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堅守綠水青山初心,勇擔生態文明建設使命,為生態文明建設育人才,為林草事業改革發展強支撐,為美麗鄉村作貢獻。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新需求培育新人才。學校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特色優勢專業布局,推進教學研究與科教融合,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新型“教”“學”關系,打造“金課”,淘汰“水課”,注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讓學生知林愛林,為林興林,著力培養熱愛農林事業的高水平人才。
二是深化科研改革,面向行業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學校以創新質量、服務貢獻為切入點,服務林草事業,提升科技創新質量。牢記使命,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率先成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建設京津冀生態率先突破協同創新中心,完成雄安科創小鎮規劃;完成北京世園會、冬奧會的展示、設計、景觀優化;深度參與青藏科考和“兩屏三帶”科創工程。重點突破,引領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研發退化森林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關鍵技術,研發采礦工程與生態修復一體化技術體系;研發人工林災害發生機制和關鍵防控技術系統;突破制約油松等建筑材、大徑材及脂材兼用林高效培育技術;研發鄉村生態景觀營造技術。加速孕育突破性科研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創制桉樹、杜仲三倍體,實現世界主要用材造林樹種選育跨越式發展;完成世界首張梅花全基因組變異圖譜;培育的楓香、欒樹等樹種開啟航天育種新里程。
三是聚焦系統治理,面向區域發展提供綠色服務。堅持把文章寫在強農興農事業上,寫在生態文明的版圖上。強化服務支撐,助推綠色發展。先后與80多家地方人民政府、林草行業部門、科研院所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深度參與江西等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聚焦精準發力,助力脫貧攻堅戰。實施“十大行動”,幫助內蒙古科右前旗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脫貧摘帽驗收,成效考核獲評最高等次“好”。建設交叉學科,服務國家戰略布局。新增北京市生態修復工程學高精尖交叉學科,組建四個研究團隊。(北京林業大學校長 安黎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