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惠水縣長田小學
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村級完小,現有,教師43人,教學班14個,學生661人。學生中有住校生380人,留守兒童55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24人。學校食堂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工勤人員7人,專職管理人員1人。2012年,學校正式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明責任。我校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上級政策和規定,強化工作管理,成立了校長負責的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校長具體負責營養改善計劃組織實施,學校制定了《長田小學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組建了由家長代表、學生代表、教師代表和村支兩委代表共同組成的營養改善計劃監督小組。
二、嚴把“五關”保安全。一是嚴格執行“制度關”。結合學校實際,以學籍管理為平臺實行供餐實名制度;制定了《食堂安全衛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一日常規》、《食堂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等一系列健全的制度和安全應急預案,保障了營養改善計劃的順利實施。二是嚴把食品“留樣關”。嚴格執行食品留樣制度,堅持食物炒制之前生食留樣,炒制結束后熟食留樣。做好留樣記錄,每樣留樣不少于100克,保留時間48小時,留樣柜雙人雙鎖,確保留樣安全。三是嚴把工人“衛生關”。嚴格要求食堂工勤人員儀表端莊整潔,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定期體檢,定期培訓,持健康證上崗。堅持蔬菜浸泡制度,對蔬菜進行20分鐘以上鹽水浸泡。四是嚴把食材“進出關”。嚴格查驗食品衛生檢驗合格證、化驗單、營業執照以及相關證照。對各項食材的質量、數量進行認真核對、檢查,杜絕不合格食品進入食堂,出入庫食品嚴格登記簽字。五是嚴把食品“監測關”。食材儲存管理科學規范,嚴格實行食品及原材料儲存崗位責任制,食堂管理員每天堅持對縣里集中統一配送的食材進行入庫驗收登記,進行分類存放,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通過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專業機構監督、“明廚亮灶”等方式全過程、全方位進行監督檢查。
三、養成教育懂感恩。學校始終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通過國旗下講話、道德講堂、主題班會、宣傳欄等各種渠道,對全體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和感恩教育,開展“營養改善計劃”主題班會,向學生宣傳營養改善計劃相關政策,公開營養改善計劃操作流程和資金使用情況,教育學生懂得珍惜、感恩、節約、健康等知識;學校開辟農耕體驗基地“苗苗農場”,讓學生體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文明就餐”的習慣。學校食堂門前設有“感恩墻”,開展營養改善計劃主題征文比賽,孩子們紛紛提筆寫下了在黨的關懷下吃上營養可口飯菜的心聲,字里行間表達農村孩子沐浴在黨的陽光雨露下的幸??鞓?,一顆顆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種子正在孩子們小小的心田里萌發!
營養改善計劃在學校實施以來,成效顯著,人民群眾倍感暖心,學生家長獲得感增強。
一是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升。以2017年為例,全校661名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結果表明,學生在合格率、良好率、優秀率上與2011年比較,分別提高了8.48%、5.83%、1.9%,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有力助推脫貧攻堅。營養午餐有效解決了農村學生中午吃飯難問題,解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學生在學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學得用心、樂得開心,在實現幸福校園生活的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有力地助推了脫貧攻堅。
三是社會各界普遍贊譽。六年來,孩子們的個頭又長高了,小臉蛋變得紅撲撲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明顯改變,家長和社會各界異口同聲稱贊黨和國家這一惠民政策實施得好!感到非常滿意,拉近了家長與學校的距離,學校工作也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生在學校不但學習好,身體更是養的棒棒的!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堅持“播種希望、守望成長”的辦學理念,續續唱響好花紅民族絢歌,用好花紅時代精神服務學生,溫暖群眾,把黨的惠民政策貫徹好、實施好,讓每一粒希望種子都沐浴在黨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