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動物重大疫情的高發季節,要相信科學、做好預防,及時為羊、豬、牛、雞注射疫苗,避免造成損失?!?月31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冕山鎮小山村農民夜校里,喜德縣農業農村局駐村農技員拉馬伍沙結合村情,用彝漢雙語為村民講授動物養殖知識。
教室中,村民踴躍提問,請農技員多多支著兒;院子里,村民三兩圍坐,交流遇到的種植養殖問題,空曠的大山深處呈現了一派熱火朝天的學習景象。
雖名“小山村”,但這里的山并不小,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4150米,高寒氣候導致此地的物產并不豐富,村民只靠種土豆無法保證收入。如何讓村子脫貧?當地干部首先想到的是發展養殖業。
幾年前,小山村部分農戶買回了豬仔,嘗試發展養殖業。然而,由于地理、氣候原因,再加上不懂技術,養殖戶的豬仔成活率很低。村民們遭遇文化、技術等瓶頸,急需一個能夠獲取大量知識、增強致富本領的平臺。
2016年7月,四川省第一所農民夜?!∩酱遛r民夜校掛牌成立。農民夜校以“學文化、學政策、學技能、樹新風”為主要內容,實行“菜單式”培訓,農民“點菜”,夜?!跋聫N”,圍繞農村實用技術、移風易俗、就業技能等,靈活安排學習時間,每月不少于兩次,每次從45分鐘到兩個小時不等。除了集體培訓,夜校還帶村民外出參觀長見識。
殷小蘭是小山村幼教點教師,也是農民夜校的師資隊伍成員,她為村民上過文化培訓、移風易俗等方面的課程。今年8月,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講師王瓊玉來這里講授森林防火、地質災害預防及逃生知識。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掛職干部曾思明是駐小山村第一書記,也是農民夜校校長,他多次組織村民學習普通話、宣講控輟保學政策等。
如今,農民夜校組建了以縣幫扶宣講團、致富帶頭人、民間“德古”等為主體,70多人的教師隊伍,為全村332戶1340人提供各類培訓。1500余人次參加烹飪、彝繡、農業技術、機械操作技能等100多期培訓,200多人取得了特種作業資格證,增強了致富能力。
夜校教室紅艷艷的優秀學員展示墻上,“勤勞標兵”吉木爾的莫、“文化標兵”皮特伍呷赫然在列。
吉木爾的莫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去世后,她一個人拉扯著4個孩子。農民夜校成立后,她積極參加學習,生活觀念、衛生習慣、子女教育觀逐漸有了改變,對美好生活更加充滿了向往。2016年,吉木爾的莫到四川科技職工大學參觀學習,回來后有了開辦小超市、發展小規模經營項目的想法。2017年6月,在四川省安監局的幫扶下,她建起了超市,并取名“感恩超市”,家庭有了穩定收入。
皮特伍呷先天聾啞,他在農民夜校學到了很多文化知識,還學會了焊接、廚藝、挖掘機、種養殖等技術。目前,他在廣東東莞務工,在建筑工地上從事技術性工作,月薪有三四千元。
看到村子近年來的可喜變化,小山村村支書巴爾久鐵樂在心里。他說,農民夜校以村黨支部活動室為主陣地,采取田坎會、院壩會、現場操作等方式,組織村民學習政策法律、種養殖技術等,使村民轉變了觀念,增強了發展意識。
“知識在手,發展不愁?!痹济髡f,學文化、學技術,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大山里的農民夜校已經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助推器”。(本報記者 余闖 單藝偉 王強 趙彩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