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績效是高校發展的動力,教師是高校發展的核心。提升教師績效是促進高校發展并進而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績效“考核評價政策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指揮棒’”。為此,教育部近期發布了《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師德、教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教師專業發展、組織實施等七大方面,并明確要求“各高校要把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工作擺在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好?!睘楦玫芈鋵崱兑庖姟芬?,制訂科學的實施細則和方案,推動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的實施,需要聚焦四個關鍵點:人性化的主旨、個性化的設計、中性化的執行、剛性化的審計。
人性化的主旨
在績效管理中,考核評價終究只是手段和工具,而最終目的始終在于促進個人和組織績效的提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性化是《意見》的主旨線,“發展”是《意見》的主旋律?!兑庖姟返淖谥贾痪褪恰捌瞥`高校教師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努力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薄兑庖姟愤€專門對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出要求,滿足教師提升教學學術發展能力的需求,完善教師培訓和專業發展機制,維護教師權利,促進全體教師可持續發展,并明確將教師專業發展確定為學校的責任。
在各高校具體考核評價細則和方案的設計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促進全體教師可持續發展既是制度改革的起點,也是制度改革的最終目的。深化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始終要以“人性化的主旨”為基礎來平衡組織發展和個人發展、手段與目的的關系。
個性化的設計
《意見》作為指導性文件確定了各高校開展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整體框架和基礎內容,但是這并不是高??梢灾苯佑脕韺嵤┑目冃Э己嗽u價的實施細則和實施方案??紤]到學校差異、學科差異、院系差異、教師差異等等因素,《意見》也明確要求,“堅持分類指導與分層次考核評價相結合,根據高校的不同類型或高校中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以及教師所處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分類分層次分學科設置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健全教師分類管理和評價辦法”?!兑庖姟诽貏e要求,“高校應建立教師考核評價的校、院(系)分級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各高?!耙Y合實際制訂本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p>
在全國2800多所高校中,大類上看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之分;從不同角度還可分本科和???、公辦和民辦、綜合和專業等各種類型。僅僅這些類型上差異就意味著各高校在戰略定位上的差異,因而對教師績效考核的要求也必然不同,表現在教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方面權重必然不同。特別的情況下,一些高校甚至于不需要考核教師的科研業績。理論上說,每一個高校的教師考核評價實施方案應該都是獨一無二的。
中性化的執行
我們在績效管理過程中一直困擾于制度執行過程中的“人性化”問題。各種各樣的例外因素雖然擴大了學校相關部門或人員的裁量權,但是更多的是帶來困惑和麻煩,并且最終導致“制度失效”。制度變革毫無疑問一定要基于人性化的主旨將人性化的需求考慮周全,納入到制度設計(以及細則和方案)中去,但是在制度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章辦事”,切忌過于強調“人性化”。
在我們各類組織管理制度中,通常情況下都會有“原則上”或“其他情形”等類似的表述,而在管理實踐中管理人員由此而需要應對各種甚至“奇葩”的“原則外或其他因素”??鋸堃稽c說,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例外因素,因此,制度不復存在。沒有中性化的執行,完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這樣一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緊迫任務勢必難以完成。
剛性化的審計
在目前各類管理活動中,“強決策、弱執行、無審計”的現象仍然存在。所謂的強決策就是各類制度、規劃、計劃等非常多,但是實實在在地得以執行的不多,而對各類決策以及決策執行的審計評估非常少,通常只是蜻蜓點水,走走形式。只有剛性化的制度審計才能推動制度執行,只有制度執行才能推動制度(決策)優化,只有制度優化設計才能更好的執行,最終不斷提升制度績效,形成完整的制度發展循環,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這也是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在很多方面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制度審計是指按照特定的標準,采用綜合性的研究分析方法與技術,對組織的制度體系(或單個制度)進行全面檢查、分析與評估,為改進管理明確問題以及問題產生的機理,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與思路,從而為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科學支撐。在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領域,一方面需要強化對各高校實施細則和方案的審計,以確保其科學性和個性化特征,另一方面需要強化對制度執行的過程、結果與績效的審計。這是促進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優化的基礎,也是促進教師、高校和高等教育共同發展的基礎。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