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社政廳〔2004〕1號
現將《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首批入選學報建設座談會會議紀要》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校社科學報發展的實際,遵照執行。
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首批入選學報建設座談會會議紀要
2004年2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首批入選學報建設座談會。袁貴仁副部長出席會議并講話,教育部社政司負責同志主持會議?!侗本┐髮W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文史哲》、《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思想戰線》、《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家首批入選名刊工程學報的主管校領導、主編以及高校學報界資深的老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落實江澤民同志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三次重要講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發展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若干意見》,明確首批入選學報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落實名刊建設方案,研討名刊建設思路?,F將會議有關內容紀要如下:
會議進一步分析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建設所面臨的有利形勢和條件。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階段,黨和國家將大力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提高到了事關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將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和成果看作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文件深刻闡述了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總結了我們黨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的經驗,明確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方針,制定了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的十年發展目標,全面部署了哲學社會科學的一系列重大事項,是指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文件進一步統一了社會各界對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認識,極大地提高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信心和積極性,必將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一支重要方面軍。高校人力資源豐富、學科齊全、文理兼備、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這些都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應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努力實現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繁榮和發展。教育部根據黨和國家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總體目標,結合高校實際,提出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發展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若干意見》,開始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名刊工程建設就是教育部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議認為,教育部啟動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為進一步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展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一項重大工程。首批進入名刊工程的學報要努力做大做強、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經過5年的集中投入和建設,能夠辦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品牌期刊;出版一批代表國家水平的優秀學術成果,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方向,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繁榮發展;造就一支政治強、學術造詣深、學風好的學者隊伍;規范學術秩序、凈化學術環境;更新辦刊理念、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和辦刊機制,形成鮮明的辦刊特色,努力擴大學報的發行量和社會影響力,從整體上提高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辦刊水平。
會議在如何建設好名刊工程問題上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達成了共識。會議認為,名刊工程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程。第一,名刊工程是一個導向工程。學報建設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和與時俱進的學風;在理論研究、學術探索上,多刊發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在解決現實課題上,多刊發涉及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引領學術方向、反映高校學術水平,培育學科特色,推出學術新人。第二,名刊工程是一個建設工程。教育部規劃名刊工程采取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滾動發展、有進有出,不搞終身制,為各學報的發展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首批入選名刊工程的學報,只能說明其前期工作做得比較好,基礎比較好,但是距離我們建設名刊工程的既定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還有很多工作有待于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第三,名刊工程是一個創新工程。入選名刊工程的學報要創新辦刊理念,改變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大而全”的現狀,逐步成為有關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學報編輯部要更新觀念,樹立學術服務社會的思想,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功能。創新辦刊機制,要遵循學術期刊的辦刊規律,借鑒國外先進的辦刊理念,實施雙向匿名審稿制。第四,名刊工程是一個特色工程。入選名刊工程的學報要結合本校的重點學科、重點基地和重大課題辦出特色,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本校優勢學科方面有所為,在本校弱勢學科方面有所不為。學報還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歷史特色。在辦刊方式上也可辦出特色,通過連續發表某一重大問題的相關系列論文來培育一定的特色。第五,名刊工程是一個整體工程。名刊工程建設要統籌考慮,入選名刊工程的學報之間既要展開競爭,各刊要創建獨具特色的欄目,也要講究合作,進行相對集中的學科專業分工,形成相對優勢和特色,達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第六,名刊工程是一個質量工程。質量是刊物的生命,名刊應是高質量、高水平的期刊。名刊工程建設要樹立精品意識,用科學合理的獎勵機制吸引優秀學術論文,不斷提高刊物的國內、國際知名度和權威性。第七,名刊工程是一個責任工程。教育部、學校和編輯部對名刊工程建設都有一定的責任。教育部要做好名刊工程建設的宏觀指導和組織工作;學校要支持學報的改革和創新,尤其是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發揮學報主編及其編輯人員的積極性,在物質條件方面給予必要的保障,樹立一流大學必須辦一流學報的辦刊理念;編輯部要策劃、組織和刊發一流的稿件。第八,名刊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名刊以外,這個工程還包括名欄、名文章和名編輯。名欄是指有些學報在整體水平上不夠入選名刊的條件,但某些欄目十分優秀,刊發的文章質量好、水平高,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名文章是指在學校社科學報上刊發的優秀文章;名編輯是指能策劃和組織優秀欄目和文章,具有很高的鑒賞力的編輯。名刊工程作為系統工程,從多個層面鼓勵和引導高校學報多發好文章,提高高校學報的整體水平。
各校主管校領導在會上分別介紹了各自入選學報的建設方案。會議認為,各校的建設方案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切實可行,學科優勢和辦刊特色突出。在確定建設方案的基礎上,與會校領導與我部簽定了《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建設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書)。協議書明確了教育部、主辦高校和編輯部在名刊工程建設中的責任和權利,它將成為名刊工程經費撥付、中期檢查評估和終期檢查驗收的依據。
會議針對如何體現名刊工程的整體形象問題進行了討論,入選名刊工程的11家高校學報主編結合會議精神,起草了《建設高校學術理論名刊,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首批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的11家學報聯合倡議書》。倡議書倡議:作為入選名刊工程的學報首先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術結合時代,注重社會思潮、理論前沿和學術熱點的導向和研究。第二,要實行學術資源整合,樹立特色化的發展理念,走特色化的發展道路。第三,要貫徹雙百方針,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積極推進理論創新,營造有利于發現真理、繁榮學術的創新環境,提供大膽探索、自由思考的學術空間,鼓勵不同學術觀點、學術流派和研究方法的爭鳴與切磋。第四,要嚴肅學術紀律和學術規范,倡導優良學風和文風,強化行業自律,接受社會監督。第五,要互通信息,交流經驗,把一家學報的成功做法或行之有效的經驗,如設欄目主持人、設主題研討、召開學術座談會等,變成11家學報的共同財富,并進而向整個高校學報界推廣,帶動高校學報整體水平提高。第六,要加強宣傳,擴大影響,聯合發布廣告,既要立足于辦好每家學報,又要充分發揮11家學報的整體效應、協同效應,使11家學報真正成為整個高校約1000家學報的排頭兵。第七,要設立具有聯絡性質的“高校社科名刊主編論壇”,由各家學報定期輪流主辦,交流經驗和做法,協調各家學報的工作。
會議還就名刊工程建設的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1、各校須根據會議精神和要求,繼續修改和完善名刊工程建設方案,學報編輯部要在辦刊機制、隊伍素質、策劃組稿和匿名審稿等方面苦練內功,尤其要在隊伍建設上注重可持續性發展。2、11家入選名刊工程的高校要樹立聯合攻關辦名刊的意識,建立聯合攻關辦名刊的有效機制。入選名刊工程的11家學報既要突出個性和特色,又要打造整體形象,形成有機整體。3、根據《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對首批入選名刊工程的11家學報制定中期評估檢查辦法。4、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名刊工程建設中名刊的評審標準,擬于2005年評審第二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中的名刊,各校社科類學報及專業性期刊可以參評。5、制定名刊工程中名欄的評審標準和辦法,2005年啟動對名欄的評審工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