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中小學生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均衡的膳食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這不僅直接影響著自身健康成長,還關系著我國國民整體素質。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健康,2011年底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簡稱“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改善廣大貧困農村地區兒童的營養與健康狀況,促進“全民健康”。在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重視少年兒童健康,保障兒童生長發育。
衛生部門承擔著“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營養健康監測評估工作。2012年5月,與教育部聯合發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工作方案(試行)》,隨后發布《技術方案(試行)》及其修訂版。在原國家衛計委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領導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以下簡稱“營養所”)組織各試點省、地、縣疾控中心,與各級教育部門密切配合,從2012年開始,每年開展一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監測評估。收集22個省699個國家試點縣的中小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及其相關信息,包括試點縣及監測學校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食堂食物供應和學生身高、體重與出勤情況等。并在其中的50個重點監測縣,增加了學生食物攝入、營養知識、飲食行為、生活方式、學習成績和營養狀況生化指標等信息,以準確了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效果,發現存在的營養健康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建議,達到推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科學合理實施的目的。
在22個省699個“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縣中,監測范圍逐年擴大,從2012年的414個縣(59.2%)擴大到了2017年的650個縣(93.0%),其中新疆和西藏的國家試點縣監測率較低,不到80%。每年收集到8000余所學校100余萬學生的身高體重信息。通過連續監測,觀察到試點地區學生的營養狀況有所改善。2017年,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9厘米和2.0厘米,平均體重多1.3千克和1.4千克,高于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其中,12歲和13歲兒童的平均身體和體重增長最為明顯,這一年齡組也是從2012年小學一年級入學以來,到目前一直受惠于“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年齡段??傮w而言,監測學生的生長遲緩率緩慢下降,貧血率也從2012年度的17%左右逐步降低到2016年度的7%左右,這些都說明“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長期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貧困農村兒童營養不良的狀況。
國際經驗證明,學校供餐不但可以改善學生的營養狀況,還能提高學生出勤率,帶動地方農業發展,是一項增進公平、縮小社會差距的重要舉措。隨著近些年“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學校食堂建設資金的逐步投入,監測學校配備食堂的比例日益增加,從2012年的近六成學校到增加到2016年八成以上;其中,初中學?;蛭鞑繉W校配備食堂的比例增長更為明顯,為推廣學校食堂供餐奠定了物質基礎。學校食堂供應一日三餐的比例逐漸增加,食物供應整體呈增加趨勢,尤其是糧谷類食物和禽畜肉類供應充足的比例增加。整體而言,監測學校的學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89.6%上升到2017年的92.6%,學生的缺課率明顯下降。同時,學校供餐也是開展營養健康教育的重要契機,科學的營養健康知識能促進兒童做到均衡膳食,為長期健康奠定基礎。隨著“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中西部學校開展營養健康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2017年九成以上的學校開始設置營養健康相關課程,學生的營養知識正確率緩慢提升。
通過監測評估,也觀察到營養健康方面存在不足,如學校營養健康相關課程設置不完善;學生營養健康知識有限,存在早餐營養質量差,零食選擇不合理、喝含糖飲料普遍等不合理飲食行為。同時,基層人員迫切需要均衡膳食的科學指導,學校食堂營養配餐能力不足,部分供餐未達到營養均衡的要求,如新鮮蔬菜、奶類供應不足;食物品種單一,部分學生存在食物浪費。試點縣學生的生長發育狀況仍在全國處于相對落后水平,而超重肥胖等現象開始逐漸顯現。
針對監測評估中發現的基層營養配餐能力不足和營養知識匱乏的狀況,營養所組織試點省、縣疾控中心與教育部門合作,開展膳食指導及營養宣傳教育。制定了衛生行業標準《學生餐營養指南》(WS/T 554—2017),開發《學生電子營養師》營養配餐軟件,出版《分地區農村學生膳食營養指導手冊》等科普書籍指導學校合理供餐。還編寫發放《健康校園》、《食育》、《初中生營養知識問答》等系列叢書,及營養健康張貼畫、折頁等科普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介紹營養健康知識,有力地推動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順利實施。
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全面建立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因此,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與各級教育部門密切合作,提升營養健康監測評估質量,加強均衡膳食指導和營養健康宣傳教育。持續深入開展監測評估,綜合分析監測評估縱向數據,探尋影響實施效果的相關因素。針對不同學生年齡段的特點,完善營養健康相關課程,采取班會、講座、競賽、同伴教育等形式開展營養健康宣傳教育,營造營養健康校園氛圍。結合地方飲食特點,以學生餐相關標準為基礎,利用營養配餐軟件,加強一日三餐合理配餐指導。開展定期培訓,提高基層疾控、教育、供餐人員營養健康宣傳教育和合理配餐技能,提升“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科學性。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