配備德育副校長,獨立設置德育機構,配齊配強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團委書記,每個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做到機構健全,責任明確。
二是強化骨干培訓。2010年以來,對全區2900多名中小學德育副校長進行為期10天的培訓,每年對德育主任和骨干班主任各500人進行為期6天的培訓。
三是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近年來,舉辦15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培訓班,培訓近2000名教師。
四是開展送教下基層活動。每年組織民族團結教育宣講團深入地州開展宣講,直接受教育師生達30萬人,為基層培訓宣講骨干400余人。
五是舉辦高級研修班。4期每期30人,舉辦一個學期的脫產培訓,培養了一支能講、會講、愿講的少數民族宣講骨干隊伍。
此外,我們還建立領導協調、目標考核、表彰激勵、定期督導評估等機制,讓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落地生根。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