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
從2014年起,長春市教育局聯合新華社吉林分社為全市中小學生量身打造“時事新聞課”,通過播新聞、看新聞、評新聞和用新聞,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為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開辟一條新路。
一、精心設計“時事新聞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動立體
一是精選欄目。新聞課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含中職)三個版本,每周一期,每期15分鐘,學校利用班(團、隊)會時間統一收看。新聞課分為《新華瞬間》《新華聚焦》《微學園》和《我可愛的家鄉》四個板塊。其中,《新華瞬間》以一周以來重要的國內外圖片新聞為主,并為高中開設《新華時評》;《新華聚焦》以當期主題為核心,以動漫、紀錄片、新聞故事、校園劇、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表達;《微學園》進入學校,與學生面對面探討某一事件的看法和體會,再由教師或專家進行點評;《我可愛的家鄉》則是在學生主持人的引領下看家鄉,讓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讓“三愛”教育有落腳點。
二是精選主題。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中小學教育實際來設計策劃每期選題。如圍繞“中國夢”這一核心,策劃了傳承民族文化、雷鋒精神、“三愛”、“三節”、“陽光體育”、生命教育、文明出行等主題。
三是精選形式。以文字、圖片、漫畫、動畫、音視頻、校園劇、辯論、評論等多種手段,提升時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用“時事新聞課”加強學校日常德育
一是加強“學雷鋒”教育。專門制作了主題為傳承雷鋒精神的“時事新聞課”,通過動畫版的《雷鋒叔叔的故事》和“當代活雷鋒”郭明義的生動事例分別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解讀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和盡職盡責的釘子精神。同時,結合這期新聞課,各校還積極開展了以學雷鋒為主題的升旗儀式、班(團、隊)會、校園電視廣播專題節目、爭做好人好事等系列活動,倡導學生從身邊事做起,以小小行動構建和諧社會,以小小善舉托起偉大的民族精神。
二是加強法治教育。如,第46期“時事新聞課”的主題為公正法治,通過偷偷將同學的書裝進自己的書包、向弱小的同學暴力索要零用錢等情景再現方式,讓小學生形成初步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使初中生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法律關系,掌握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方法;在高中版中引入了辯論環節,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要知法、懂法、守法。學生和老師紛紛反映,這樣的法治教育課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三是加強毒品預防教育。房祖名、柯震東等明星吸毒事件負面很大,為了讓學生們真正理解“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時事新聞課”帶領學生參觀省禁毒教育基地,并隨市禁毒辦進入校園,請公安干警在鏡頭前為學生們講解毒品的種類、危害,提高學生識毒、防毒、禁毒意識。
三、通過“時事新聞課”探索課程改革新方式
“時事新聞課”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將時事新聞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是一個立體化、多層次的課程模型,教育過程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力爭讓小學生能看懂新聞,讓初中生關注新聞,讓高中生領會新聞。小學版,側重知識的普及和趣味性,通過動畫故事、動畫人物和動畫情節,潛移默化地將教育要點傳遞給學生;初中版側重對時事新聞的了解,通過漫畫的訴說、學生的角色扮演、新聞事件的現身說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感悟;高中(中職)版側重對時事新聞的深入剖析和解讀,通過《新華時評》的客觀分析,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性思考,也提高了學生的媒介素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