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體藝〔2003〕12號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及時了解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發展變化趨勢及可能出現的新的健康問題,為我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教育部從2002年開始,在北京、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云南、重慶、甘肅、新疆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決定每2年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一次監測,并及時將監測結果向全社會公告,以引起社會各有關部門和學校對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關注和重視。
2002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歷時近一年,經過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按照統一的監測方案,順利完成了現場檢測、監測數據錄入及統計分析等工作?,F將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告如下:
一、監測人群的基本情況
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對象為7-22歲漢族城鄉男女學生,監測人數為176844人,其中城市男生48916人,城市女生46435人,鄉村男生41777人,鄉村女生39716人。監測項目包括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健康狀況等4個方面的13項指標(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握力、50米跑、立定跳遠、1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臺階試驗、視力、齲齒、血紅蛋白)。
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
?。ㄒ唬┬螒B發育水平繼續提高
雖然2000年與2002年間隔時間較短,但從總的趨勢上看,我國7-18歲學生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身高、體重等形態發育指標水平繼續呈現增長趨勢,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長期趨勢持續存在。
2002年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與2000年相比,7-18歲男、女學生身高分別平均增長0.48厘米、0.38厘米,體重分別平均增長1.35 公斤、1.03公斤,胸圍分別平均增長0.61厘米、0.88厘米。
監測結果顯示:城市男女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均值均高于鄉村學生。這表明農村學生的發育水平相對落后于城市學生。
?。ǘW生營養狀況繼續改善
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學生營養狀況繼續得到改善。2002年與1995年、2000年相比,雖然學生中營養不良檢出率下降幅度不大,但較低體重檢出率下降明顯,其中7-18歲中小學年齡段的城市男生由1995年的29.74%、2000年的24.95%,進一步下降到2002年的21.82%;城市女生由1995年的26.79%、2000年的25.58%,進一步下降到20.39%;鄉村男生由1995年的33.44%、2000年的32.89%,進一步下降到27.96%;鄉村女生由1995年的25.40%、2000年的27.31%下降到21.71%。19-22歲大學生較低體重檢出率下降趨勢與中小學生一致。
監測結果還顯示,學生中較低體重和營養不良檢出率,男生以中學(13-17歲)年齡段最高,女生以小學(10-12歲)年齡段最高。該現象提示,青春期生長突增對學生營養狀況有一定影響。
?。ㄈW生握力水平有所提高
2002年與2000年相比,學生握力水平有所提高。7-18歲男、女生分別平均提高2.02公斤、1.93公斤,其中7-12歲的小學男、女生分別平均提高1.94公斤、1.85公斤, 13-18歲的中學男、女生分別平均提高2.10公斤、2.01公斤。
?。ㄋ模追N常見疾病的患病率下降
1.低血紅蛋白檢出率繼續降低
監測結果顯示:7-17歲學生中低血紅蛋白檢出率在2000年比1995年下降的基礎上繼續下降,其中7-12歲城市小學生下降幅度較為明顯,男生平均由1995年的20.61%、2000年的14.02%降至11.36%;女生平均由1995年的20.32%、2000年的18.42%降至15.37%。
但是,由于青春期生長發育較快,對鐵的需求量較大,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仍應注意預防缺鐵性貧血。
2.齲齒患病率呈下降趨勢,學生口腔衛生保健水平有所改善
2002年與2000年相比,學生恒牙齲齒患病率及恒牙齲均呈現下降趨勢。7-17歲城市男生恒牙齲齒患病率由11.1%降至9.25%,城市女生由12.2%降至11.0%,鄉村男生由10.3%降至8.55%,鄉村女生由13.1%降至11.07%。城市男生恒牙齲均由0.33下降到0.29,城市女生由0.43下降到0.38,鄉村男生由0.25下降到0.20,鄉村女生由0.33下降到0.28。
2002年與2000年相比,學生齲齒矯治率有所提高。7-17歲男生恒牙齲補率由3.9%升至4.2%,女生由5.0%升至5.6%。這說明學生口腔衛生保健水平正在提高。
?。ㄎ澹┬略O臺階試驗指標
為了全面反映學生心肺功能,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增設了臺階試驗測試指標。監測結果顯示:鄉村男女學生的臺階指數均值大于城市男女學生,男生大于女生,如鄉村男生臺階指數均值為53.13,城市男生的均值為51.64;鄉村女生均值為50.61,城市女生均值為49.53。
?。W生體質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身體素質指標水平繼續呈下降趨勢
2002年與2000年相比,我國學生的速度、爆發力、力量等素質繼續出現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質的50米跑成績下降幅度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質的下降幅度明顯。
反映下肢爆發力的立定跳遠水平,與2000年相比,有75%的年齡組呈下降趨勢。7-12歲的小學生平均下降 0.33厘米,13-18歲的中學生平均下降2.4厘米,19-22歲的大學生平均下降5.1厘米。
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臥起坐(女生)水平,與2000年相比,7-12歲小學女生、13-18歲中學女生、19-22歲大學女生分別平均下降 2.8次、3.7次、3.4次(由于2000年調研未測男生仰臥起坐指標,因此,無法對男生仰臥起坐水平進行比較)。
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呈現下降趨勢
2002年,學生的肺活量在2000年比1995年下降的基礎上,又有所下降。與2000年相比,7-18歲男女學生的平均肺活量分別下降了168毫升、78毫升。19-22歲大學生的情況與中小學生情況基本相同。
3.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已成為城市學生的重要健康問題
監測結果顯示:學生中的肥胖檢出率,在2000年比1995年上升的基礎上,繼續上升。其中7-18歲城市男生由1995年的3.98%上升為2000年的8.86%和2002年的11.50%,城市女生由1995年的3.46%上升為2000年的5.60%和2002年的7.74%,鄉村男生由1995年的0.9%上升為2000年的2.74%和2002年的4.48%,鄉村女生由1995年的1.97%上升為2000年的2.43%和2002年的4.27%。城市男生肥胖檢出率上升最快,其中10-12歲由1995年的6.05%上升到2000年的11.68%和2002年14.46%。男女生肥胖檢出率均有年齡提前的趨勢,這提示營養教育應從低年齡抓起。
4.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小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為26.96%,其中男生為24.40%、女生為29.69%。初中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3.43%,其中男生為47.75%、女生為59.23%。高中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為72.8%,其中男生為68.57%、女生為77.25%。大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為77.95%,其中男生為75.71%、女生為80.39%。
