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業群建設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重要內容。專業群建設要真正產生成效,需要經歷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目前高職教育組建專業群比較常見的邏輯依據主要是各專業所對應產業的相關性或者所對應崗位的相關性,然而專業作為一個知識傳遞和生產的載體,其最根本的邏輯要在知識的相關性中尋找。專業群組建的系列策略,如專業群編組策略、專業群平臺課程開發策略、專業群持續發展機制構建策略等,均應基于這一邏輯。專業群建設邏輯只有沉降到知識論層面,才能促進專業群的有效生成。
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正式部署?!兑庖姟芬蠹辛α拷ㄔO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而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也要完成2個專業群建設任務,可見,專業群建設是“雙高計劃”的關鍵內容,如何進行專業群建設成了高職學校極為關注的問題。專業是知識傳遞和生產的載體,專業關系的核心是知識關系,高職學校專業群的構建從最根本的維度看要基于對知識關系的分析。
一.專業群的編組策略
組建專業群,形成以專業群為基本單位的高等學校專業治理結構,是始于本科院校的一種專業發展模式。近年來許多大學把分散的相關學科組織在一起,成立學部,就可視為組建專業群的過程。實踐證明,如能有效地消除專業群組建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充分發揮其有利因素,將極大地推進群內各專業的建設,因為它不僅能集中資源完成各獨立專業無法完成的大型建設任務,而且可以發揮群內各專業之間的相互支撐作用,優化各專業的發展環境,促使專業群內的各專業跨上一個全新平臺。
我國高職教育自創辦以來,一直采取以獨立專業為單位的專業治理模式;前些年盡管有些高職學校進行了專業群建設的探索,但專業群并沒有成為我國高職學校專業治理的主導模式。這是因為在傳統產業模式下,高職教育面向的職業邊界比較明晰,因而采取了針對某一職業或職業群對學生進行深度職業能力訓練的人才培養路徑?!兑庖姟芬蟀褜I群建設作為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的關鍵內容,意味著高職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充分意識到了組建專業群對高職專業未來發展的重大意義,同時也標志著我國高職學校專業治理模式的根本轉型。其背景是智能化時代,產業模式變化所帶來的職業結構變化,即職業出現了大規模相互交叉、融合的趨勢。高職學校應當抓住這一契機,通過對專業群建設規律的探索,把專業建設推向一個新的水平。組建專業群,首先涉及到如何編組專業群的問題,即組建什么樣的專業群,以哪個專業為核心來支撐起整個專業群,哪些專業可以進入這個專業群,進入專業群的專業之間是什么關系等系列問題。專業群編組不能只是簡單地依據專業自愿原則把一些看似有關系的專業組合在一起,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專業群就會成為專業的一種形式化存在。
深入實踐會發現,高職教育專業群編組比本科教育專業群編組復雜得多,因為本科教育的學科分類就是根據學科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劃分的,其一級學科與二級學科之間的關系比較清晰。以作者所從事的教育學科為例,教育學是一級學科,同時也是一個專業群,它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二級學科,如教育學原理、教育史、職業技術教育學、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學等。這些學科之所以能組織在一起,成為一個專業群,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研究課題,即“教育”。整個這個專業群中有一個發揮核心作用的專業,即教育學原理,只有這個專業可以支撐起整個專業群。因此本科教育專業群編組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專業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已是現成的),而是如何打破作為一種社會建制的學科之間的壁壘。對高職教育來說就不同了,因為高職教育的專業不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設置的,而是以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技術和職業為參照點設置的。高職教育的專業大類與具體專業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人才培養內在邏輯。這就使得高職教育的專業群編組首先要回答專業群的編組邏輯問題。
目前高職教育專業群編組通常使用的邏輯有三種:一是產業邏輯,即把產業鏈上的相關專業組織到一起,比如把與產品生產相關的原材料生產與加工、產品制造、產品物流、產品售后服務等專業組織到一起;二是崗位邏輯,即把有工作關系的專業組織到一起,如把物流、營銷、商務等相關專業組織到一起;三是內容邏輯,即把課程內容有相關性的專業組織到一起,如把機電專業、物流專業與汽車制造、汽車維修專業組織到一起。然而要看到,這三種邏輯并非在一個層面上的。教育是一種人才培養與知識生產的活動,因此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專業群編組的邏輯只能在知識層面去尋求,產業鏈、崗位相關只是尋求專業群編組邏輯的線索,而非編組邏輯本身。不應鼓勵學校把存在于一條產業鏈上,卻無知識內在聯系的專業生硬地組織到一個專業群中。比如沒有必要把農產品種植與食品加工專業組織到一起,也沒有必要把鋼鐵生產與汽車制造專業組織到一起。這是專業群編組中要特別注意導向的問題。
