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立足綜合性大學辦新農科定位,在復合型農林人才培養中構建全方位育人生態、發揮多學科會聚優勢、強化創新引領。
一、突出德才兼備,將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轉化為復合型農林人才的核心素養。一是在教育變革中提升知識水平,率先開展本碩博貫通培養形式,建設智慧農業等新專業,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推行核心課程小班化教學和專業選修課程群模塊化。二是在開放協作中強化能力塑造,組織召開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工作研討會并籌建育人聯盟,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等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在服務社會中厚植興農情懷,布局中西部、農業主產省份等實踐基地,完善科技特派員等創新推廣服務體系,涉農學子赴西部和基層就業人數實現快速增長。
二、堅持交叉培養,將學科資源轉化為復合型農林人才的鮮明特色。一是以學科會聚提升交叉培養成效,深化涉農學科與醫工信融合,開展“農學+X”博士生培養。二是以基礎學科夯實人才培養基石,激活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的育人功能,打通理學、人文學科與涉農學科,打造高水平的鄉村振興實驗班等。三是以人才制度改革釋放育人活力,在涉農學院率先推行特聘研究員2.0制度、全面實施百人計劃(C類)等,在招生指標等資源上給予傾斜支持;發揮高層次人才核心引領作用,以“1+1+1”導師團隊模式指導優秀學子成長。
三、強化創新賦能,將前沿引領的科研實訓轉化為復合型農林人才的內在本領。一是在全球創新中拓展學術攻關視野,與全球伙伴開展實質性合作,重點建設作物基因資源等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主動布局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二是在國家創新中提升服務發展能力。依托農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建設政產學研協同實踐實訓體系,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糧食安全等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創新。三是在區域創新中強化科研實踐擔當,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等區域急需,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創新研究聯盟建設,省校共建浙江生態文明研究院,讓學生在長三角智慧綠洲、海南研究院等校地合作攻關中發揮積極作用。(浙江大學校長 吳朝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