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31日上午,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紀念國務院《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發布50周年座談會,教育部部長周濟、國家民委副主任吳仕民、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石峰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發言?,F印發上述領導同志的發言,供學習、參閱。
做好語言文字工作 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教育部部長周濟在紀念國務院《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發布5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2006年3月31日
《教育部通報》第4期
今天召開的紀念座談會,是語言文字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我代表教育部、國家語委,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和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多年來為國家的語言文字工作做出貢獻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50年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情況和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的考慮向各位領導和專家們,向同志們做一個匯報和介紹。
一、50年語言文字工作的簡要回顧
50年來,語言文字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于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取得了很大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適應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經濟、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迫切需要,中央確定了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項任務,并且加強了對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1949年10月10日,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新中國最早的全國性文字改革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之后又分別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中央文字問題委員會”和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先后召開,簡化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政策、步驟等都得以確定。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以此為標志,推行簡化字、推廣普通話進入了實施階段。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推行《漢語拼音方案》。至此,中央確定的三項任務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教育、廣播、電視、出版等行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語言文字工作,全國城鄉廣泛掀起了學說普通話、使用規范漢字的熱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把促進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作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核心任務。1982年通過的新《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1985年,國務院決定將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和基礎工程建設得到加強,研究和整理現行漢字、研究漢語漢字信息處理問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適用于教學、出版、中文信息處理等一系列規范標準研制發布。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國家語委并入了教育部,對外保留牌子,教育部主管全國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笆濉逼陂g,我國語言文字工作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1年開始施行,19個地方法規和規章相繼發布實施。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領導,30個?。ㄗ灾螀^、直轄市)和多數地(市)都建立健全了語言文字工作機構,黨政機關的龍頭作用、學校的基礎作用、新聞媒體的榜樣作用和公共服務行業的窗口作用得到發揮,各類城市積極開展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公務員、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教師、學生等1800多萬人次接受了普通話測試,國務院批準的一年一度的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在全國各地開展,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二、50年的主要成績和經驗
經過50年的不懈努力,語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20世紀末進行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顯示,我國能夠使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已經提高到了53.06%,在非文盲人口中主要寫簡化字的人口達到了95.25%。進入新世紀以來,普通話的普及程度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我們這樣一個多語言、多方言、多文種,經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發展中人口大國,普通話和簡化字達到了這樣的普及程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與50年前相比,我國人民群眾的語言交際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克服,語言觀念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的水平顯著提高,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播普及和國家的現代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對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以及擴大對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育是語言文字工作的主陣地,語言文字工作對教育的促進作用十分顯著。目前,我國“普九”人口覆蓋率已經達到95%以上,青壯年文盲率控制在4%,簡化字和漢語拼音為普及義務教育和掃盲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國外已經有3000多萬人在學習中文,2500多所大學和許多中小學開設了中文課程,普通話、規范漢字和漢語拼音在教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促進了漢語的國際推廣。
