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感人至深,給北京林業大學教師樹立了新的標桿標準和學習榜樣。我們要進一步端正教學科研指導思想,面向農村基層第一線,面向林業和生態文明主戰場,面向小康社會建設和扶貧攻堅總前沿,把更多更精彩的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一是抓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學習宣傳。將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學習宣傳納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整體安排。組織校內二級單位黨組織以“推進面向林業和生態文明、服務小康社會建設和扶貧攻堅的教學科研改革”為主題,深入研討教學科研改革舉措。要求全校每個教師黨支部以“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做新時期好黨員好教師”為主題,深入討論向李保國同志學什么做什么。
二是抓好林大辦學優良傳統的總結弘揚。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結合是北京林業大學長期形成的優良辦學傳統。上世紀80年代,因師生長期堅持在寧夏西吉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科技攻關,1986年8月,中央領導批示稱贊學校師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朱之悌院士歷經20多年艱辛探索,培育出采伐周期短、速生、優質的三倍體毛白楊新品種。關君蔚院士長期深入荒漠、泥石流現場搞科研,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土保持學科體系。王斌瑞教授多年致力于綠化黃土高原,把生命最后時刻留在了黃土高坡上,被譽為“呂梁英雄”。我們要用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和我校優良傳統作風,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和釘釘子精神,以林區荒山為試驗田,以林場荒地為實驗室,用智慧汗水保護綠水青山,用聰明才智創造金山、銀山。
三是抓好扶貧攻堅、科技創新工作。充分發揮學校林學學科優勢、生態科研優勢、林業人才優勢,與扶貧定點單位內蒙古科右前旗共同研究制定科技扶貧專項規劃和工作計劃。選派最優秀干部赴貧困地區、山區、林場掛職任職;組織最強科研力量赴當地現場研究生態建設、生態修復、水土保持、荒沙治理、林業科技支農富民具體方案;分批組織本科生、研究生赴貧困地區開展經濟社會調查、科技成果推廣、支教支農支林實習等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組織動員全校師生繼承和發揚“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的梁希精神,在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教育鼓舞感召下,全力支持定點扶貧地區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 王洪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