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2020年12月1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我退休也兩年多了。11月30日,讀到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教社老同志的回信,鼓勵大家“弘揚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我備受鼓舞,感觸良多。
38年前,我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分配到人教社普教編輯部地理室工作,懷著既新奇又忐忑的心情,經歷了不少“第一次”:第一次參加高中地理教材討論會,時任總編輯葉立群在會上肯定了我對高中地理“植被土壤與自然帶”一章的修改意見;第一次站上育才中學講臺給學生上課,并把名字寫在黑板上;第一次跟老主任陳爾壽先生去新疆參加中國地理學會暑期活動,在陳先生講完課后上臺當助教,解答老師們對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球在宇宙中”一章的問題;第一次給讀者回信,翻了很多大學教材把讀者詢問的地理問題搞明白,寫好回信后請地理室副主任巴克良修改,之后又謄抄一遍才寄出……正是經歷了這許多個“第一次”,我才一步步成長起來。
在向老編輯學習的同時,我還留心向教學一線的老師們學習。我接觸較多的是地理老師,常常從旁觀察他們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評課,這對編寫教材時把握教材的適宜性大有裨益。在人教社這所大學校學習、歷練,我懂得了教材出版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明白了一名合格的教材編輯要有愛心、耐心和恒心。教材研究和編寫工作是我們的擔當與榮耀,是值得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
在漫長而充實的職業生涯中,我親歷了人教社多個重要歷史時刻。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開始的課程改革。這次改革力度空前,教育部要求:通過教材的引領,幫助教師們改變“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能力。如何使教材從體系架構到呈現方式都有創新,符合新課改要求?我與同事們反復研討,夜以繼日地工作。我常想,教材是學生必讀的圖書,我們唯有把全部水平和力氣都使出來,編出高質量教材,才能對得起學生們。
今天,我已經從崗位上退了下來,但責任不能退。我將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尤其是“接續奮斗”“弘揚優良傳統”的深刻含義,將自己畢生積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傾囊傳授給后來者,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光發熱、擔起職責。(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委員、原總編輯 韋志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