50年來語言文字工作創造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是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求,服務大局。語言文字工作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適時調整方針和任務,從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到促進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堅持與時俱進、服務大局。
二是緊緊依靠黨和政府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50年來黨中央指引著語言文字工作的方向,各級政府切實采取措施加強領導,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參與并且創造了很多好的做法、好的經驗,共同推動了這項工作的發展。
三是尊重語言文字發展演變規律,因勢利導。簡化漢字盡可能采用歷史上已經流行、社會上比較熟悉的簡體字,并分批推行,約定俗成、穩步前進,易于被社會所接受。進入新時期,國務院作出“使漢字的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以利于社會應用”的指示,漢字整理和簡化的成果得以鞏固。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方針從最初的“大力提倡,重點推行,逐步普及”調整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符合普通話學習和普及的規律,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四是各個部門協同配合,齊抓共管。語言文字的使用涉及各行各業,50年來,教育、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諸多部門做了大量工作,給予語言文字工作大力支持,語言文字工作緊密配合各行業系統的中心工作,逐步納入了相關管理常規、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設等等,形成了各部門各行業分工負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宏觀運行機制,有效地保證了語言文字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關于做好語言文字工作的若干考慮
加快國家現代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需要語言文字工作緊密配合,做出積極的貢獻。目前,普通話普及程度和語言文字應用規范化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語言文字法規、制度和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機構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工作手段、措施需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為社會提供服務還不夠及時到位。作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主管部門,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統籌規劃,改進工作,抓好落實,努力促進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力爭在2010年以前實現“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普及”、“漢字的社會應用基本規范”的目標。為此,將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ㄒ唬┻M一步深入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我們將加強宣傳,提高該法律的社會知曉度,營造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促進語言文字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推動相關部門組織執法調研和檢查等,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對社會重點領域語言文字應用的監督檢查,組織對城市和學校的評估,開展對公務員、媒體從業人員等的普通話水平測試,逐步糾正語言文字使用不規范的現象,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應用水平。
?。ǘ┻M一步做好學校的語言文字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督導檢查,將說普通話、用規范字,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和相關課程標準,納入教育教學和學生技能訓練,納入學校工作日程和常規管理,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等各項教育活動中。對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要進行培訓和考核,將普通話水平達標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聘用的基本條件;對學生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應用能力將制定評價標準,組織培訓和考查。
?。ㄈ┘訌娨幏稑藴?、基礎工程建設和研究、服務、引導工作。我們將加快組織對社會急需的規范標準的研制,加強對規范標準的宣傳、培訓和推行,為社會正確使用提供服務;加強語言文字基礎工程建設,提高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建立監測、引導機制,對社會語文應用情況特別是一些新情況和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觀察,組織研究和評測,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正確的導向,方便社會,同時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的力量,共同引導社會語文應用的健康發展。
?。ㄋ模┘哟髮r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相關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的普通話培訓,勞務輸出、輸入主要?。▍^)要將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普通話培訓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做出規劃,探索培訓的組織方式,切實取得實效。我們將加大少數民族漢語師資的普通話培訓力度,抓緊組織對推進民族語文信息化具有基礎意義的規范標準和統一平臺建設,支持傳統通用民族語言文字資源庫建設。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語言文字工作機構要以這次座談會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繼續履行好統籌協調、指導監督語言文字工作的職責,提高工作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推廣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促進各民族發展進步
--國家民委副主任吳仕民在紀念國務院《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發布5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2006年3月31日
國務院《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50年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使用,對我國各族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對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意義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顯示出來。