女生視力不良檢出率高于男生。城市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高于農村學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城鄉差距減小。
2002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學生的身體狀況總體是好的。學生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營養狀況得到改善,齲齒、貧血等常見疾病患病率有所下降,口腔保健水平及握力有所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結果。
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學生體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部分身體素質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區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其原因亦各異。學生體能下降、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不足(包括時間和強度均不夠),其中既有學校場地不足、時間安排以及體育活動內容安排上的問題,也有學生自身缺乏刻苦鍛煉的毅力問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熱量、脂肪等攝入過多及食物結構的不盡合理,加之營養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滯后,導致了學生肥胖的發生。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隨著電子游戲機盛行、計算機普及、信息網絡的發展,中小學生長時間玩游戲機、上網、看電視等也是導致近視發生的重要因素。另外,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升學壓力大、精神緊張也是影響學生健康的不可忽視的原因。
三、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應該引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必須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高度,充分認識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意義。堅持依法治教、執政為民。要進一步加強責任感,以極端負責的態度,發揚抗擊“非典”的精神,針對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強責任意識,落實各項學校體育措施。學校要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開足并認真上好體育課,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課課時。要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要求,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要按照《學校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的要求,搞好硬件建設。要進一步加大體育課程和學生體育活動改革的力度,在體育活動內容的安排上,除了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外,要針對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的問題,重視選擇具有一定運動負荷、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以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第二,繼續深化體育教育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一是積極進行體育課程改革,圍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核心目標,構建科學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實踐環節,從內容的選擇到教學的評價要始終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二是繼續積極推進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在抓好體育課堂教學的同時,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要求,大力推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三是改革學校體育效果評價方式,積極穩妥地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鍛煉,以達到增強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三,進一步加強學生健康教育和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要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保證健康教育的開課率。積極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徑,使學校健康教育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發揮作用。各級各類學校要通過課堂教學、講座、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營養知識、常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營養觀念和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增強學生的衛生防病意識。要把學校的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做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其管理與監督,以預防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與衛生部門密切配合,針對各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開展學生常見病的群體防治工作。
第四,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確保學生睡眠時間。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切實措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在繼續落實各項“減負”措施的同時,還應注意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按照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確保學生睡眠時間。學校校長要作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第一責任人督促學校教學主管部門協調各科教師的家庭作業量。學生家長也應積極配合,合理安排和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
第五,加大檢查督促力度,促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上新臺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檢查力度,把對《條例》的督導檢查納入政府對教育的督導檢查內容,對《條例》規定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要求和措施進行定期督導檢查,促使《條例》在學校得到真正貫徹落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