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江陰市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堅持以項目為帶動,以理念為引領,以研究為突破,以品質為影響,以服務為宗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開創出家庭教育的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促進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優質發展。
一、審時度勢,明晰思路,實現宏觀管理新狀態
優化管理機制,推進標準化建設。從2013年起,江陰市教育局下發了《中小學家長學校建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13-2015)》、《中小學、職業學校、幼兒園家長學校標準化建設意見》,對家長學校建設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工作要求進行了明確。2016年,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全市各校按照“六有”合格標準建設家長學校,即:有掛牌標識、有規章制度,有師資隊伍、有相對固定場所、有教學計劃和活動記錄、有效果考核。同時,將家長學校規范化建設情況納入各級德育先進學校和文明校園動態管理,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德育工作內容和辦學質量評估。2016年,江陰市成立了家長學??傂?,明確了組織架構和工作職責,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并考核全市各家長學校工作,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社會支持的家庭教育格局。
加強專業研究,實現課題化引領。江陰市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發展中,注重針對區域特點開展科學研究,摸清本地家長的實際需求和困惑。全市制訂了科研發展規劃,聘請了家庭教育專家作為兼職導師,實地研究、指導家庭教育的科研、教學等工作,并將重點放在解決基層工作面臨的問題上,通過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邊轉化,加大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的力度,縮短轉化周期,探索課題研究新途徑。同時,還開展了家庭教育課程化項目學校建設,遴選30所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家庭教育課程項目學校進行試點。
完善服務體系,彰顯人性化管理。市政府通過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樣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并在政策上、財政上給予基本投入和保障,統籌協調各類社會資源,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從系統培養、家校同心、合力育人的角度,將政府提供的服務細化、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科學化、針對性、個性化的分類指導服務和實踐支持,使其受眾面覆蓋到全市20萬學生家庭及其成員,真正成為一項政府覆蓋面最廣、最為實實在在的“民生項目”和“民心工程”。
二、和諧共融,無縫對接,形成家庭教育新合力
理念與模式的強度聯接。江陰作為全國百強縣之首,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轉型發展,城鄉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礎、背景和結構以及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至2016年9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新市民子女就讀人數達5.46萬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40.93%。就全市20多萬中小學生家庭來說,家長素質的高低對學生文明素質乃至城市文明所帶來的影響都極其關鍵。江陰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推進家庭教育改革需要在“兩個跟上”上做足文章,即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要跟上時代發展和孩子成長的需要。為此,教育局和教師發展中心合作開設了江陰教育大講堂家庭教育系列講座,每月邀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講課。各中小學校普遍開設了家長學校,以講座、校園開放日、親子活動、家長志愿者、家訪、家庭教育報、家長報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開通江陰教育APP,推送家庭教育信息,幫助家長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長與學校的高度銜接。一方面,全市統一編寫了不同年級的《家庭教育家長讀本》,免費發放給家長閱讀。匯編小學低中高和初中階段家庭教育指導案例,提供給家長學校借鑒使用。制作相關教學視頻,研發各學段的網絡資源(課例,微視頻等),掛在江陰市網上家長學校、江陰教育APP等資源平臺,供學校和家長學習使用。另一方面,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加強家長志愿者隊伍建設,讓有一定家庭教育專業素養的家長成為家庭教育宣傳推廣的骨干,通過現身說法,影響和帶動更多家長“反客為主”,實現自助互助。
家庭與社會的深度承接。江陰家庭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會同團市委、婦聯、關工委、衛計委等部門共同開展。先后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組和家庭教育研究共同體,建立了540多個社區、自然村的校外假期輔導站。各校外輔導站全面走進社區,扎實開展家長課堂,向家長宣傳法律知識和科學養育方法,形成了教育合力。2016年全市政法、公安、法院、檢察、司法等部門招募了200名法律志愿者、1134名教育志愿者、300名心理專家志愿者、20名家長志愿者、20名“五老”志愿者共同加入家庭教育講師團。通過凝聚各方力量,促進了家庭與社會的深度承接,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三、著力課程,實踐創新,實施家長學校新戰略
頂層設計,厘清課程建設脈絡。家庭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三大主題:一是生命常識,主要介紹各年齡段孩子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二是生活常識,包含各年齡段孩子應該具備的家庭、學校、社會生活基本常識。三是學習常識,包含各年齡段孩子的學習特征等。具體內容包括家庭教育和孩子個體成長兩個層面。家庭教育層面包括家庭教育的責任與理念、新型家長素養、親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家校溝通與融合等四方面內容。學生成長層面包括身心健康指導、道德品質指導、學業指導、身心發展特點、孩子的交往能力、生涯與職業規劃等六方面內容。
精確實施,彰顯課程建設實效。各中小學校認真進行課程化實施,確立了“立德樹人·做優秀父母”的家庭教育課程主題,并積極探索經典國學與現代親子教育的融合,實現對家長自我教育和親子教育。學期初,教育局還統一制作全市《家長學校的開學第一課》,組織家長收看。全市依托網上家長學校、家庭教育APP、推進江陰教育大講堂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建設《家長也來晚自修》、《江陰日報·繽紛花季》等家庭教育平臺。2016年上半年,江陰家長學校開設家庭教育公益學習近1萬課時,江陰教育APP共發布家庭教育文章及視頻653篇,累計總閱讀量近百萬人次。全市家長學校在家長中的滿意度達到92%,全市家庭教育課程資源日趨豐富。
多元評價,把握課程建設成果。全市以建立相對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為目標,建立針對家長學習效果、家庭教育課程評價以及家庭教育師資評價等多維度立體評價體系,并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家庭教育課程化實施過程開展持續性質量監測,定期發布監測結果,檢驗家庭教育工作效果。教育局還將家庭教育課程化納入行政干部和中小學校長培訓內容,將學校安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計入工作量,將承擔家庭教育指導情況作為評選德育工作先進的重要參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