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6日
《教育部通報》第17期
今天,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及信息化工作會議在美麗的烏魯木齊市召開。我代表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向與會的各位同志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向為這次會議的順利召開給予大力支持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語委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有力地推進了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
今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會議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民族工作面臨的形勢,深刻總結了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經驗,全面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會議精神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及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當前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及信息化工作所面臨的形勢,研討、部署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任務。
我講三個問題。
一、我國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及信息化面臨的形勢
1.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國家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面積的64%,西部和邊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西部大開發與民族地區的大發展息息相關。今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民族語言文字是少數民族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少數民族文化的基礎和民族認同的重要體現。做好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區的日常交際和信息化,有助于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都對少數民族的語言政策做了明確規定。各民族語言的平等政策是國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平等、和諧的民族關系的具體體現。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加快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提高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水平,促進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的發展。
2.信息化的發展日新月異目前,信息化已成為世界發展的潮流?,F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世界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社會經濟、社會結構、社會文化以及勞動者的素質等,都將發生重要變化。
語言文字是信息的主要載體,人類社會大約80%的信息是由語言文字承載的。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民族語言文字的信息處理水平,關系到民族地區的信息化水平。同時民族語言文字的管理、教學和科研,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成果。促進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是信息時代提出的新任務,是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在信息時代的新發展。3.保護文化多樣性,開發民族語言資源民族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社會歷史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8月,我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并成為這一公約的發起國之一。語言文字及其記錄和傳承的民間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但是,農村城鎮化、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將使一些語言瀕臨危險,甚至可能消亡,從而嚴重威脅著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一種語言消亡,它所承載的文化常常也會隨之消亡,這將是人類文化的嚴重損失。語言資源是重要的信息資源和文化資源,要珍視它,保護它,開發它。只有實現了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保護和有效開發、利用民族語言資源。
二、以規范標準建設為基礎,努力促進民族語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設
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二十多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制定了蒙、藏、維(哈、柯)、朝、彝、傣文編碼字符集、鍵盤、字模等國家標準;在國際標準的最新版本中,在基本多文種平面中正式收入了我國提交的蒙、藏、維(哈、柯)、彝、傣文編碼字符集;有些軟件已實現Windows系統上的運行;已開發出幾種電子出版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各類數據庫不斷問世;一些文種的網站或網頁初步建成;語音及文字識別、機器輔助翻譯等也有了一定進展。但是總體來看,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還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要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核心技術比較少,缺乏較好的多文種統一的操作系統平臺,軟件之間兼容性差;高水平的語料庫和相關數據庫不多;民族文字網站的技術含量還不高;在管理上,缺乏統一規劃和強有力的引導,資金投入分散;軟件開發各自為政,存在著嚴重的低水平、重復開發現象。
要使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適應新形勢,邁出新步伐,必須加強規范標準的制定,建設多文種統一的平臺,重視資源庫建設。
1.制定、完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制定,既是民族語言文字發展的重要工作,又是實現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的基礎工作。要加強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走國際標準化的路線,努力促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的規范化、標準化,確保因特網上民族語言文字數據的傳輸、共享與信息安全。根據語言使用狀況和以往的工作基礎,當前應解決好蒙、藏、維(哈、柯)、朝、彝、傣等文種的規范標準問題。2.加強科學研究,加快民文基礎軟件、通用軟件的開發和統一平臺的建設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圍繞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中的“瓶頸”問題聯合攻關,促進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向更高層次發展。建設民語、漢語、外語兼容的跨語種的基礎操作系統平臺。利用這一平臺,研發支持民族語言文字的基礎軟件和通用工具軟件,滿足國家和民族地區信息化的需要。3.支持民族語言文字的資源庫建設語言文字知識庫和語料庫等民族語言文字資源庫,是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基礎。目前,民族語言文字資源庫建設處于起步階段,要利用國內外資源庫建設的成果,重視以往的民族語言文字的研究,有計劃、分步驟地建設多文種的多種資源庫。
搜集整理各民族文字,為建立“中華大字符集”做貢獻,為民族文化的各種數據庫建設打基礎,同時也為收集、整理、保存和搶救我國民族文化遺產工程打基礎。
三、工作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提高認識,努力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成為民族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內容。沒有規范化標準化,就談不上信息化;沒有民族語言文字的信息化,民族地區的信息化也無從談起,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構建、國家的信息安全都將受到影響。要進一步提高對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努力工作,開創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的新局面。
2.統一規劃,分類指導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涉及到多種民族語言文字,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盤考慮,統一規劃。中國各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的需求和發展水平不平衡,必須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
3.加強協調,注重合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廣,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協作。要加強各方面的協調與合作,實現人力、物力、財力的合理配置。要集結全國的科研優勢,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集中力量聯合攻關??缡^的民族語言文字協作也要認真研究新問題,尋求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拓展協作領域。另外,今后在東西部的對口支援和協作中,也應該考慮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信息化的內容。
4.借鑒漢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的成果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在管理、人才、技術、產品等方面都有許多可資利用的成果,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要充分利用。漢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中的一些經驗教訓,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要認真汲取,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重視規范標準建設,吸收更多的民族語言文字學家參與其中。
5.拉動需求,培育市場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底子薄、基礎差、市場不大,又受到國外軟件的擠壓和一些盜版的沖擊,自身發展的空間狹小。要采取各種措施,拉動需求,培育市場。在對民族文軟件開展標準符合性測試和技術評測工作的基礎上,對國內優秀民族文軟件有重點地進行扶持,為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的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6.加強人才培養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要制定人才規劃,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培養人才。要特別注重通過科研項目合作,為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爭取在短期內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技術水平和標準化水平較高的民文信息處理專業隊伍。要尊重專家學者,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要注重年輕學者的培養,使這一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
同志們,我國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及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努力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及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信息化為主線,以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為核心,以科學研究和語言工程建設為基礎,力爭使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滿足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基本需求,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等領域有較大發展,為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構建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