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 李林曙
實現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推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是破解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國際發展趨勢。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從2019年開始,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從2019年起,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高校探索實施試點工作,制定符合國情的國家資歷框架”。由此加速了國家“學分銀行”和資歷框架建設的進程。
一、建立國家“學分銀行”和資歷框架意義重大
學分銀行建設的路徑有多種,基于資歷框架的學分銀行建設是當今世界主流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建立能夠準確衡量人才成長發展程度和水平、具有高度權威和廣泛公信力的標準體系(資歷框架),使之成為各領域開展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的基準參照,以此實現學分銀行建設的常態運行和持續發展。建立以資歷框架為引領的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能夠有效突破體制機制藩籬和門戶之見,系統解決不同類型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中的核心問題,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推進教育公平,完善評價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三全育人”要求?!斗桨浮分刑岢?“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 2019年起“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高校探索實施試點工作,制定符合國情的國家資歷框架”,從頂層設計層面確定了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的基本路徑,即基于國情、以國家資歷框架為引領開展學分銀行建設。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和資歷框架建設能夠在《方案》實施中發揮重要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它將在完善職業教育教學相關標準,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促進職業院校加強專業建設、深化課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在推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證書及標準制定、課程開發、信息平臺及大數據分析等方面提供更為直接的支撐服務。
二、實現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任務緊迫
《方案》提出:“從2019年開始,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從2019年起,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高校探索實施試點工作”。2019年落實《方案》要求,啟動相關探索和試點工作,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首先要進行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頂層設計,如制度架構設計、運行工具與方法開發等;其次要開展基礎建設,如聯盟組建、信息平臺開發和認證服務體系建設等;同時,要加快部署推進相關理論研究和試點工作,在國家資歷框架和學分銀行建設方面借鑒國際經驗,立足我國國情,加強研究力量,凝聚更多共識,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個人賬號,制定相關標準,開展各類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工作。
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好《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需要加快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進一步激發職業教育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通過制度創新實踐,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獲得感和成就感,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案例和中國方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