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廳〔2003〕12號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精神,積極穩妥地實施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范項目的通知》(教基廳〔2003〕6號)要求,現就做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范項目(以下簡稱試點項目)培訓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精神,著眼于全面提高試點項目教學、管理和技術服務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為試點項目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業務骨干,保證試點項目的順利實施。既要體現試點項目的統一要求,保證培訓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要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保證培訓工作的實效性。要分級負責、分層培訓,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各級試點工作骨干,要先培訓后上崗。
二、培訓對象、內容和目的
1.培訓對象:培訓分為國家級培訓和省級培訓。國家級培訓的對象為省級項目骨干人員,主要為承擔省級培訓指導教師任務的骨干人員、合作高校教師和部分管理人員。省級培訓的對象為經過選拔的項目學校教師和縣級技術人員。
2.培訓內容:培訓分為10部分,每個部分包括若干個具體模塊,不同模式的參訓人員和不同層面的指導教師將選取不同的內容和模塊(詳見附件一)。
3.培訓目的:為項目學校的骨干教師和技術人員提供不同層面的技術培訓,使他們了解現代遠程教育在西部農村貧困地區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試點項目三種模式技術解決方案的特點,掌握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初步掌握現代遠程教育的三種模式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在當地承擔示范、培訓、為教學和經濟發展服務的任務。
三、培訓環境
各項目?。ㄗ灾螀^、直轄市、兵團)在確定有關單位或其他培訓機構作為本項目培訓基地時,要與教育部-李嘉誠現代遠程教育扶貧示范工程等項目相銜接,整合設備和師資等資源,在原來培訓配備條件基礎上,按照本項目培訓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和提高,保證本項目培訓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
四、形式和進度安排
培訓時間要集中安排,時間為15~20天,約100~120學時。培訓可采取集中授課、實際操作、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在項目招標結束后,即開始國家級培訓,國家級培訓完成后,再開始省級培訓。
五、培訓經費的分配方案與使用
本項目模式一培訓工作由各地根據需要自行組織。模式二的國家級培訓,中央財政投入60萬元。模式二的省級培訓,按每個點2000元培訓費的標準,每個點培訓2人,中央財政投入1003.2萬元,地方按1∶1配套。模式三由項目中標單位按要求負責做好培訓工作。經費單獨列支,接受項目的審計。
六、組織領導
試點項目培訓工作在我部指導下統一實施。國家級培訓任務由中央電教館承擔,省級培訓任務由各項目?。ㄗ灾螀^、直轄市、兵團)項目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我部將組織專家組和有關管理人員對國家級和省級培訓進行檢查和驗收,并開展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工作。
各省級培訓機構要在各省級項目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和中央電教館的統籌協調下開展工作。各省級培訓機構要結合本地實際,強調教學實用性和針對性制定培訓計劃,要指導培訓基地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并將培訓計劃和教學計劃報中央電教館審核后執行。
省級項目主管部門負責對省級培訓工作的考核、審查和總結工作,并頒發培訓合格證書,對優秀者應給予獎勵。
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范項目培訓課程指導綱要
一、課程任務
為使“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示范試點項目”(以下簡稱“試點項目”)能夠順利實施和發揮作用,本培訓要使項目教學示范點的受訓教師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西部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掌握計算機、Internet、衛星IP廣播的基本知識、技能,具備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能夠在當地承擔示范、培訓、為教學和經濟發展服務的任務。
二、教學目標
模式一:
▲了解現代遠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應用
▲掌握通過視聽設備輔助教學的知識和技能
模式二:
▲了解現代遠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應用
▲掌握通過視聽設備輔助教學的知識和技能
▲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應用
▲掌握因特網的基本知識和應用
▲掌握衛星IP廣播等設備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
▲學會選擇、組織、整合、利用多種媒體資源,用于教學實踐