我們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文化燦爛,語言眾多。在55個少數民族中,53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其中22個民族使用著28種本民族文字。根據2000年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計,我國從小最先會說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6300多萬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1.04億的60%左右;在家經常使用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6100多萬人。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目前有許多少數民族人口使用民族語言,許多少數民族人口已經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漢語,更多的少數民族人口是本民族語言和漢語兼通,漢語成了事實上的族際通用語。這與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需要密切相關,也和漢語文的推廣使用密切相關。50年來,我國在民族地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要措施有:在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中,實行雙語教學,普遍教授漢語漢文;開展漢語漢字掃盲活動,在城鎮和農村人口中普及漢語漢文;通過各種媒體擴大漢語漢文的影響,使更多的人熟悉漢語漢文,提高漢語漢文水平;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定范圍內使用少數民族語文,同時使用漢語漢文。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漢語漢文的使用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在民族地區的日益普及,極大地方便了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合作與和諧共處。漢語文的學習使用,為少數民族人民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可以更方便地在更廣范圍里汲取人類知識,更快地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生活體驗,獲得更多的發展途徑,也可以更好地參加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我國民族地區要更好地發展,各民族要更好地進步,必須加快發展經濟和科技文化事業,這就需要向發達地區學習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這就需要不斷增進各民族的交往、合作與相互學習。漢語文的普及與提高,對各民族的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在歷史上,方塊漢字對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起過重要作用,這種功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延續。各民族學習和使用漢語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熱愛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可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自信心,對維護祖國大家庭的團結與統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我國的憲法和法律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憲法》第十九條),“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三條);同時還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憲法》第四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的公職人員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時,可以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文字(《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一條)。這些規定,既尊重了少數民族學習、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也保障了少數民族學習、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權利。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也是我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少數民族學習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都是法律賦予的神圣權利。作為少數民族公民,應當認真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同時還可以學習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這充分體現了國家的民族政策,體現了中國各民族之間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體現了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這樣的歷史與現狀。事實表明,在普通話得到推廣,規范漢字得到普及的同時,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也依法得到保護和發展。
可以相信,隨著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在民族地區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少數民族中學習使用雙語的人口數量會不斷增加,普通話水平會逐步提高,運用規范漢字的能力會不斷增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功能將會源源不斷地顯示出來。與此同時,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將依法得到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促進少數民族的發展進步方面將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剛才,陳至立國務委員在講話中談到: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要重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保護與發展。這是很重要的意見。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維系著一個民族的情感。我們要繼續做好民族地區推廣普通話的工作,也需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工作。
我們將繼續配合主管部門做好相關工作,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要求,為全面提高各民族文化科技素質,為民族地區的團結、穩定、經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在紀念國務院《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發布5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2006年3月31日
