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3日
文明辦〔2006〕1號
2006年度要繼續實施好“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各地要緊緊圍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子女就學問題抓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促進農村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要把組織實施“西部開發助學工程”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實招”和“抓手”,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把資助重點放到廣大的農村地區,特別是經濟落后地區,為農村發展培養人才,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F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1、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胡錦濤同志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聯組會上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集中體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要把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當前思想道德建設的首要任務,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要旗幟鮮明地告訴廣大受助學生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引導他們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幫助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他們的社會榮譽感和道德羞恥心,確立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做“八榮八恥”的積極實踐者。
2、規范工作程序,確保工作成效。
繼續堅持“工程”實施以來逐步形成的考前預選、逐級申報、考核公示三項制度和反饋、制約、激勵三個機制,加強社會監督,使確定資助對象更加主動,資助過程更加公正,資助工作更加規范。
要認真做好資助對象的遴選、確定工作,保證受資助的學生是品學兼優、家庭貧困、身心健康的好學生,考取的高校是全國或省重點高校。資助導向上要有利于受助學生畢業后到基層,特別是到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就業。在確定資助對象時應注意結合本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向當地及中西部地區發展實際需要的專業適當傾斜,切實培養一批用得上、留得住、養得起的本土人才。對于少數收費過高、學制時間過長的專業如藝術類專業,應適當加以限制。
3、加強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要加強和改進對受助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尤其注重受助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及時掌握受助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他們培養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堅持對受助學生實行動態管理。按照受助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分層次減免學費,對不思進取、成績不好的受助學生做好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對不再符合資助條件的學生取消資助資格。
要注意跟蹤了解、掌握畢業生的就業、畢業去向,及時充實、更新“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受助學生數據庫,提高使用效率和效果。
4、組織2005級受助大學生開展暑期活動。
今年繼續委托有關?。▍^、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宣傳部、文明辦、教育行政部門組織2005級受助大學生開展暑期活動。暑期活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要內容,組織受助學生深入農村,幫助他們了解實際,開闊眼界,提高認識,增強他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受助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暑期活動務必注意安全,經費的使用要精打細算,活動時間以不超過5天為宜。
去年,重慶等地邀請已畢業的優秀受助學生參加暑期活動,同新一屆受助學生進行交流,效果很好,受到學生歡迎,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借鑒這種方式。
5、切實保障“宏志班”的辦班質量。
高中“宏志班”招生要注意處理好高中生學籍與高考報名條件等問題的關系,要注意考慮高中“宏志班”受助學生考取大學的資助銜接問題,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可操作性實施細則。
有關辦班學校要切實加強“宏志班”受助學生的培養教育,在思想上嚴要求、學習上高標準、生活上不特殊。要充分利用“宏志班”的優勢,發揮“宏志班”受助學生榜樣、典范的作用,在學校中形成努力學習、關愛他人、關心社會的氛圍,促進刻苦學習、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良好學風和不慕奢華、鄙視虛榮、勤儉節約、團結互助、互敬互愛的良好校風的形成。
為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充分發揮輻射、覆蓋作用,可根據本地實際,適當調整“宏志班”辦班學校,但不得分散辦班,避免造成沒有“宏志班”只有“宏志生”的現象。要制定規章制度,加強對高中生資助款使用的指導、管理。
6、加強宣傳報道工作。
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要關注各種形式的扶貧助學活動,加大對“西部開發助學工程”的宣傳工作力度。宣傳黨和政府對中西部地區、對人民群眾的親切關懷,宣傳黨和政府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著力解決農民子女上學難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全社會重視教育、關注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問題、參與扶助貧困學子的濃厚氛圍。宣傳加強對受助學生培養教育的先進經驗,受助學生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典型。宣傳受助學生畢業后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立志報國的典型事例,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
?。ǜ郊裕?/P>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