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委員會
陜西師范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語言文學為世界一流建設學科。自黨建“雙創”工作開展以來,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黨委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一流的黨建領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第一,強化使命擔當,在形成“紅燭效應”上下功夫。學院黨委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西部紅燭”精神融入“守初心、擔使命”的具體行動之中。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把黨建“雙創”目標分解為學院33項具體工作,將“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職責落細落實。二是完善規章制度,出臺了加強一流學科建設的十大措施。三是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嚴把課堂教學、學術講座、社團活動、自辦刊物、網絡媒體等的政治關,牢牢筑起了意識形態“護城河”“防火墻”。四是樹立“西部紅燭”典型,大力宣傳身邊榜樣和知名校友。
第二,聚焦示范引領,在形成“雁陣效應”上下功夫。一是發揮“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引領作用,教研室主任均由教師黨支部書記兼任,有效解決了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現象。二是發揮黨員工作站示范作用,分別在教學區和學生社區設置了黨員工作站,黨員在站值班,讓模范作用“看得見”。三是發揮各類導師指導作用,配齊配強輔導員,聘請青年教師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優秀教師擔任學生社團指導教師。四是發揮領軍人才帶動作用,加強科研團隊建設。
第三,彰顯育人特色,在形成“品牌效應”上下功夫。學院黨委圍繞“九個一”,推動“三全育人”走深走心走實?!熬艂€一”即“一會”(讀書會)、“一課”(“文學與思政”系列講座)、“一號”(黨建公眾號)、“一書”(立德樹人成果集)、“一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館)、“一單”(重點任務分解清單)、“一閣”(“文心閣”)、“一站”(黨員工作站)、“一鎮”(巴山非遺小鎮)。
第四,服務國家戰略,在形成“協同效應”上下功夫。學院黨委支持和帶領教師主動服務“語保工程”“非遺傳承”“精準扶貧”等國家需要,讓一流學科建設與地方文化建設和諧共振。一是積極投身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搶救瀕危語言,服務文化傳承、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二是連續多年承擔非遺“研培計劃”,惠及600多名傳承人。三是深入國家深度貧困縣——陜西省嵐皋縣開展文化扶貧,與當地政府共建陜西首個非遺特色小鎮,全額捐助并組織出版6卷本120萬字《嵐皋歷史文化叢書》,建成楊家院子鄉愁館,為文化扶貧提供了新樣本。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