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 張卓玉
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意味著高中教育基礎性質的加強。應進一步強化高中教育的基礎性,有些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要下移,如過分專業的職業技能訓練,或面對少數學生的精英性教育。對高中階段的精英性教育,要探索政府、社會、家庭多方分擔機制,從而保證公共財政支出的公平性、基礎性。
既然是基礎教育,高中教育必須考慮到社會進步的基礎。在強調培養人才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兜底線——社會進步的底線。要追問高中教育對保障文明底線的貢獻率,包括減少犯罪率、提高道德底線、提升家庭幸福程度等。
從小康社會到中產社會,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國民素養將上一個歷史性臺階。高中的有些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要上移,要探討作為中等水平國家的國民素養要素,以此提出高中教育的新要求,如個人教養、公民參與、基本創新能力等。
要預設小康社會下,各級政府在財力上對高中教育支持力度的提升空間。在此背景下,考慮高中教師配備、運轉經費、個性化裝備條件的新要求。
針對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現狀,在建議方面,一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明確高中經費保障機制。
二是建議加大高考語數外學科命題改革力度。任何試題考出好成績的,都是相對穩定的一部分踏實學習的學生。試題對高中教育的導向作用很重要。建議大量增加定性評價試題,增加實踐性試題,增加試題長度。
三是建議關注、評估、指導省級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和評卷工作。要凸顯學業水平考試的性質特征,體現水平考試的基礎性導向。鼓勵地方探索,一定程度上鼓勵多樣化。
四是建議探索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辦法。建議組織試點,探索綜合評價與高校招生錄取的關系。這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且可行的突破口。
五是建議建立對地方政府高中發展工作的評估機制。影響高中事業發展的許多因素在地方政府,如辦學方向、應試壓力、建大規模高中、校際投入差距過大、校長任免不規范等??梢越梃b義務教育發展的一些做法,適時開展對地方政府的督查評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