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23年,無論置身于農村學校還是堅守在民辦教育陣地,我想說,只要愿意帶著念想出發,把每一步踩實,用專業自尊、自省、自覺磨礪自己,知而獲智,智達高遠。目中有人,心中有生,我們會傾聽到花開的聲音,會欣賞到毛蟲蛻變成蝶后美麗的飛翔……心若在,夢就在!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人的精神會由駱駝變成獅子,再由獅子變成嬰兒。
從教23年,俞國平從初出茅廬的山村教師,變身為民辦學校小學校長、特級教師。細數來路,俞國平說,在經歷了從“駱駝”到“獅子”的精神變化之后,他把自己的育人理念復歸于“嬰兒”,即把一切放下,真正站在兒童的視角,回歸教書育人的本真。
“我愿是一只駱駝,背負教書育人的使命”
俞國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秀、儒雅,有點像李玉剛。
俞國平出生在溫州樂清大荊山區,直到2004年那里才通公路,村子里最受人尊敬的就是教書先生?!案绺缇褪且幻蠋?,鄉親們見面都會向他問好?!庇釃秸f,當地尊師重教的風俗,是他內心深藏的一粒種子。
1990年,俞國平師范畢業回鄉到智仁中心小學教語文。教室是一座破舊的祠堂,風一起,操場上塵土飛揚。學生的知識底子薄,他當時接到的第一個班的平均分只有37.2分。
“那時,我就像一只駱駝,行走在熾熱的沙漠里,身上背負著不可推卸的教書育人使命?!庇釃礁袊@道。
算得上“綠洲”的,就是一本《特級教師教案集》了。俞國平自制備課本,一課一課地照著教案集依葫蘆畫瓢??吹胶玫恼n,就加點“小菜”。上《景陽岡》課,俞國平不光講武松打虎、李逵殺虎,還把武松招數和降龍十八掌做比較,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
老教師有意見了,認為這些是花架子,不如背背抄抄來得實在。但也有人肯定俞國平,“小伙子有激情,嗓門響得連村口都聽得到”。
俞國平在課堂外也狠下功夫,先后5次到輟學的小鮑家勸其入學,數次墊錢給孤兒小龍買學習用品,周六周日還免費給學生輔導。一年下來,班級平均分躥升到71分,一時被譽為“智仁小奇跡”。
教書頭3年,除了參加樂清市的一次培訓班外,沒什么專業閱讀,也沒什么藝術欣賞,假期里還要幫別人割稻子做小工補貼家用,單調的生活,俞國平安之若素。直到現在,俞國平仍不喜應酬,課余只愛靜靜地看些書,想些事。
1993年,一個機會打破了俞國平的平靜。樂清市組織教壇新秀評選,大荊山區小學有了參加機會,一些教師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都不愿報名。俞國平站了出來,“我年輕,不怕出洋相,我去試試吧”。
從《特級教師教案集》里學到的“武林秘籍”,加上一副充滿激情的大嗓門,俞國平竟然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學校歷史上第一個“溫州市教壇新秀”。那一年,他才21歲。
“我想做一頭獅子,有自己的教育主張”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民辦教育呈現雨后春筍之勢。樂清育英教育集團董事長黃紀云向俞國平伸出了橄欖枝。俞國平深知民辦學校教師不是鐵飯碗,能否立足全靠真功夫,“就當檢驗自己是不是能抓老鼠的好貓吧”。從此,俞國平的身份由“公”轉“民”,直到現在。
然而,從沒參加過教研活動、沒寫過教學論文的俞國平,在擔任語文教研組長后步步驚心,新秀成了新而不秀。有一次評課《小蝌蚪找媽媽》,執教教師提問:“如何辨析小蝌蚪‘追’、‘迎’兩個動作?”俞國平懵了,只能含糊表示用畫圖進行教學。
“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很無知,有太多的‘窟窿’,要在民辦學校立足,必須有獅子精神,找回專業自尊?!庇釃借F心要在專業“苦旅”上走一遭。他從電教館里借來許多名師課堂錄像,邊看邊記,常常學到深夜?!栋讞睢芬徽n,俞國平前后看了不下5遍,以至于現在還能說出孫雙金老師的教學路徑。
有一回,聽說杭州某名師要上拿過全國一等獎的《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俞國平如朝圣般乘車趕去。到站太早,他硬生生地從凌晨3點等到早上7點。深秋時節,寒意陣陣,“我蜷縮在一個角落里,有點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但是聽這樣的課,忍饑挨凍也值得!”