50年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50年的實踐證明,國務院的決議和指示在規范漢字使用、推廣普通話、普及科學教育、發展文化事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增進交流、擴大對外開放等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播影視是通過聲音和圖像進行傳播的媒體,規范的語言文字和普通話是其最重要的信息載體,廣播的“聲情并茂”和影視的“聲畫和諧”都離不開規范的語言文字。50年來,廣播影視工作者,包括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編劇、導演、演員和影視制片人員積極貫徹國家關于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做好規范語言文字的宣傳和實踐工作,較好地發揮了廣播影視在推廣、使用規范語言文字方面的示范作用。
目前,我國有電臺、電視臺1900多座,共開辦廣播節目1800多套、電視節目2200多套;有將近70家電影制片單位,每年生產故事片100多部;有廣播影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近900家,電視劇制作機構300多家,每年生產電視劇1000多部11000集,廣播電視的人口綜合覆蓋率已分別達到93.34%和94.61%,有線電視的用戶超過1億;全國共有電影院6000多家,滿足和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隨著我國廣播影視事業的發展,播音員、主持人隊伍的迅速擴大,一些播音員、主持人、演員、編輯、記者來不及接受系統的嚴格的訓練,再加上外來文化和一些社會上不良語言文字使用現象的影響,使廣播影視語言文字工作出現了一些應當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
一是普通話水準下降,知識性的錯誤時有發生。一些從記者編輯轉而從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或者從其他行業改行從事廣播電視工作的同志認為,只要形象上、內在文化素質上有優勢,就可以勝任工作,忽略了自己推廣普通話的社會責任。還有些廣告亂改成語,對觀眾特別是對少年兒童產生誤導。
二是方言土語問題。主要是電影、電視劇中濫用方言,還有的地方電臺、電視臺方言播音占的比重較大。近年來,一些地方電臺、電視臺開辦了一些用方言播出的新聞類節目,群眾很有意見。
三是語言文明受到污染。一些影視作品存在著粗俗傾向,洋化、痞化的語言垃圾堂而皇之地進入了社會精神產品領域,進入了影視作品。
國家廣電總局一直很重視廣播影視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工作。近年來,相繼制定了《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上崗暫行規定》、《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職業道德準則》、《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道德準則》、《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關于加強譯制境外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管理的通知》、《關于加強電視節目字幕播出管理的通知》、《關于加強廣播電視娛樂性綜藝節目制作和播出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禁止在娛樂性綜藝節目中使用不文明的語言、不規范的語言文字,堅持使用規范的普通話。特別是2003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出了“建設工程”、“凈化工程”、“防護工程”和“督察工程”四大工程,以抓好廣播影視少兒節目建設為重點,加強了廣播影視推廣和使用規范語言文字工作。
我國有近四億的未成年人,而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的主要文化生活就是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據調查,兒童可自由支配時間有一半是在電視機前度過的,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達到128分鐘,周末達到172分鐘,并且,兒童每次專注收看電視的時間長達63分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喇叭》節目,是個有著近50年歷史的名牌欄目,孩子們非常喜歡,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聽到《小喇叭》節目,還堅持用錄音機把節目錄下來,然后反復放給孩子聽。這說明,廣播電視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學習知識、了解社會、培養良好習慣、感受時尚、開闊視野的途徑之一。
廣播影視使用和推廣規范語言文字的工作必須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廣電總局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進一步提高全國廣播影視系統推廣規范語言文字的認識,牢記廣播影視所承擔的推廣使用普通話的重要使命。
二是進一步建立、健全收聽收看制度。目前,廣電總局已經制定了收聽收看的評估標準、獎懲條例、管理辦法等,今后,還要把使用推廣規范的語言文字作為對各類節目進行全方位監督、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是進一步加強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建設。首先是嚴格主持人持證上崗制度。其次是做好主持人的教育培訓,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并且要下力氣抓好青少節目小主持人隊伍建設。要明確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要推廣、普及普通話,除了特殊需要,一律在節目當中使用普通話,不模仿有地域特點的發音和表達方式,不使用對規范語言有損害的口音、語調、粗俗語言、俚語、行話,不在普通話中夾雜不必要的外文。要不斷加強語文修養,用詞造句要遵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避免濫用方言詞語、文言詞語、簡稱縮略語或生造詞語。力求語言、語調、語音的表達形式和表達內容一致。要避免艱澀、易生歧義的語言。
四是密切和教育部、中國傳媒大學的合作,做好“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有聲媒體語言分中心)”的共建工作,收集、整理有聲媒體的語言資料,建立有聲語言資料庫,研究廣播電視語言的新情況、新問題。
五是進一步加大方言節目和電視字幕管理的力度。廣電總局將對全國廣播影視方言節目進行一次調研,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規范廣播影視節目播出語言,非經廣播影視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各級廣播影視播出機構不得擅自開辦使用方言播出的節目。影視屏幕上出現的漢字應當以國家通用文字規范漢字為基本用字,確需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的,需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我們將制訂有關管理規定,明確控制電視節目字幕錯別字的指標,并納入工作績效。還要加強培訓,配備專門人員,加強對電視節目字幕的校對和把關。
漢語漢字正在走向世界,規范的語言文字迫切需要進一步得到推廣。廣播影視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任務,為我國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石峰在紀念國務院《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發布5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2006年3月31日
