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們很平凡,就是生活在身邊的老師、同事、朋友。他們會與你一樣刷微博,上人人,用微信,聊QQ,了解你的點滴細節,理解你的青春無畏。他們的名字叫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最燦爛的時光里,他們是一群默默的擺渡人,為夢想擺渡,為青春擺渡。
4月27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輔導員工作研究會、中國教育報共同主辦的“2011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江蘇大學舉行,10名輔導員作為全國近11萬名專職輔導員的優秀代表,與師生們分享輔導員崗位上的故事與感觸。
育人無聲
劉海涵,一個普通的名字,在長春大學500名聾人學生的世界里,這個名字就是一個愛的符號。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大廳里,三名聾生在舞臺上對著劉海涵喊出:“媽媽!我愛你!”無聲世界里,她曾為了能夠了解學生心理困惑、解決思想問題而發奮學習手語,從手語中的“文盲”到與學生無障礙交流,再到被學生們喚為“媽媽”,劉海涵成為學生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知心朋友和領路人。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和熱情,鋪就著殘疾青年大學生的成才之路。
作為一名聾人學生輔導員,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黃玨用“手語”這種獨特的方式,詮釋著她特殊的愛的教育。能跑能跳、充滿青春活力的她,成了聾生眼中一位無微不至的“好媽媽”:當同學半夜生病,是“黃媽媽”帶他去醫院;當同學流連網吧,是“黃媽媽”去網吧尋找并領回宿舍;當同學就業遇到困難,又是“黃媽媽”聯系用人單位到學校招聘,并將聾生送到用人單位面試……她用耐心與智慧為殘疾人大學生打造出一片美好的天空。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的眼中,董霖是一個特別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堅信“人人有機會成為榜樣”的輔導員。她放棄了保送攻讀碩士的機會,將心底的那份愛奉獻給學生。她堅持“精神引領,典型引路”的理念,推動學院“榜樣庫”建設,截至目前已經匯集了主題教育、科技創新、志愿服務、西部支教、社會實踐和自強不息等6大類31位典型人物。擅長培育典型的董霖也成了典型,“我想做一輩子輔導員,我堅信會因為學生,永遠都是年輕的模樣?!?/P>
教育的真諦是真誠而無私的愛。作為一名輔導員,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次仁央宗始終戰斗在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第一線,下寢室、下班級,和同學們談心,不厭其煩地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學校學生基本上都來自農牧區,她毫不猶豫地從每月工資里拿出400元幫助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和孤兒?!皩W生無小事,也許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也許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彼粌H走到了學生的隊伍中,更走進了莘莘學子的心中。
在蒙古語中,“塔拉”是“草原”的意思,“烏蘇”是“溪水”的意思。內蒙古農業大學專職輔導員韓瑞平,放棄了北京的優厚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把如水平淡的輔導員工作做得高尚而執著。他為患有髖關節脫臼的塔娜同學墊付2萬元手術費、發動師生捐款12萬元。他率先在全校范圍內建立學生電子信息管理系統、BBS論壇和短信平臺。他像對待自己的兄妹一樣愛護每一位學生,他詮釋了一名根系“塔拉”、愛如“烏蘇”的輔導員的人生價值。
愛如春雨
學生工作神圣而快樂。清華大學軟件學院55歲的輔導員彭凌建立了BBS“出水芙蓉”,她的“人人網”好友達到1357個,新浪微博的粉絲達1231人。在“國慶六十周年群眾游行”清華方陣的籌備中,她始終和同學們“戰斗”在一起,“我這個老太婆還沒倒下,大家就更不能倒下?!彼眢w力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社會責任,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建功立業。她的用心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也贏得了一個親切的稱呼——“PPMM(婆婆媽媽)”。
“肩上有責、腹中有墨、心中有愛”,這是安慶師范學院輔導員華秀梅的職業信念。她是一個善于研究的輔導員,提出“輔導員職業等級認證”大膽設想,其課題被教育部列為2011年輔導員專項項目;她是一個善于工作的輔導員,在學生公寓成立了“橙子工作坊”,把以前學生到老師那里“找幫助”,變為老師去學生那里“送服務”;她是一個善于創新的輔導員,在新浪、中國大學生在線等網站開通博客,單中國大學生在線的博客訪問量已近19萬人次。
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充滿挑戰。作為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的一名普通輔導員,王莎擁有一個特殊的“博”導身份。2007年她和學生骨干創建了“金大團”團隊博客,14個版塊涉及思想建設、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等方面,倡導朋輩輔導、用身邊典型感動、教育學生。公益是“金大團”的另一面旗幟,更多同學通過博客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學會感恩,敢于擔當。短短4年,“金大團” 訪問量突破71萬人次,她用新媒體出色地履行了師者使命。
“與己為樂、與人為樂、與眾為樂”, 這是復旦大學輔導員韓秀引總結的育人三境界。她風華正茂時,放棄人人艷羨的留學機會;學醫十年,卻最終選擇成為一名輔導員。每次課前,她都會用幾分鐘時間和學生分享一些人生哲學。她主張對不同的學生分類指導,“為優秀的學生打開一扇窗,為廣大學生打下一根樁,為后進學生墊上一塊磚?!?從“人體解剖”到“人生解惑”,韓秀引如霧海中的航標燈,做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和人生道路中的領路人。
說暖心話,辦實在事,麻辣又新潮。天津大學“80后”輔導員柳豐林,被三個年級439名“90后”學生親切地稱為“貓哥”。他堅持“立信育人、大愛暖心”的理念,堅持365天每天24小時待命狀態。他奉行“引人入途助力成長”原則,親自主持“新生黨員第一課”,開設“時政論壇”,策劃“未來封面人物”等形式靈活的教育活動。他工作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一線,立足第二課堂,點亮學子們前進的道路——他魁梧的身軀里藏著一顆智慧而溫暖的心。
?。ù髂緜} 郭素麗)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