那幾年,俞國平就像一塊海綿,吸取著各種教學能量,等待最終的質變。1999年,俞國平參加了“省新秀培訓班”,兩個月的脫產學習如醍醐灌頂,他第一次接觸到專業化閱讀、主動學習等全新概念。
慨嘆自己對高位的教學理念認知太少的同時,俞國平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為什么不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呢?”
回到學校后,俞國平拉上幾個志同道合的語文教師,開墾習作教學的試驗田。那時的寄宿制學生基本不出校門,寫作缺乏生活氣息,基于此,他們從民辦寄宿學校的開放式習作入手,建構更為豐富的習作材料、習作生活的時空。
俞國平請求學校在校園一角種了幾棵桑樹。他和團隊教師帶著學生一起看護桑樹、采摘桑葉、喂蠶寶寶,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有了生活體驗,孩子們的作文寫得活靈活現,好幾篇文章登上了校報。此后,游戲、社區活動、漫畫等都成了學生習作內容,一節節作文課變身為體驗課,原本讓學生頭大的寫作竟成了他們快樂的期待。
三四年間,俞國平帶領團隊尋找一個個突破口,研究課堂成了他最大的樂趣,《兩塊銀元》嘗試用質疑法貫穿始終,《走向海洋》引入綜合實踐活動,《清平樂·村居》則用解構主義教學古詩詞……一個個創新的教學概念和教學方法打上了“俞氏”符號。
2006年,憑著出色的課堂教學和扎實的科研能力,年僅35歲的俞國平被評為特級教師,成為浙江省民辦學校土生土長的特級教師第一人。
“最終復歸嬰兒,把語文還給兒童”
俞國平在育英學校做了近10年的班主任,一天24小時,大小事都要過問,甚至學生睡覺什么時候叫起夜也要了解、落實。他班上曾經有個學生得了敗血癥,生命垂危,是俞國平第一時間和同事懇請學校出面邀請專家會診,才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因為對學生的愛與責任,俞國平入選“浙江最美教師”,他當上校長、評上特級教師后,也始終沒有將視線離開兒童。
民辦學校學生家庭條件好,但父母大多比較忙,親子溝通少一些,一些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就是考個好分數,于是一些課堂就成了“練堂”,味同嚼蠟。
一次,俞國平和六年級學生聊天,孩子說:“上課越來越沒有味道,到了六年級好像就成了作業課堂?!备泻⒆诱f:“老師每天說這里記、那里抄,聽著就覺得煩!”
語文課怎么淪落到學生不喜歡的地步?俞國平帶著疑問重新審視課堂,觀察了大量的樣本后,他找到了誤區所在:丟失童趣,缺少游戲精神;淡視童心,弱化人格奠基;遏制童思,鈍化思維舒展;缺失童語,削弱童語價值。
于是,俞國平在校內掀起了一場語文課堂革命,自己充當排頭兵。執教《文成公主進藏》一課時,他設計了文成公主進藏路上遇到惡劣環境,說:“文成公主,既然路途遙遠、環境險惡,你還是回去吧?!庇幸粋€女孩脫口而出:“不!我就要到拉薩,我要嫁給松贊干布!”全場聽課教師頓時笑聲一片。俞國平卻察覺到孩子已將自己還原成了文成公主,這是一種心靈喚醒。他接過話來:“是啊,文成公主決心堅定。難怪這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都阻擋不了她前進的意志!”此舉既尊重了學生的自我喚醒,又升華了文章主題,聽課教師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俞國平歸結他的“兒童語文”思想為:自由的語文生活、精神的喚醒和引發、幸福的學習感受、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在“兒童語文”思想的指導下,俞國平帶領團隊開發出經典誦讀、兒童閱讀等校本課程,研發了《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效選擇》、《以學為主視域下的讓學策略》、《學導課堂的思考》等專題。這些成果在樂清產生了積極影響,許多學校紛紛借鑒,經典誦讀課程還作為樂清經驗入選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典型案例。(本報記者 蔣亦豐)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