當然,由于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專業群組建的目的不同,因而它們對知識的邏輯要求也有所不同。本科教育組建專業群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術知識的生產,因此其更多地從科學研究突破的角度尋求專業群編組的知識邏輯;高職教育組建專業群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技能型人才培養,因此它更多地應從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角度尋求知識邏輯。職業類別的多樣化決定了高職教育專業群編組需要采取不同模式,常見模式有立柱模式、扣環模式和車輪模式。立柱模式的特點是群內有一個作為支柱的專業,其他專業依附它而發展;扣環模式的特點是群內各專業之間是交叉、并列關系,沒有哪個專業能發揮絕對的支柱或中心作用;車輪模式的特點是群內有一個居于中心地位的專業,但它與群內其他專業之間的關系是平面的。
可見,高職教育專業群的編組,不能簡單地把一些看似有相關性的專業集中到一起,而是要借助圖1中的幾種模型,通過對專業之間知識關系的分析對編組專業進行篩選。在高職教育現有專業基礎上編組專業群,可能會發現存在較為清晰、緊密的知識關系的專業并不多,但是如果把一些專業根據專業群編組需要進一步設置專業方向,就會發現存在大量可編組的專業。設置專業方向是專業群編組的策略之一。同時,組群專業選定后,還存在以哪個專業來命名專業群的問題。目前高職學校通常是選擇其中建設水平比較高的專業的名稱來命名專業群,然而用來命名專業群的專業應當是在專業群中能發揮核心支撐作用的專業,對圖1中的三種模式來說均是如此??郗h模式中雖然各專業之間是交叉、并列關系,但在這條鏈中通常還是會有相對來說處于鏈頭的專業。
二.專業群的平臺課程構建策略
遴選專業編組了專業群,那么專業群建設進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構建平臺課程,以發揮專業群在人才培養上的優勢。專業群平臺課程既是專業群形成的紐帶,也是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潛在知識關系固化的載體,因而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是專業群建設的基礎,問題是該如何開發平臺課程。
目前專業群平臺課程開發的主要思路有兩個:一是門類固定平臺課程的尋求。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往往持一個基本假設,即平臺課程是對所有學生來說均具有確定性意義的課程,它力圖構建出專業群內所有專業的學生均要學習的共同課程,這些課程是進一步學習各專業課程的基礎。二是專業群平臺課程的形成。通常以專業群內各專業共同的基礎理論知識為平臺課程構建的基礎。當專業群內有明顯可以發揮支柱作用的專業時,平臺課程通常就是以支柱專業的基礎理論為基本內容;如果專業群內沒有明顯可以發揮支柱作用的專業,各專業之間的關系是平面的,那么課程開發者就會努力去尋找群內各專業所共有的基礎理論作為平臺課程的內容。
然而,這樣一種比較流行、在高職學校中接受度高、憑借經驗看似乎非常合理的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思路,卻未必是符合專業群建設需要的。在這種平臺課程構建思路中,不管作為平臺課程的內容的基礎理論知識是來自支柱專業,還是來自各專業的共有基礎理論知識,都沒有回答一個問題,即把這些專業組建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就是為了能夠讓群內各專業的學生能夠學習共同的基礎理論知識嗎?如果只是這一目的,那么把這些課程編入到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以各個專業為單位分別組織教學也是可行的方案,并且這種方案的教學管理還會簡單一些。另外,以共同的基礎理論知識為依據構建平臺課程,客觀上還會使得課程體系難以擺脫傳統的三段式課程,課程模式難以擺脫傳統的學科課程模式,以致多年來努力推進的能力本位課程改革成果付之東流。專業群平臺課程的這種構建思路還很可能導致一個結果,即把許多專業的學生集中到一起上“大課”,使專業教學的質量反而降低。這一情況在本科院校的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中已經發生,人們原本認為專業群平臺課程集中了專業群的整體資源優勢,其質量應該更高,而實際情況卻是平臺課程的質量往往不如各專業自身所開設的專業課程高。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與教師的專業歸屬感有關,也與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的思路有關。高職院校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應該吸取這一教訓。
要設計、選擇好專業群平臺課程,首先要在專業群組建中深入理解“積聚專業資源”這一概念的涵義。積聚專業資源不等同于節約專業資源,把大批量學生聚集在一起學習平臺課程,以減少教師等教學資源投入,而是為了促使各專業的資源之間能發揮相互支撐作用,并且可以把專業資源集中起來,建設單個專業所無法建設的專業平臺,如大型的實訓平臺、技術研發平臺,快速提升高職的專業建設水平。在這個意義上,從不同專業領域知識之間相互支撐的角度來看,各個專業希望從其他專業那里獲得的并不是基礎理論課程,而是具有很強應用價值的核心能力課程。如果能夠從專業群內各專業中抽取出一部分專業核心課程供各個專業的學生學習,那么將大大促進群內各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各專業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也會大大增強,從而組建起真正的專業群。
專業群平臺課程的存在形式也要從確定性走向選擇性、組合性。根據以上分析,專業群編組有多種模式,因而專業群平臺課程也可以采取多種存在形式。比如對于立柱模式而言,可以采取必修課形式,建設若干門要求群內所有學生均要學習的專業群平臺課程;對于車輪模式,可以建設若干門設置相對固定的專業群平臺課程,但采取限定選修的方式把這些課程提供給各專業的學生進行學習;對于扣環模式,則有必要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需要,把一門課程設置成不同類別供學生選擇,從而形成一個由多個課程類別并列組成的群集式平臺課程??梢?,在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中,有必要針對不同專業類別的特點,創造性地進行專業群平臺課程的模式設計,形成百花齊放的專業群課程模式開發格局。
三.專業群的持續發展策略
