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聾啞孩子,她是燈塔,不僅照亮了他們寂然落寞苦苦求索的道路,更點燃了他們勇敢追求人生夢想的希望。因為她,冷冰冰的無聲世界變得溫馨而有愛。
23年,她堅持每天下班后為聾啞學生訓練舞蹈3個半小時,相當于多工作了10年;她創新獨特的聾舞教學方法,為湖北乃至全國聾啞舞蹈教學借鑒;她培養的500多名舞蹈隊學生中,《千手觀音》領舞邰麗華征服了億萬觀眾,3個月大就失聰的蒙蒙美麗綻放在北京殘奧會的舞臺上,8名學生登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璀璨的舞臺,更多的孩子上了大學繼續深造,或走上社會正常就業。
她,就是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特教教師楊小玲。從青春到不惑,她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這群特殊的學生?;赝麃砺?,她說自己最大的驕傲,是沒有辜負聾啞孩子用盡全力叫出的那一聲含糊卻動人的“媽媽”。
因愛結緣,無悔揮灑青春歲月
1990年初夏的一個下午,18歲的楊小玲和3名同學一起來到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透過窗戶,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孩子們的動作很僵硬,談不上任何美感,但他們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認真勁兒讓楊小玲動容,她的眼淚刷地一下就下來了。
這個武漢市幼兒師范學校的舞蹈尖子沒有想到,就是這段無聲的舞蹈,讓自己跟聾啞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一年,楊小玲從師范學校畢業,那時畢業生包分配,再加上楊小玲的體育特長曾給母校實現過零的突破,學校領導對她說:“武漢市的小學、幼兒園,隨便你挑!”但是,楊小玲只鄭重地填了一個志愿——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
“是他們的堅持和對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幫他們做點什么?!睏钚×釄远ǖ卣f。
剛當教師,楊小玲不懂手語,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學生交流,排練舞蹈時不知怎么講解節奏和動作要領,更不用說表達音樂的內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給學生示范,一節課下來,自己弄得汗流浹背,學生還是沒能掌握好動作?;氐睫k公室,她難過地趴在桌上哭了。
擦干眼淚,工作還得繼續。為了盡快學會與孩子們交流,楊小玲除了背手語書,還以學生為師。操場上、食堂里,孩子們私下“聊天”,楊小玲看不懂,就主動向他們請教,孩子們都很喜歡教楊小玲這個勤奮的“學生”。就這樣,楊小玲一步步走進了手語的世界。
在聾校,交流的障礙還只是第一道門檻,困難遠比她想象得要大:音樂再悠揚,學生聽不見;節拍再鮮明,學生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術語,必須“翻譯”成肢體語言;節拍和口令,只能用手勢傳達,站在這群孩子中間,楊小玲突然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人”。一曲簡單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原本以為只用一節課就可以教完,結果她用了5節課效果仍不理想,一個踢腿動作就高低不齊,嚴重的挫敗感讓她想打退堂鼓。
一天深夜,楊小玲路過學生宿舍,發現燈還亮著,從門縫往里看,原來是4個小姑娘正在苦練踢腿動作,4條腿同時抬起,堅持、再堅持……抬在半空的腿發起抖來,小姑娘們仍努力咬著牙。
楊小玲扭過頭又哭了。這一幕讓她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墒窃趺礃硬拍茏屆@啞孩子感受到節奏?楊小玲苦苦思索,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舞蹈室里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頓時有了主意:鼓聲震動,通過地板傳遞到孩子們腳心——孩子們第一次“聽見”了節奏,眼里放出驚喜的光。
學生們從此喜歡上了舞蹈課。為幫助學生理解,她把音樂編成一個個小故事;為實現動作整齊,她自創呼吸傳遞法;為尊重殘疾學生個性差異,她探索出無限溝通法……楊小玲的熱情投入,點亮了孩子們對生活的希望。
愛生如子,幫學生自信邁入社會
