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廳 汪忠明
教育部等14個部委印發的《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 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的重要文件,深感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并舉是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為補上職業培訓這塊短板,目前國家層面正鼓勵支持職業院校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大力發展職業培訓,對此地方、有關部門、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要有緊迫感、使命感,將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作為落實黨和國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科教強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齊心協力狠抓落實,因地制宜建章立制,開民智惠民生,促進就業創業。
一、健全制度夯基礎
現代職業教育包含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兩大部分內容,在實踐過程中,不少職業院校由于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等因素制約,僅僅重視學歷教育,沒有或者很少面向市場開展職業培訓;部分職業院校臨時性開展一兩期培訓,由于缺乏制度基礎,沒有長期戰略規劃,衍生出經費使用混亂、培訓管理缺失、培訓質量低下等問題,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為構建與現代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形成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并舉格局,亟需我們加快建立“政府引導、行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多方協同培訓體制機制,完善職業院校主動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的激勵約束機制,做好科學的頂層設計,推動職業培訓事業規范有序發展,增強職業培訓的吸引力,營造政府部門、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參訓人員齊心協力推動職業培訓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為城鄉居民就業創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奠定基礎。
二、整合資源增效益
適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需求,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2025”、“精準扶貧”等國家戰略,近幾年來,城鄉居民就業創業培訓需求、行業企業員工專業技能提升需求、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需求越來越旺盛,然而由于缺乏職業培訓統籌協調機制,缺乏公開透明合適的職業培訓項目,缺乏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培訓內容,加之地方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九龍治水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不少職業院校開展的培訓效果不佳,市場反響不好,社會影響較弱,服務水平亟待提升。
為推動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整體提升職業培訓質量和效益,提升職業院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堅持“統籌資源、協同推進”的工作原則,加強部門之間統籌協同、產教之間融合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緊貼區域、行業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整合區域內或行業間優質職業培訓資源,在城鄉居民家門口搭建起高質量的職業培訓服務平臺,讓有興趣的城鄉居民能夠方便地接受到高水平的職業培訓。
三、重點突出惠民生
職業培訓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職業院校在大力發展學歷教育同時主動抓好職業培訓,就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創業、改善民生、精準扶貧。職業院校要有效開展高質量的職業培訓,需要明確到2022年的階段性行動目標和遠景規劃,明晰職業培訓的重點人群,優化配置資源,加快建設一批校企深度合作的實訓基地和產業孵化器,培育遴選一批重點領域典型培訓項目和精品示范培訓課程。
為更好地服務“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國家戰略,職業院校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積極面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去產能分流職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開展職業培訓,主動承擔春潮行動、雨露計劃、求學圓夢計劃等政府或群團社會組織開展的培訓任務,立足自身專業優勢和行業背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重點人群,協同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兄弟院校、參訓人員共同開發一批優質培訓資源,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資源庫,能夠針對不同的重點人群分級分類開展高質量的就業創業培訓,可以通過“企業學區”、“移動教室”、“大篷車”等方式,把高質量的培訓送到生產車間一線和田間地頭。
四、建設師資提質量
名師才能出高徒。從不同省市職業培訓工作調研情況看,由于職業培訓市場發展迅速、培訓教師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學歷教育教學任務過重等因素影響,職業培訓師資問題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數量不足、實踐教學能力不強、傳授新技術不多、有效培訓時間不夠等現象。國內外的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培訓師資的水平、培訓內容、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到參訓人員的培訓效果,如何打造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培訓師資隊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職業院校做好職業培訓工作的頭等大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加強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保障提高職業培訓的質量,《行動計劃》明確要求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培養一大批適應“雙崗”需要的教師,使職業院校教師有興趣、有能力駕馭學校、企業“兩個講臺”;與此同時,加快建立完善職業院校自主聘任企業兼職教師制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勵支持行業企業能工巧匠、勞動模范、優秀管理人員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培訓教師。
五、注重評價見實效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賞罰分明才能令行禁止,職業培訓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樣亟需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文件從二個維度提出了要求:
一方面,要將職業院校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情況作為評價其辦學能力優劣的重要指標,作為政府部門安排有關重點項目的重要依據,作為各級人社、財政部門核定職業院??冃ЧべY總量的基礎。另外一方面,要以參訓人員的技術技能水平、就業創業能力和就業質量等為核心,綜合考慮參訓人員接受培訓全過程的表現,建立完善培訓績效考核體系,切實保障培訓質量同時,動態推動培訓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提高后續同類培訓項目的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創業的能力和水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