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黨〔2004〕26號
吳玲同志生前是河南省鄭州市第22中學高級教師。她自1977年參加教育工作至2004年7月因病逝世,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勤奮工作,將畢生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她始終懷著“要為祖國和人民煉一爐好鋼,一粒鋼渣都不能剩下”的信念,給予每名學生平等的教育和關愛,盡心盡力把每名學生都培養成才;她對學生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熾熱的愛心,將全部心血都獻給了學生;她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事業上,從不追求個人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學生;她刻苦鉆研教學業務,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勇挑重擔,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她嚴于律己,樂于助人,模范地實踐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馬祖光同志生前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黑龍江省特等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他自1950年參加教育工作至2003年7月因病逝世,為我國的教育科研事業殫精竭慮,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力量。他信念堅定,立志報國,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德高望重,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教書育人,不僅教授科學知識,而且注重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奉獻祖國的高尚情操;他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科研難題面前從不退縮,取得了一系列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克己奉公,淡泊名利,謙遜質樸,始終踐行自己“共產黨員貢獻要處處走在前面,利益面前不能伸手”的諾言。
陳學求同志生前是吉林農業大學研究員。他自1959年參加教育工作至2004年2月因病逝世,獻身農業教育科研事業,夜以繼日,辛勤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于20世紀50年代沖破重重阻力從馬來西亞回國,后來多次放棄到國外定居的機會,始終心系祖國,奉獻人民;他長期奮斗在農業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勇于承擔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的重任,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他堅持面向社會,深入基層,艱苦創業,不懈探索,創建了大量高粱、玉米育種材料,選育出多個高粱新品種,為農業增產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熱情關心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常年工作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學習先進農業技術,有31個春節在育種基地渡過,未能與家人團聚。陳學求同志逝世后,被追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吳玲、馬祖光、陳學求同志是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楷模,是教育戰線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他們的模范事跡和人格力量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是教育戰線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驕傲。為進一步學習宣傳吳玲、馬祖光、陳學求同志的模范事跡,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奉獻精神,努力開創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教育部黨組決定在全國教育系統開展向吳玲、馬祖光、陳學求同志學習的活動。
教育部黨組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吳玲、馬祖光、陳學求同志學習,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關愛學生、教書育人、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們鞠躬盡瘁、艱苦奮斗、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的敬業精神。希望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吳玲、馬祖光、陳學求同志為榜樣,牢記人民教師的神圣使命,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