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5日
教學〔2006〕1號
為深化高等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和完善高等學校招生陽光工程,切實加強對高等學校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即招生來源計劃)編制、執行的全過程管理,現將做好200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來源計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和高等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發展節奏,加強規范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不得擅自突破國家下達的規模數安排招生來源計劃,認真執行《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來源計劃管理試行辦法》(見附件一)。
二、高等學校要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以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加強對人才需求的分析、預測,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近年來各地生源情況和畢業生就業情況,做好招生專業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依法科學、合理地編制招生來源計劃。在保持各地計劃總量相對穩定的同時,計劃增量應向中西部高等教育欠發達且生源質量好、數量多的省區傾斜。
三、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所屬高等學校來源計劃編制工作的指導和管理,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加強統籌協調工作,加強對招生來源計劃編制、執行全過程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自2006年起,高等學校招生來源計劃實行網上編制、管理。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本?。ㄗ灾螀^、直轄市)所屬高等學校均須審核、匯總其編制的面向本省及外省招生的全部招生來源計劃,報我部備案后由我部統一分送有關?。ㄗ灾螀^、直轄市)高校招生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級招辦)執行。有關計劃編制工作進度安排見附件二。
四、安排跨?。ㄗ灾螀^、直轄市)招生的本科層次高等學校,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本科招生規模內,可以預留不超過本校本科計劃總數1%的計劃,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安排分學校招生計劃時不得預留計劃,高職(??疲┱猩鷣碓从媱澋木幹埔宦刹坏冒才蓬A留計劃。
五、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獨立學院、民辦高等學校、高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合理確定其年度招生規模,獨立學院原則上不應安排高職招生計劃。對辦學條件好、管理嚴格、招生規范的獨立學院、民辦高等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在計劃安排上應予以支持,并鼓勵其跨省招生;對辦學條件較差、管理混亂、有違規招生行為的有關學校,應適度減少其年度招生計劃,或限制其跨省招生。獨立學院招生來源計劃的編制工作應接受其申辦高等學校的指導和監督。各省屬高等學??缡≌猩媱潙墒〖壗逃姓块T與有關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協商并經其認可后,再予以編制。
六、各省級招辦要依據我部分送的招生來源計劃,及時、規范、統一地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計劃信息,不得擅自接收或公布未經我部分送的招生來源計劃。
七、經我部批準(或備案)的具有實施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方可安排本校2006年招生來源計劃。凡未經解放軍總政治部及我部批準同意,軍隊院校不得招收無軍籍學生,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亦不得擅自劃轉計劃委托任何軍隊院校招生;未經我部審批或備案確認,各類辦學機構一律不得安排實施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2006年3月1日以后、6月1日以前經我部批準新建或備案通過的高等學校,原則上僅限于面向本?。ㄗ灾螀^、直轄市)招生;6月1日以后批準或備案通過的,原則上2006年不再安排招生。
八、各計劃編制單位必須統一使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來源計劃網上管理系統”(以下簡稱計劃管理系統),招生來源計劃的編制、上報、審核、匯總、分送、調整等工作均在網上進行。我部負責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省級招辦、直屬高等學校進行計劃管理系統的培訓和使用指導,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對所屬高等學校進行計劃管理系統的培訓和使用指導。
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速將本通知轉發至所屬高等學校。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來源計劃管理試行辦法
一、總則
1.為提高高等學校編制和執行招生來源計劃管理質量和水平,確保招生工作更加科學、公正、透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國家有關招生政策規定,制定本辦法。
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來源計劃(以下簡稱生源計劃)是指經教育部批準(或備案)的具有實施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編制確定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計劃,是高等學校招生方案及對社會招生承諾的主要內容之一。
二、部門職責
