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 宋炳華
濰坊市自2002年開始在市屬學校探索督學責任區制度,2006年推廣到12個縣市區,2009年市政府出臺督學責任區建設指導意見,20143年根據教育部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的要求,建立起從組織領導、隊伍建設、經費保障到問題整改、考核評價、結果運用等較為完善的掛牌督導體制機制。作為一名來自一線的市級責任督學,近十年來有以下認識和體會:
一是做政策的宣講者。宣傳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普及教育規律和常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去年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責任督學就根據局黨委的安排,分別到所負責縣市區及學校開展宣講活動,將新時代新矛盾與教育面臨的形勢任務、以人民為中心與以學生為中心的關系、新舊動能轉換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有機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立德樹人是教育根本任務,去年中辦國辦46號文件要求建立落實機制,責任督學就到學校去與校長、老師座談,商討如何從學科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
二是做問題的協調者。責任督學每月都要到學校去,發現問題督促學校整改是工作的重要職責,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是幫助學校、地方解決實際困難,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尊敬和歡迎。2011年在督學過程中發現,幼兒園教師素質不高是制約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的短板,我們幾個督學聯合提了一個建議:幼兒園公辦教師每年引進數量不能低于當年補充在編教師總量的15%,得到了市政府的采納,并列入了市對縣年度教育綜合督導,到2017年招聘公辦幼兒教師1924名。不少農村學校反映,一些剛畢業的教師留不住,我們進行深入調研后,建議教育部門啟動鄉村教師安居工程,三年來全市投資2.56億元,建成鄉村教師周轉宿舍3507套,5037名新教師“教有所居”。
三是做改革的促進者。濰坊教育一向以改革創新著稱,目前承擔著9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如何讓改革落地、如何反饋基層聲音,也是責任督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是關乎教師積極性的重大改革,一開始一些縣市區在認識、聘任、交流等方式方法上存在偏差,責任督學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促成教育、編制、人社、財政等四部門三年出了兩個指導意見,全市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城鄉交流”的新型教師管理體制。課堂教學改革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推門聽課評課成為每次督學的必修課,近年來發現并推出倡導課內海量閱讀的韓興娥,小組互助式學習的于美霞,教書育人楷模呂映紅等一大批教學名師,合作探究高效課堂已經在濰坊全面普及。
四是做家校的溝通者。責任督學的姓名、聯系方式在每所學校門口顯著位置懸掛,家長有什么問題直接給我們打電話,成為了家長的“知心人”,架起了家校的“連心橋”。怎樣教育孩子、成長的煩惱怎么解決、學校辦學還有哪些差距?家長咨詢反映的問題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一份份調研報告、需求調查、工作建議擺在了教育決策者的案頭。濰坊市所有中小學校全面開設一學期4課時的家長課程,組建市縣全覆蓋的中小學生成長導航站,成立市縣校三級教育惠民服務中心,設立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研究中心,一項項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舉措依次展開。在省委省政府組織的經濟社會綜合考核群眾滿意度調查中,濰坊教育連續五年名列全省“首位”。
五是做區域發展的統籌者。濰坊市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的特點是:市級督學包靠負責縣市區及其所轄學校,縣市區督學覆蓋轄區內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形成上下聯動、統籌協調的運行機制。每次督學前,市級發布督學清單,按照“兩隨機一公開”的原則,確定所到縣市區的鎮街和學校,實施全過程記錄督學;縣市區在落實市級清單的基礎上自主確定自選動作,保障了國家重大教育政策和建設工程的落實,學校標準化建設、教學教學質量、現代教育治理、學校安全穩定等工作實現市縣統籌、城鄉一體,促進了縣域均衡向區域均衡的跨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