▲了解有關的法律知識,樹立網絡安全意識和知識產權的觀念。
模式三:
▲了解現代遠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應用,了解國內外遠程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動態
▲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應用
▲掌握因特網的基本知識和應用
▲掌握衛星IP廣播等設備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
▲掌握計算機局域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應用
▲學會選擇、組織、整合、利用多種媒體資源,用于教學實踐
▲了解有關的法律知識,樹立網絡安全意識和知識產權的觀念。
三、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培訓分為10個部分,每個部分包括若干個具體模塊,不同模式的參訓人員和不同層面的指導教師將選取不同的內容和模塊,主要內容如下:
1.現代遠程教育簡介
2.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3.視聽媒體輔助教學
4.計算機基礎知識
5.Windows XP操作系統
6.Office XP
7.Internet網絡
8.計算機局域網
9.衛星數據(IP)廣播接收系統原理和應用
10.資源管理、利用和整合
試點項目將根據上述內容,確定統一教材。
教學內容分為七個部分,總學時數128學時,其中教學124學時,考核4學時。建議教學與實踐比例為4∶6。
1.現代教育技術簡介:4學時
2.計算機基礎知識:4學時
3.Windows XP操作系統:28學時
4.Office XP:32學時
5. Internet網絡:16學時
6. 衛星數據(IP)廣播接收系統原理和應用:32學時
7. 資源管理和利用:8學時
四、教學方法與教材
教學主要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室內進行,保證一人一機。教學活動應采用小組討論和協作學習的方式。
教材與教學參考書:另行通知。
各校應配合教學自編講義。
五、考核
考核包括考勤、作業、筆試、實踐。筆試成績采用百分制記分(60分以上為合格),時間為4學時。其它部分成績采用合格不合格,四項成績中有一項不合格視為總成績不合格。
六、各部分教學目的和內容具體安排
1.現代教育技術簡介
教學目的: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遠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應用,樹立起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教學內容: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特點及發展。
?。?) 現代教育技術的技術手段和方法
?。?)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和意義
?。?) 現代遠程教育的概念、技術及發展
2.計算機基礎知識
教學目的:了解計算機的發展、用途和多媒體技術,能正確使用計算機。
教學內容:計算機的發展、用途,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軟件系統,硬件系統),多媒體技術應用基礎、計算機基本操作。
3.Windows操作系統
教學目的:能夠獨立安裝、使用、維護Windows,熟練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學會使用防病毒軟件和壓縮軟件。
教學內容:Windows XP的功能及特點,Windows XP的運行環境,Windows XP的安裝,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Windows XP的文件系統,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Windows的多媒體功能,防病毒軟件和壓縮軟件,系統恢復和維護,應用軟件的安裝與卸載。
4.Office XP
教學目的:能夠獨立安裝Office XP,熟練使用Word進行編輯排版,熟練使用PowerPoint制作電子教案,了解Excel的使用。
教學內容:Office XP的安裝、注冊。
Word:文檔的基本操作、排版、表格、綜合實例;
PowerPoint:制作、設計和排版電子教案,電子教案的處理與播放;
Excel:建立、編輯、格式化工作表,簡單圖表處理。
5.Internet網絡
教學目的:了解因特網基本知識,熟練使用瀏覽器進行信息資源查詢、收發電子郵件,學會撥號上網的基本方法,了解網頁的制作方法。
教學內容:因特網基礎知識、 瀏覽器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收發電子郵件、 撥號上網的配置和連接。
6.衛星數據(IP)廣播接收系統原理和應用
?。?)衛星通信應用簡介
教學目的:了解信息和通信技術在教育發展和改革中的地位與作用,了解教育衛星寬帶網的組成、傳輸方式和節目構成。
教學內容:衛星通信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網(CBESAT)簡介。
?。?)Ku波段衛星接收系統原理與安裝調試
教學目的:了解Ku波段衛星接收系統基本原理,能夠獨立安裝、調試和維護衛星接收系統。
教學內容:Ku波段衛星接收系統基本原理、接收系統的安裝調試和維護、防雷。
?。?)衛星數據廣播(IP)節目的接收與應用
教學目的:能夠獨立地安裝衛星接收卡及其軟件,熟練使用接收軟件接收教學資源。
教學內容:IP接收原理簡介,DVB數據接收卡(包括驅動程序、接收程序)的安裝與調試、設置參數配置,IP接收軟件的注冊與使用,IP接收中常見硬件和軟件故障的排除方法。
7.資源管理和利用
教學目的:能夠對所接收的資源進行簡單管理和應用,樹立對知識產權的正確態度。
教學內容:遠程教育扶貧資源簡介、接收資源的分類存儲、管理和應用、知識產權保護。
提出任務,組織學員完成一個大作業。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