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忠 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教授
一、”雙一流”建設戰略迫切要求對教師績效評價制度進行改革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針對高等教育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目標,先后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一批重點建設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也帶動提升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半p一流”建設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著名的戰略績效工具“平衡記分卡”的創始人羅伯特·卡普蘭和戴維·諾頓認為,只有10%的組織能成功地實施自己的戰略。戰略的實施需要借助于相應的管理工具,通過戰略目標的層層分解,轉化為各個相關主體的行為目標??冃Ч芾硐到y是實現組織戰略的重要工具,通過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系統可以確保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半p一流”建設戰略指出了我國高校未來的發展目標、方向和路徑,其成功實施需要制定并運用針對不同主體的績效考核與管理制度,其中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是基礎和關鍵。因此,國家“雙一流”建設戰略的實施,迫切要求對教師績效評價制度進行改革。
二、《指導意見》充分體現了“雙一流”建設戰略的要求,實現了導向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統一
為了更好地落實“雙一流”建設戰略,有效解決當前高校教師績效考核存在的突出問題,教育部組織課題組探索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的改革思路,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烦浞煮w現了“雙一流”建設戰略的要求,實現了導向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統一。
1.導向性
《指導意見》切實體現了國家“雙一流”建設戰略的要求,對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考核評價的變革方向具有引導作用。
《總體方案》指出,要引導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書育人,以德為先。高校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政治方向、科研作風等都必然會長期影響到學生,進而影響文化的傳承、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為此,《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師德考核力度,實施師德評價“一票否決”,并把師德要求貫徹到教師管理的全過程。
《總體方案》指出,要引導教師“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師的本職是培養人才。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創新人才,所以必須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針對部分高校中出現的教學與科研、社會服務三者關系的本末倒置現象,以及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指導意見》突出了教育教學業績的重要性,通過規范教育教學工作量考核、加強教學質量評價、健全教學激勵約束機制、強化課堂教學紀律考核等途徑,讓高校教師回歸本位并做好本職工作。
《總體方案》指出,要引導教師“提升科學研究水平”、“著力推進成果轉化”,“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提升高水平科學研究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作出重要貢獻”。高校教師是我國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其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對推進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吨笇б庖姟诽岢鰣猿址諊倚枨蠛妥⒅貙嶋H貢獻的評價導向、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實行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建立合理的科研評價周期等改革,以及重視社會服務考核,有效引導高校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行為,實現“雙一流”建設的目標。
2.科學性
《指導意見》是在充分的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形成的,充分體現了研究過程的嚴謹性和科學性。2014年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委托南京大學牽頭開展“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改革”課題研究。課題組對全國62所高校的經驗材料和創新案例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匯總,形成了詳實的調研報告。2015年3月,部領導帶隊就高校深化教師考核評價改革、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等情況進行專項調研,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在以上調研的基礎上,由教師司牽頭,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華大學、江蘇省教育廳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及專家組成了文件起草組。起草組從2015年3月起著手起草《指導意見》框架稿,數易其稿,形成《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之后,向教育部相關司局、各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部屬高校征求意見,并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根據反饋意見和國家最新的有關政策和文件精神,對《指導意見》反復修改,形成終稿。
《指導意見》的科學性還體現在對教師隊伍這一“本”的重視?!犊傮w方案》指出,“遵循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教師自身能力的成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對教師“重使用、輕培養”的做法,會從根本上會影響高校教師的可持續發展,進而影響“雙一流”建設目標的實現。因此,和目前的教師考核評價做法相比,《指導意見》特別提出了將教師專業發展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考核評價結果分級反饋機制、積極推進發展性評價改革等要求,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培養,堅持“培養”與“使用”并重的人力資源管理導向。
3.可行性
《指導意見》是針對我國高校教師考核評價中目前存在的問題,遵循國家有關政策和文件精神,吸收了我國部分高校的先行經驗的基礎上論證形成的?!吨笇б庖姟分赋隽宋覈咝=處熆己嗽u價的改革方向、總體要求和框架結構,導向鮮明,重點突出,避免了過于繁瑣、不宜操作的指標體系的羅列。同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差異性,給予學校相應制度的設計空間和自由度。各個高??梢越Y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單位具體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堅強的組織保障?!吨笇б庖姟穼己嗽u價結果的運用、政策聯動機制的建立、部門協調的推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保證改革的有效實施。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