在國務院發布《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50周年之際,我們在這里舉行座談會,回顧和總結50年來我國語言文字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研究探討我國語言文字工作的發展規劃,對于進一步規范語言文字,加強文化建設,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發布決議和指示,不僅僅是我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包括出版業在內的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50年來的實踐表明,推行簡化字,實現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不僅為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做出了積極貢獻,也對我國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新聞出版業的角度看,語言文字規范化,為新聞出版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必備的基礎條件。同時,新聞出版行業也通過出版工作實踐,對推行規范漢字、漢語拼音和推廣普通話發揮了積極作用。
出版物的用語用字是一個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語言文字應用水平的主要標志。出版物用字量大,社會影響也大,帶有很強的示范性,是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重要領域之一。新聞出版行業歷來十分重視語言文字工作,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一公布,出版物便全部采用;1965年《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發布后,出版部門以此為模本,組織對全國的印刷鉛字字模進行了規范;1988年,新聞出版署與國家語委共同制定并發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進一步為現行印刷漢字確定了字量和字形標準;1990年我署與國家語委共同修訂并發布了《標點符號用法》,對1951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制訂發布的《標點符號用法》進行了必要的修訂,以適應新的形勢需要。50年來,新聞出版行業堅持推行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并通過出版物擴大了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的社會影響,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也為出版工作提供了明確的用語用字的依據,擴大了出版物的社會傳播基礎。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出版物語言文字應用的宏觀管理,發出一系列文件,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工作。1992年,我署和國家語委聯合發出了《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要求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用字必須規范化。明確提出,除了出版物內容必須使用規范漢字外,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報頭、刊名、封皮、包裝裝飾物、廣告宣傳品等用字,也必須使用規范漢字,禁止使用不規范漢字。對違反這一規定的,還制定了相應的行政處罰措施,并于第二年會同國家語委組織力量對《規定》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全國范圍內的大檢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1994年,我署發出了《關于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要帶頭使用規范字的通知》,提出對出版物用字進行管理是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一項職責,要求各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要把出版物用字規范納入行政管理。我署還先后出臺了《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和《社會科學期刊質量管理標準》,對圖書和期刊的編校質量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在圖書和期刊中不能有繁簡混用情況,對語言和標點符號的使用也做出了明確規定,并每年開展出版物編校質量的專項檢查。所有這些工作都對語言文字規范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極大提高了出版物的質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國力的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日益擴大,作為承載中華文化的簡化字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在規范漢字使用方面,我們一方面提倡向海外發行的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可以用簡化字的一律用簡化字;另一方面,積極實施出版“走出去”戰略,努力擴大大陸出版物在港澳臺地區和國外的發行。僅以圖書為例,過去東南亞一帶,特別是臺灣地區在引進大陸圖書時要改成繁體字版,才能賣出去,現在這些地區大量從大陸直接購買簡體字版的圖書銷往臺灣及其他有華人居住的地區。新加坡大眾控股有限公司僅去年一年就在大陸采購了5000萬人民幣的圖書,銷往東南亞地區。這些都說明我國簡化字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我們推行漢字規范化的工作意義重大。
從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來看,新聞出版行業具有特殊的使命和重要的影響。各種媒體能否正確地、規范地使用語言文字,直接影響到社會,影響到讀者,影響到群眾??偨Y這些年來的經驗,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堅持依法行政,努力貫徹和落實國家關于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法規和標準,并結合行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部門規章,進一步規范語言文字工作;二是突出重點,抓好帶頭示范作用;三是抓好檢查,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各項要求、各種規范切實落實到出版管理工作中去,體現在出版物的成效上。
為了進一步做好語言文字工作,“十一五”期間,我署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進一步宣傳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采取切實措施,嚴格要求各新聞出版單位在推行規范漢字和推廣普通話方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繼續做好出版物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質量檢查工作。
二、將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要求納入我署新聞出版行業職業培訓、教育和職業資格考試的范疇。在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中,我署已將這方面的要求納入到初級職稱考試大綱。下一步要探索在職業培訓和教育中納入語言文字規范化相關內容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對新進入新聞出版行業的編輯人員、記者,要加強語言文字規范方面的學習和培訓,為新聞出版工作規范使用漢字打下好的基礎。
三、做好語文類辭書出版的規范工作。一段時間以來,由于編輯人員的把關不嚴,出版了一些質量不合格的語文工具書。針對這一情況,我署經認真研究,已正式下發了《關于規范圖書出版單位辭書出版業務范圍的若干規定》。該《規定》對出版單位出版語文類辭書提出了明確的資質條件,包括編輯出版力量、編輯出版人員的語言專業、學歷和持證上崗資格,以及出版這類辭書的質量要求等。
做好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意義重大,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我署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總結經驗,規劃未來,為進一步做好語言文字規范工作,繼續做出新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