3.教育部負責制定有關招生政策和生源計劃管理的指導性意見;指導和協調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源計劃的編制和管理工作;將匯總、備案的各高等學校生源計劃統一分送各省級招生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級招辦);監督生源計劃執行情況。
4.有關部門(單位)負責指導和協調所屬高等學校編制生源計劃;對所屬高等學校編制的生源計劃進行審核、匯總后報教育部;監督所屬高等學校生源計劃執行情況。
5.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和協調所屬高等學校編制生源計劃;與其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協商所屬高等學校的跨省計劃安排方案;對所屬高等學校的生源計劃進行審核、匯總后報教育部;監督所屬高等學校生源計劃執行情況,以及外?。ㄗ灾螀^、直轄市)所屬高等學校經教育部分送的在本省生源計劃的執行情況。
6.省級招辦負責接收教育部分送的生源計劃,全面、準確地向本地區考生公布在本?。ㄗ灾螀^、直轄市)招生的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及有關招生信息;確定高等學校的招生批次;完善計劃信息說明;監督各高等學校生源計劃執行情況。
三、編制原則和要求
7.高等學校應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以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加強對人才需求的分析、預測,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各地生源情況和畢業生就業情況,做好招生專業結構、區域結構等的調整,并注意保持在各地所安排計劃總量的相對穩定。
8.有關部門(單位)所屬高等學校和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要按照“生源質量為主,兼顧地區平衡”的原則,在保持各地計劃總量相對穩定的同時,將計劃增量部分向中西部高等教育欠發達且生源質量好、數量多的省區傾斜。
9.高等學校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招生政策規定,以及生源計劃編制原則、要求,按照國家核定的招生規模,科學、合理編制本校生源計劃,并按要求上報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
10.保送生、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藝術類專業、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第二學士學位、職教師資、西藏班、新疆班、少年班、少數民族預科班結業生等類型的招生可不做分省計劃,其計劃數納入本校招生計劃總數,并在“其他類”項目中編報。
11.為保證國家部分重點建設項目和艱苦地區、行業的人才需求,部分高等學校經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并報教育部備案后,可面向地質、礦業、石油、軍工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用人單位招收適量的定向就業生,并據此編制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安排定向就業招生計劃的高等學校要與具有人事調配權的定向就業單位簽訂用人需求協議書,并面向生源地全?。ㄗ灾螀^、直轄市)招生。
12.為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對人才選拔培養的要求,高等學校經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同意后,可依據國防生招生計劃編制相應的生源計劃。
13.有關部門(單位)所屬高等學校和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應保持學校生源結構的多元化和合理性,原則上在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均應安排招生,并合理確定本校在屬地安排的生源計劃數。
14.安排跨?。ㄗ灾螀^、直轄市)招生的本科高等學校,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可以預留適量本科計劃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預留計劃比例按教育部年度計劃編制工作要求執行。凡有預留計劃的高等學校,須將預留計劃數報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匯總后報教育部備案。
15.對于招生年度內新增設的高等學校,凡符合全國年度生源計劃編制工作時間要求的,可面向全國招生;不符合全國統一時間要求但符合本?。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公布時間要求的,可在網上補報后面向本地區招生;凡不符合上述時間要求的,原則上當年不得安排招生。
四、編制工作流程及管理要求
16.自2006年起,普通高等學校生源計劃實施網上編制、執行和管理,各有關單位必須統一使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來源計劃網上管理系統”,生源計劃的編制、上報、審核、匯總、分送、公布、調整、執行及相關管理工作均在網上進行。
17.各?。ㄗ灾螀^、直轄市)所屬高等學校要根據國家核定的招生規模,在規定的時間內,編制完成全部生源計劃草案并提交所屬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涉及跨省招生的計劃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統一與有關生源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協商落實。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及時受理所屬高等學校和其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生源計劃安排申請,并在3月1日前反饋安排意見??缡∮媱澖浬吹厥〖壗逃姓块T確認后,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監督所屬高等學校的生源計劃編制工作,不得隨意更改確認數,并應加強省際間的相互溝通與協調。
18.高等學校在網上編制的生源計劃,應與學校年度招生章程同時提交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安排定向就業招生計劃的高等學校須提交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定向就業招生用人需求協議書掃描件。