專業群建設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群內各專業只是名義上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間沒有形成深度的相互支撐和依賴關系。由于缺乏內在的邏輯關系,這種群久而久之很容易被廢除。這種情況在本科院校已經廣為存在,近年來組建的許多學部更多地只是發揮了管理上的集約功能,并沒有在各專業之間實質關系的建構上發揮作用。事實上,各高職學校都已實施了二級管理,每個二級學院都有多個專業,這些專業隸屬于一個二級學院,本身就說明它們之間存在某種支撐和依賴關系,但目前的狀況是,這些專業之間往往只是作為獨立的專業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間并無實質關系。當然,專業的這樣一種各自為陣的狀況,正是“雙高計劃”提出建設專業群的動因,但它同時也說明,如果還是按照常規思路進行專業群建設,該項建設任務很可能成為“雙高計劃”最缺乏實質內容的建設項目。順便強調,“雙高計劃”允許跨院系組建專業群,從專業群組建自身的需求來看,這一政策是合理的,它使得高職學校在專業群組建中有了更大自由空間,容易產生具有創新價值的專業群,但專業群一旦完成編組后,必須把群內所有專業歸入到一個二級學院,否則專業群的內在邏輯聯系將更難建立。
要在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建立相互支撐和依賴關系,僅僅通過搭建專業群平臺課程是不夠的,因為課程沒有這么強大的粘合力。課程建設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相反,教師會由于擔心專業群存在最終瓦解的風險,其為課程建設所投入的精力可能得不到認可而對專業群建設持消極態度。專業群形成之初會發現,很少有愿意自覺承擔專業群平臺課程的教師。當然,也可以通過把各專業的資源集中到專業群層面進行管理和使用,通過剝奪專業資源使專業產生對專業群的依賴,從而使專業群保持穩定發展狀態,但這一策略與目前已經有的二級學院在專業發展中所發揮的功能并無實質區別,因而也不是一種合適的策略。專業群的形成不能僅僅依靠行政手段,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遵循專業自身的內在發展邏輯。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把社會組織中的個體組織到一起的最強有力的紐帶是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專業群作為一種社會組織,把群內各成員組織起來的最為強有力的粘合劑是在知識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生產關系。高職學校的主要功能定位是技能型人才培養,但高職學校作為一種高等教育機構,也應當開發其知識生產功能。知識傳遞與知識生產是所有高等教育機構不可分割的兩大功能,不同類型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兩種功能所占比重不同,以及所生產知識的類型差異。對高水平高職學校來說,開發知識生產功能是促使其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抓手。只是與研究型大學以學術知識生產為主要生產功能不同,高職學校所要實現的功能是技術知識生產。通過規劃和實施需要群內各專業的教師緊密協作才能完成的技術研發及服務項目,并通過這個過程讓所有參與的教師能平等地分享技術知識生產所取得的成果,是促使高職學校專業群發展到更高水平,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因此,專業群的組建并非一次性活動,并非把按照特定原則遴選的各專業組織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才培養的支撐關系便形成了專業群。專業群組建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發展的載體是跨專業技術研發項目的實施。隨著技術研發項目的推進,專業群內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將日益緊密和深入,同時他們將會找到各專業之間在技術研發中越來越清晰的結合點,從而使得相互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具有實質性。這是專業群最為成熟的狀態,發展到這個狀態,群內各專業已經融為一體,成為在技術研發與服務以及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發揮強大功能的載體。根據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知識的融合水平,可以把專業群發展劃分為初創期、合作探索期、成熟期三個階段,各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征與發展的關鍵內容。
既然專業群組建是一個過程,需要經歷從最初的行政調整水平發展到最高的知識融合水平,那么專業群的發展目標與任務規劃,就應當按照這樣一個過程來進行;對專業群建設成果的認定也應當以專業群為單位,而不能把專業群建設成果等同于群內各專業建設成果的組合。專業群形成過程的復雜性也說明,作為專業群建設的負責人,不僅要具備很高的專業水平,還要熟悉群內其他專業的基本內容與發展邏輯,同時還要具備極強的專業群整合能力。專業群建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群負責人,專業群建設中要高度重視專業群負責人的遴選。
四.結語
專業群作為高職教育專業治理的一種新模式,其提出的背景是智能化條件下產業模式與職業結構的深刻變化所帶來的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是高職教育專業治理模式發展的趨勢。但專業群構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并非僅僅通過外部行政力量的規制就可完成,而是需要通過內部關系的長期生長才能完成,其中最為根本的關系就是知識關系。只有沉降到知識關系層面深度思考,才能尋找到專業群構建真正有效的策略。(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管理政策研究)主任,主要從事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職業教育基本理論研究 徐國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