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的校園,嶄新的教學樓,明亮的教室,寬帶入校,圖書室、實驗室等功能教室一應俱全,電腦、觸控一體機等現代教學設施樣樣俱全……日前,走進河北省興隆縣掛蘭峪東區小學,此情此景,令記者難以相信這是一個僅有25名小學生和55名幼兒的山區教學點。
近年來,興隆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投入筑牢根基,補訓結合強化師資,因地制宜推進全縣小規模農村山區學校特色發展。如同去年8月剛剛投入使用的掛蘭峪東區小學一樣,小規模農村?!靶《?,小而優,小而特”,在興隆縣已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投入:夯實基礎著力標準化建設
“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燕山深處的興隆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特殊的地理方位與地質條件造成當地農村校規模小、布局分散的格局。
“全縣各級各類學校139所,其中小學120所,在校生20561人,分散于64所完全小學、7所不完全小學和49個教學點?!迸d隆縣教育局局長司海濤說,“算下來,除了縣城幾所學校外,大多數農村校在校生規模不超過200人。因此,小規模學校建設是我們的工作重點與難點?!?/p>
夯實硬件是基礎,“校點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成為小規模農村校建設的首要抓手。
掛蘭峪學區共有6個教學點,1個在南天門鄉,兩個在掛蘭峪鎮,3個在八卦嶺鄉。長期以來,雖然已不是過去“土臺子、泥孩子”的窘境,但相比起城區學校,教學點的條件還是相差甚遠。
2014年,根據縣教育局統一部署,掛蘭峪學區開始實施教學點規范化建設。2016年8月,珍珠村小學教學樓投入使用;2016年11月,橡樹臺小學教學樓竣工;2017年8月,東區小學教學樓建成;2017年11月,龍洞峪小學校舍改建完工;2018年初,土嶺溝小學和大洼小學校舍重新修繕……
“這些建設,投入資金總額超過800萬元。如今,不僅在掛蘭峪,在全興隆的山間鄉村,人們看到最漂亮、最安全的建筑就是學校?!睊焯m峪學區中心校長賈湘永笑著說道。
多年來,作為省級貧困縣的興隆,在縣級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教育投入始終在年初預算優先安排,正常撥款優先兌現,年終超收優先追加,財政對教育撥款的增長比例均高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
數據顯示,4年來,興隆累計投入4.93億元用于標準化學校建設和教育現代化裝備建設,其中農村小規模學校校舍維修改造資金9682萬元。
師資:補訓結合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如何強化師資,激發教育內生動力,就成為興隆農村校發展的要事。
興隆縣開出的“藥方”是一補一訓——多層面補充師資配備,多途徑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據興隆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郝連彬介紹,4年來,該縣新招錄教師646人,其中特崗教師310人,爭取見習崗教師80人、頂崗實習生191人,全部充實到農村教學一線。2015年與2017年,在應屆初中畢業生選錄小學全科免費師范生25人,他們學成后也將成為農村學校的生力軍。同時,扎實推進城鄉教師交流,4年在縣域內城鄉間交流干部教師1752人次。
為使鄉村教師留得住,興隆除了評優晉級向基層一線教師傾斜外,還把相關津貼重點放在他們身上。4年來,共支出鄉村教師生活補貼3297萬元、鄉鎮補貼1730萬元。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以教育部中小學校長遠程培訓項目和馬駿名校長工作室為依托,興隆近年來組織近千人次教師參加省內外研修,培養出省級骨干校長7名、市級骨干校長13名。
“走出去學習研修,讓我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看到了差距,學到了本領?!绷篮訉W區二道河小學校長仇建民深有感觸地說。
對于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興隆將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興隆分站、李淑民名師工作室和在全縣組建的24個學科教研基地、12個學科工作室,作為給全縣中小學各學科教師“充電加油”的平臺。4年間,共舉辦學科崗位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各類培訓班426期,培訓教師43363人次。
目前,該縣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全部達標,中小學教師高于規定學歷比例分別達到99.6%和96%,培養出440名省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
特色:內部挖潛推動內涵式發展
在興隆縣《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方案》等紅頭文件上,記者看到,“實施推進小規模農村學校特色發展”都被列為重要內容。近年來,興隆縣各地小規模學校在特色發展的道路上也都找到契合自身的切入點。
距縣城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安子嶺中心小學,位于群山環繞之中。學校附近的上莊村,因為50年來相繼走出劉章、劉向東、劉福君3位全國著名詩人和10余名省作協會員而遠近聞名。
“當時縣里要求我們特色發展,何不借助上莊的文化名人和詩書底蘊做文章?!卑沧訋X中心小學校長王景海說。自2012年開始,經過3年實踐探索,該校逐漸形成了以本地人文資源為特色的學校文化:上莊詩韻文化。
該校自主編寫了《讀讀背背劉章詩》12冊分年級的校本教材,將其納入課程計劃,每周每班兩課時,并研究出“讀、背、悟、繪、寫”的校本課程“五步教學法”。
“讀劉章先生的詩讓我們體會到詩歌的美、家鄉的美?!弊髌贰肚镆啊吩弧逗颖苯逃房貌@獎的五年級學生伊世欣說。
每年,安子嶺中心小學都會有學生習作在報刊發表。每年,都有不少“小詩人”“小作家”脫穎而出。
“如今,安子嶺模式已經在學區10個教學點推廣?!卑氡谏綄W區中心校校長關真江說。
像安子嶺中心小學一樣,北營房學區姚柵子小學的“果、菜、花”三園勞動實踐基地建設、興隆鎮學區南雙洞小學借助臨近六里坪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而確立的科普探索特色活動、藍旗營學區灑河南小學的校園足球等,興隆各地小規模學校特色發展之花遍地綻放。
2015年3月,興隆被評為省級教育工作先進縣;2016年6月,通過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2017年11月,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認定。這些成績的取得,就得益于該縣因地制宜,實施農村小規模學校特色發展的策略。
“經過幾年努力,縣域內中小學校際綜合差異系數分別下降到0.321和0.440。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名校合作,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并以小規模農村學校建設為突破口,讓全縣教育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彼竞硎?。(本報記者 周洪松)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