19.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匯總、審核所屬高等學校的生源計劃、招生章程、定向就業招生協議等相關材料及數據,并于4月1日前提交教育部備案。
20.教育部匯總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及直屬高等學校提交的高等學校生源計劃,統一備案后,于4月15日前分送各省級招辦。
21.生源計劃網上編制工作結束后,各高等學校要立即向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報送加蓋學校校章的計劃備案表(由計劃管理系統生成),并于4月1日后向有關生源地省級招辦報送加蓋學校校章并已經教育部備案的計劃備案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應及時向教育部報送加蓋公章的所屬高等學校計劃備案表。
22.省級招辦應于4月15日前從網上下載生源計劃信息數據庫和高等學校招生章程等相關材料,并與高等學校報送的計劃備案表進行核對,確定各高等學校的錄取批次等信息,校核完畢后,須及時、統一向社會公布并報教育部備案。省級招辦不得擅自接收或公布未經教育部分送的生源計劃。
五、生源計劃的調整及執行
23.高等學校必須認真執行經有關省級招辦公示的生源計劃。對生源計劃的調整,一律使用計劃管理系統軟件在網上進行。
高等學校生源計劃調整必須在其招生規模內,征得高等學校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和計劃調入及調出省級招辦的同意。省級招辦要根據錄取工作安排、學校生源情況會同本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計劃調整提出意見,并在高等學校所屬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后,按照計劃管理系統顯示確認的計劃調整結果執行。高等學校所屬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學校招生規模和相關生源地省級招辦意見,審核高等學校計劃調整申請,監督高等學校生源計劃執行。
24.高等學校在生源地調入計劃時,由高等學校向所屬教育行政部門提交申請,經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及生源地省級招辦同意后可予調入;高等學校在生源地調出計劃時,由高等學校向生源地省級招辦提交申請,經生源地省級招辦和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后可予調出。
25.教育部依據高等學校生源計劃信息在網上監督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及省級招辦的計劃執行情況;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在網上監督所屬高等學校的生源計劃執行情況;省級招辦協助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監督所有在本地招生的高等學校的計劃執行情況。
六、其它管理工作
26.高等學校在網上提交的生源計劃信息必須規范、完整、準確。
27.各單位要妥善保管計劃管理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指定專人負責,一旦遺失或泄漏應立即上報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部。
28.由于網絡傳輸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遺留問題,應立即上報教育部,同時各方要積極協商,妥善予以解決。
29.對于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將依據《教育部關于實行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責任制及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教監〔2005〕4號文件附件)嚴肅查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30.本辦法在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中試行,適用于高等學校生源計劃的編制、上報、審核、匯總、分送、公布、調整、執行等管理工作,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解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招辦可根據本辦法,制定相應工作實施細則,并報教育部備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來源計劃編制工作進度安排
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來源計劃網上管理系統Web版登錄網址為:http://202.205.179.3:7319,高等學校CS版計劃管理系統客戶端登錄網址為:202.205.179.3,端口:1001。各省級招辦須于2月10日前完成批次信息、考試科類信息、考試類型信息的設置,計劃管理系統于2月10日正式開通。
二、各計劃編制單位使用計劃管理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由教育部于2月10日前統一生成,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省級招辦、直屬高等學校的用戶名和密碼由教育部直接下發;其他高等學校的用戶名和密碼由教育部下發至高等學校所屬教育行政部門,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轉發至所屬各高等學校。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咨詢電話:010-66097860。
三、3月1日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須完成所屬高等學??缡∮媱澃才欧桨傅膮f商。
四、3月15日前各高等學校完成招生來源計劃的編制工作,并提交所屬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
五、4月1日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須完成所屬高等學校2006年招生來源計劃的審核、匯總工作,提交我部(高校學生司)匯總、備案。
六、4月15日前,各省級招辦登錄計劃管理系統,下載本?。ㄗ灾螀^、直轄市)招生來源計劃信息及有關字典庫。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