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與期望,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的意見》,日前,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師德修養》等3個文件(以下簡稱“指導標準”),旨在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指導標準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導向,基于師德理論分析、政策梳理、國際比較和社會調查等前期研究成果,具體細化了12個二級指標和31個研修主題。指導標準的研制與發布是貫徹和細化黨對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要求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大舉措。
一、研制指導標準是滿足新時代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新要求
?。ㄒ唬┞鋵嶞h對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要突出師德建設的要求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都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2020年9月9日,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問候,對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進行了贊賞和肯定,并“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做出更大貢獻。
?。ǘM足新時代社會發展對師德提出的新要求與挑戰
新時代社會發展對教師師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師德底線,要求每位教師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例如,2018年11月教育部頒布了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為教師劃定基本底線。這是國家對新時期各層次教師行為規范和行為品德的新規定、新要求。另一方面是崇高師德,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與教師座談中提出希望廣大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對新時代教師師德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標準。
?。ㄈ┨嵘處煄煹禄蚵殬I規范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我們綜合世界各國或地區有關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可以發現,教師職業規范一直是處于首要地位,并且對內容均有明確的要求與界定。例如,1996 年美國制訂了《優秀教師行為守則》,共計26 條,要求非常具體,而且還明確了教師行為準則的禁令。2012年9月,英國政府頒布新修訂的《教師標準》,對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所要具備的個人和專業操守進行了明確規定。
?。ㄋ模┐_定師德在教師素質培養中的核心地位
我們必須明確,加強師德建設并不是說當前我國師德問題太多,而是要進一步確立師德在教師素質培養中的核心地位。師德是教師奉獻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動力,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成分?!安耪?,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焙霌P高尚師德就是要引導廣大教師把教書育人與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二、指導標準的基本理念
指導標準確立了以培養“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并制定了目標導向和實踐導向相結合的框架內容,遵循師德發展規律,注重教師成長需求,分層、分類設置有針對性的研修主題。我們可以看到指導標準的研制過程遵循了四個基本理念:
?。ㄒ唬?價值引領,確保方向
指導標準反映出要培育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踐行貫穿于師德養成的全過程。我們從培訓內容可以看到,指導標準要求全體教師需要深刻領會與踐行總書記對新時代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期望與要求,采用各種方式組織專題進行學習與落實。
?。ǘ┳裱幝?,培育師德
指導標準強調師德修養應堅持以人為本,心中有教師,注重師德養成的規律以及不同教師發展的特點。個人品德的發展是師德的基礎,師德是超越個人品德的更高境界。師德教育應遵循教師整體發展基礎上的師德養成規律和內在邏輯,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啟發教師不斷提升道德修養和道德智慧,并踐行于教育和生活之中,貫穿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
?。ㄈW生為本,立德樹人
我們相信師德發展的最終落點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更好地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敖逃龑W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睅煹屡嘤栔荚趲椭w教師深刻認識、科學把握學校各項工作的育人功能和育德價值。
?。ㄋ模W思踐悟,知行合一
指導標準反映了師德教育應當符合教師成長規律和教師培訓工作特點,堅持“四個相統一”。我們提倡師德培訓應當講究方法的科學性、形式的多元性以及教師的主體性,不應成為一種“灌輸”,不應是搬弄概念、照本宣科。應當準確把握不同教師群體的特點,強調案例培訓、實踐體驗、浸潤式研修,培育教師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創造性,啟發教師要“學出來、悟出來”,更要“做出來、傳下去”,引導教師知行合一。
三、指導標準有效實施的關鍵問題
為充分發揮指導標準的有效作用,各培訓單位要有效地指導教師制定符合個人實際的師德修養規劃,不斷提升教師的精神品格與道德智慧,促進教師生命成長和終身發展,成為“四有”好老師。
?。ㄒ唬┡B崇高師德
指導標準的實施與落實最終目的是要建設和塑造一支具有崇高師德和責任擔當的教師隊伍,為培養優秀人才而做出更大貢獻。崇高師德既是成為“四有”好老師的首要標準,更是教師甘于奉獻教育事業,潛心育人的根本動力與核心素質。因此,努力涵養崇德師德是實現教師促進個人發展與滿足國家需求相統一的核心品質。
?。ǘ┳⒅囟嗲赖膸煹潞B路徑
教師師德養成既要重視師德本身成長的一般規律,更要注重教師個體與群體的差異性,包括年齡差異、教齡長短、學科差異、區域差異和層次差異等,注重師德培訓的頂層設計與長期規劃,分類指導,充分發揮各地區、學校和優秀教師的力量與資源,開發與豐富B和C類針對具體問題與實踐性的課程,避免課程內容和對所有老師“一刀切”的單一培養方式。
?。ㄈ嫿ㄒ月鋵嵙⒌聵淙藶楹诵脑u價機制
師德培養既要體現在促進教師個人品德的提升,更要體現在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才。堅持在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等教學與工作中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切實將立德樹人落地、落實。構建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核心的師德培養評價機制,就是要引導教師將提升個人的崇高師德與責任擔當與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相統一,真正成為學生的“四個引路人”。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博士生導師、教授 林崇德 黃四林)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