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組織全校上下掀起學習熱潮,并在發展規劃、新農科建設、服務“三農”等方面,以切實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大力推動新農科建設。一是專業設置主動適應新農科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需求。二是大力加強思政教育和通識教育改革力度。在專業課程中,厚植大國“三農”情懷、生態文明理念和農科發展史等育人元素,開發了“尚茶”“農博館里的稻作文化”“春風花語潤桃李”等課程;在農業特色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思政選修課、通識核心課、大國“三農”系列課,推出世界農業文明史、大國“三農”與鄉村振興、鄉村振興與農村社會治理等特色課程;與中國農業出版社合作,共同推進大國“三農”系列教材建設。三是積極推進培養模式改革。在科教協同方面,與農科院系統開展合作,努力構建校院協同、服務國家和地方農業的新模式。在產教融合方面,與涉農企業開展合作,聯合共建遍布全國的綜合示范基地、產業研究院,融合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職能。在農業涉外人才培養方面,啟動“國際農業碩士班”計劃,為“一帶一路”農業對外合作輸送國際化、復合型中高端農業人才。
二、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切實提升服務“三農”能力水平。一是建設重大平臺,承載農業科技創新力量。圍繞產業鏈協同創新,建設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學術高地、行業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基地、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二是闖出產業新路,發揮學科實力服務“三農”。以長三角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聯盟)為抓手,加快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技術推廣能力和平臺載體建設能力,建成科技試驗示范園(場)等1萬余畝,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730余項。根據定點幫扶地區貴州麻江脫貧摘帽后發展需要,深入實施“10+10”行動計劃,選派學科帶頭人幫扶特色產業領域,連續三年入選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獲得國務院扶貧辦2019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成效考核“好”的最高等級。(南京農業大學校長 陳發棣)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