隊里最刻苦的隊員名叫王志剛,楊小玲為他選定獨舞《好漢歌》參加全省殘疾學生文藝比賽。當時,楊小玲身懷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訓練場,打節奏、講要領。后來,王志剛贏得了全省一等獎,又在全國殘疾人藝術比賽上大獲成功,成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專業舞蹈演員,先后參演央視春晚《千手觀音》,登上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殘奧委會開閉幕式舞臺,感動了億萬觀眾。
如今,退役的王志剛成為天門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舞蹈教師,他帶的學生有些成了全省殘疾舞蹈表演的佼佼者。
聾啞孩子往往好強而又自卑。楊小玲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墊付學費,自己籌錢給貪玩摔傷骨折的孩子做手術,同時深知不僅要給他們經濟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不能傷害到他們的自強與自尊。學生李青平充滿靈氣,很有舞蹈天賦,可性格有點兒孤僻,在一次訓練中,她不認真的態度被楊小玲嚴厲批評了,她狠狠瞪了一眼,扭頭就沖出了排練廳,楊小玲的眼淚刷地掉了下來,“那個時候就覺得自己好委屈”。
冷靜下來,楊小玲悄悄找到李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學,了解到李青平每月生活費只有200元,還是靠弟弟打工掙來的,早餐經常只吃一個饅頭,大強度的舞蹈訓練,她的體力顯然跟不上。了解了情況后,楊小玲為自己的莽撞而自責,她主動找到李青平,真誠向她道歉,請她繼續學習舞蹈。
以后的日子里,楊小玲經常從家里帶好吃的給李青平補充營養,訓練結束后摸摸她的頭,給她一個微笑,一份贊許……李青平快樂了起來,也樂于和同學們交往了。高三畢業,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天津理工大學,畢業后在廣州一所學校的服裝設計專業任教,業余時間主動給學生排練舞蹈。她輔導的輪椅雙人舞,榮獲廣東省殘疾學生文藝比賽一等獎。
李青平給楊小玲來信說:“是您給我插上尋夢的翅膀,是您讓我找到追夢的自信,是您在我心里灑滿夢想的陽光。敬愛的楊老師,無論走到哪里,我都要像您那樣,繼續這愛的接力?!?/P>
楊小玲說:“每個生命都有夢想,我幫他們圓夢,他們會用自己的行動,點亮更多孩子的夢?!?/P>
幸福使者,讓每個心靈都充滿陽光
2009年秋,學校排練的舞蹈《楚風樂韻》代表湖北教育系統去上海參加全國中小學生文藝展演。
與健全孩子一起同臺競技,機會難得,楊小玲和學生們加緊排練。然而一天訓練時,楊小玲使勁跺腳,忽感腳下一軟,跪倒在地,醫院確診為左腳跟腱斷裂?!澳愕母炀拖褚桓L期被反復拉扯的橡皮筋,硬生生被拉斷了?!贬t生告誡她必須老老實實臥床。
楊小玲當過中長跑運動員,知道跟腱對一個人有多么重要,但比賽時間越來越近,她實在放心不下。大年初四,坐著輪椅、打著石膏,楊小玲出現在舞蹈教室,指導孩子們排練。最終,舞蹈隊的孩子們發自心靈的舞蹈,拿回了第一名。這一刻,楊小玲覺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很值得。
跟腱養好了,楊小玲又站到舞蹈教室里。音樂響起,她仍會不自覺地用力跺腳,她想傳達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節奏,還有克服困難的信念。
2006年,楊小玲被借調到中殘聯藝術團工作,經過半年艱苦訓練,她帶的隊成為藝術團一塊響當當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場,去了10多個國家和地區,好評如潮。
領導們想把楊小玲留下來,承諾幫她解決后顧之憂,愛人工作、女兒讀書都不成問題。楊小玲正在猶豫時,遠在武漢的學生每天發來短信,問得最多的是“媽媽什么時候回來”。這些孩子就像風箏線一樣扯著她,不管飛多遠,心的那一頭,總是系著他們。
“藝術團的學生離開我,一樣有精彩的人生;跟他們比,聾啞學校的孩子更需要我?!币荒旰?,楊小玲回到了武漢。當她踏入校門,舞蹈隊的孩子們一擁而上簇擁著她的時候,她為自己的選擇感到幸福,“這是個溫暖又踏實的地方,我的心在這里”。
在楊小玲的帶動下,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成為全省領先、全國知名的特教學校?!盎赝哌^的路,我離不開這些聾啞孩子,看到他們登上夢想的舞臺,或是自信踏實地邁入社會,一切的付出都值得?!睏钚×嵝χ嬖V記者。(本報記者 程墨 實習生 汪亮亮 通訊員 曹斌 鄒永寧)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